三十二、明哲品之一:

經文:昔有梵志,其年二十,天才自然,事無大小,過目則能。自以聰哲,而自誓曰:天下技術,要當盡知,一藝不通,則非明達也。於是遊學,無師不造;六藝雜術,天文地理,醫方鎮壓,山崩地動,摴蒱博奕,妓樂博撮,裁割衣裳,文繡綾綺,廚膳切割,調和滋味,人間之事,無不兼達。心自念曰:丈夫如此,誰能及者?試遊諸國,摧伏觝對,奮名四海,技術衝天。然後載功竹帛,垂勳百代。於是遊行,往至一國,入市觀視,見有一人,坐作角弓,析筋治角,用手如飛,作弓調快,買者諍前。即自念曰:少來所學,自以具足,邂逅自輕,不學作弓。若彼技,吾則不如矣。當從受學耳!遂從弓師,求為弟子,盡心受學,月日之中,具解弓法,所作巧妙,乃踰於師。布施財物,奉辭而去。去之一國,當渡江水,有一船師,用船若飛,迴旋上下,便疾無雙。復自念曰:吾技雖多,未曾習船,雖為賤術,其於不知,宜當學之,萬技悉備。遂從船師,願為弟子。供奉盡敬,竭力勞勤,月日之中,知其逆順,御船迴旋,乃踰於師。布施財物,奉辭而去。

 

277

白話解釋:從前,有一位外道教徒,年紀才二十歲,天資極高,不論事情大小,過目就能學會。他自以為聰明無倫,就立下誓言說:天下任何技巧藝術,我要全部學會,如有一藝不通,就不算真正的通家。因此他開始遊學四方,沒有一個名師之處他不去學藝的。因此,沒有幾年之後,舉凡禮樂射御書數奇技異能、天文地理醫術符錄、地震海嘯、骰子圍棋歌舞樂器、剪裁刺繡烹飪調味山珍海味,人間之事,沒有一樣不精通細達。他捫心自道:大丈夫能夠如此,誰又能勝過我呢?我要周遊各國,摧伏敵手,揚名四海,技藝超人。然後名垂歷史勛蓋百世。想到這裏,他開始遊歷,便走到一個國家,到他們的城中參訪。看到有一個工匠,正坐在那裏,製作角弓,此人剖筋切角,手法如電,弓美而力大,買主爭先恐後。他看到這種情景,就自己思惟:年輕時所學的,自以為天下的東西全部學會了,現在看到這個人,才想到後悔不該沒學過製弓,如果我同他比弓技,我就不如他了。我該拜他為師學製弓呀!因此他向製弓的師傅,要求收他為徒弟,全心全力學製弓。在不久之後,他完全了解到製弓方法,而且他製的弓,特別精美受用,甚至技藝超過了他的師傅。他躊躇志滿之餘,贈送一些財務之後,別師而去。他又遊歷到一個國家,當他渡越一條大江時,有一位船伕,操舟如飛,在水上高低左右,快速輕便,舉世少見。他又自語說:我的手藝雖多,但還是沒有學過駕舟,駕舟雖是貧賤人的技能,對於一位不知之人,也應該學的。一個人應該萬事皆通啊!因此他馬上要求船伕,收為徒弟。他對船伕十分恭敬供養,而且全力學習操舟,學習沒有幾天後,便明白順水逆水駕舟的竅門,他此時駕舟漂浮於大江大浪,竟然青出於藍。他學會駕舟以後,又以財務供養船伕,告辭而去。

 

278

經文:復至一國,國王宮殿,天下無雙。即自念曰:作此殿匠,巧妙乃爾!自隱遊來,偶不學之,若與競術,必不勝矣。且當復學,意乃足耳。遂求殿匠,願為弟子,盡心供養,執持斤斧,月日之間,具解尺寸,方圓規矩,彫文刻鏤,木事盡知。天下明朗,事輒勝師,布施所有,辭師而去。周行天下,遍十六大國。命敵捔技,獨言隻步,無敢應者,心自貢高。曰:天地之間,誰有勝我者?佛在祇洹,遙見此人,應可化度。佛以神足,化作沙門,拄杖持,在前而來。梵志由來,國無道法,未見沙門,怪是何人?須至當問,須臾來到。梵志問曰:百王之則,未見君輩,衣裳制度,無有此服。宗廟異物,不見此器;君是何人,形服改常也?沙門答曰:吾調身人也。復問:何謂調身?

 

279

白話解釋:此後他又到一個國家,國王的宮殿,輝煌華麗,天下無雙。就自己思惟說:建築這棟宮殿的工匠,手藝怎會如此巧妙呢?自我埋名遊歷以來,還沒有學過這種建築的技巧,如果我與此宮殿的建築師較量技術,一定勝不了他。因此,我應該將它學會,才能滿足我的心願。他又找到一位高明的宮殿建築師,收他為徒弟,並且盡心全力供養這位建築師的衣食和財富,他自己每天拿著斧頭、鋸子、鑿子……這些工具,在不久的時間,便完全熟練了操作製作宮殿的工具器材和設計工程了。同時他也學會了雕鏤精細圖案工程的技法,對於木工所能做得到的事,對他而言,真是無所不知了。由於他的天資聰慧,他做的工作,便超過了他的師傅,等到他對建築木造工程完全是一位專家,他盡一切能力送給他老師一筆錢,便辭師而去。他周遊天下,走遍十六個大國,尋找對手比賽技藝,但是竟然天下滔滔,只有他一個人挑戰,而無人出面應戰。他心中憍傲而想:天地之間,又有誰能勝過我的才藝呢?此時,佛陀在祇園精舍,定中遙見此人,正是度化的因緣到了。佛陀便以神足通,變化為一位沙門,拿著手杖,捧著乞食的,向著他而來。這個天才的梵志,有生以來,在國內就沒有見過佛法,也沒見過出家的沙門,心裏很奇怪:這位是什麼人呢?等他到前面,待我問清楚!變化的沙門,片刻之間已來到他面前。年輕的梵志問他說:我走遍天下,去過所有的不同國家,還沒見過你這樣的人,天下的人所穿的衣服,也沒有像你穿著這種的模樣!天下所有國家的生活用具,也沒見過你手上拿的那種東西。你是什麼人啊?你這個人的形象和衣著,怎會與眾不同呢?那個化身沙門答:我是一位調身的人!梵志又問:調身是什麼意思?

 

280

經文:於是沙門,因其所習,而說偈言:弓匠調角,水人調船,巧匠調木,智者調身;譬如厚石,風不能移,智者意重,毀譽不傾;譬如深淵,澄靜清明,慧人聞道,心淨歡然。於是沙門,說此偈已,身昇虛空,還現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光明洞達,照耀天地,從虛空來下,謂其人曰:吾道德變化,調身之力也。於是其人,五體投地,稽首問曰:願聞調身,其有要乎?佛告梵志:五戒、十善、四等、六度、四禪、三解脫,此調身之法也。夫弓船、木匠、六藝奇術,斯皆綺飾華譽之事,蕩身縱意生死之路也。梵志聞之,欣然信解,願為弟子。佛言:沙門善來!鬚髮自墮,即成沙門。佛重為說,四諦八解之要,尋時即得阿羅漢道。

 

281

白話解釋:於是沙門,就利用梵志所能熟習的事物,說了下面的偈語:製弓的人善於製作牛角,水上行船的人善於駛用舟航,巧妙的木工善於製作木器,有智慧的人善於調伏五蘊色身。就比如一塊巨石,大風也吹不動它,智者的心,定如磐石,人對他誹謗和讚美,都不能使他心動;又好比一片深水,清明而澄淨;有智慧的人聽了佛道,當下心靈便清淨歡喜。沙門說了這首偈語之後,身體便升入虛空,恢復了丈八佛陀的金身,具備了三十二種瑞相和八十種美滿無缺的姿態,佛陀的光明徹上徹下照耀天地,然後從虛空冉冉下降,對年輕的梵志說:這就是我的道行變化,調身的功力啊!因此,此人頓時五體投地跪在佛的面前,問說:我想要聽調身之法,是不是有什麼訣竅呢?佛陀就向梵志說:一個人要修行五戒、十善、四等、六度、四禪、三解脫,這就是調身的方法呀!你過去所學的那些弓匠、木工等等六藝奇巧技術,它只不過是世間錦上添花,爭妍勝之事,它也是一條消耗生命,放縱心神的生死苦海之路呢!梵志聽了這一席話,便歡喜契入佛道,願作佛陀的弟子。因此佛陀說:歡迎你,年輕的沙門!這個梵志當下鬚髮自然掉落,現出沙門之相。佛陀又為他解說四諦、八解的要義,這位梵志不久便證得阿羅漢果位!

http://fawang.hihosting.hinet.net/ebook/ebook046-all.htm

http://www.charity.idv.tw/g/g.htm

http://www.budaedu.org/story/dp000.php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弟子 佛陀 布施
    全站熱搜

    lichen19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