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這般光景
果真是生死有命
雲淡又風清走了
知道說人生無常
道盡了辛酸幾何
一件件感懷往事
切中懷不堪回首
都只是過眼雲煙
是與非無足輕重
命維新天人永隔
  

--   心痛  

 http://l1i9c4h3e0n.pixnet.net/blog/post/103118755

L1i9c4h3e0n - 輕拾歲月‧淡然行走 ; 百花圖譜

 

 本文引用自a0220ag - •人生只是一場體驗,誰都無法永遠佔有

 1169274580685581b3l.jpg  

人生只是一場體驗,誰都無法永遠佔有。

總有一天,我們都會和曾經擁有的一切永別。

得到的一切,如意或不如意都須親身體驗。

坦然面對經歷的一切,平和對待得與失,

讓內心永遠充滿憧憬和夢想,學會感受那些

微小但真實的滿足,那麼,

我們就可以讓每一天都充滿快樂!

因為放下得失,格外珍惜當下的擁有。

 40905411_11.jpg  

生命終有長度,而等待不會變老,

人生其實是段體驗的旅程,走到哪個階段,

就要愛上那段時光,不頹廢地沉湎過去,

不狂熱地奢求未來。不是每段生命的渡口,

都有承載命運的船。別拋棄夢想,

學會自渡,沒誰能滯留你。

 40905411_27.jpg  

花落,無聲也優雅;月缺,不美也詩意。

看月無聲,它定是在靜靜地註視你,

問花無語,它定是在默默地傾聽你。

學會恬淡、從容地對待人和事,對待生活。

讓內心安於寧靜,紛紛擾擾、浮浮沉沉,

只是淡然一笑的灑脫與開闊。

種下一棵夢想的樹,用堅韌不變的信念,

澆灌養護,終有一天你會看見,

它們將枝繁葉茂。

 

 

凡凡 發表在 痞客邦 PIXNET

 

 

顏淵問孔子說:“我曾聽先生說過:‘不要有所送,也不要有所迎。’請問先生,一個人應該怎樣居處與閑遊。”


孔子說:“古時候的人,外表適應環境變化但內心世界卻持守凝寂,現在的人,內心世界不能凝寂持守而外表又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隨應外物變化的人,必定內心純一凝寂而不離散遊移。對於變化與不變化都能安然聽任,安閑自得地跟外在環境相順應,必定會與外物一道變化而不有所偏移。

 

狶韋氏的苑囿,黃帝的果林,虞舜的宮室,商湯、周武王的房舍,都是他們養心任物的好處所。那些稱作君子的人,如像儒家、墨家之流,以是非好壞來相互詆毀,何況現時的人呢!聖人與外物相處卻不損傷外物。不傷害外物的人,外物也不會傷害他。正因為無所傷害,因而能夠與他人自然相送或相迎。

 

山林呢,還是曠野呢?這都使我感到無限歡樂啊!可是歡樂還未消逝,悲哀又接著到來。悲哀與歡樂的到來,我無法阻擋,悲哀與歡樂的離去,我也不可能制止。

可悲啊,世上的人們只不過是外物臨時棲息的旅舍罷了。人們知道遇上了什麽卻不知道遇不上什麽,能夠做自身能力所及卻不能做自身能力所不及的事。不知道與不能夠,本來就是人們所不可回避的,一定要避開自己所不能避開的事,難道不可悲嗎!最好的言論是什麽也沒說,最好的行動是什麽也沒做。要想把每個人所知道的各種認識全都等同起來,那就實在是淺陋了。”

 

 

 

弔祭文

 

為你誦一卷慈悲三昧水懺

送你一程

人生苦短

但多的是貪嗔癡愛

不缺的是懊惱悔恨

萬般帶不去

唯有業隨身

 

聰明的你   口若懸河

自傲的你   目中無人

自大的你   妄想多端

自卑的你   一生淒涼

盡頭到了   雲彩不再

淒涼寂滅   令人唏噓

 

走吧     揮揮衣袖   乘風而去

兒女     已然成長   無須牽掛  

老父     望你愛你   不變至今

世間     四大皆空   何須留戀

良辰     一生幾多   不經回憶

美景     已然過去   繁華落盡

身心     倦了累了   駕鶴西歸

歸去     倦鳥知還   落日斜陽

 

淨土阿彌陀佛

歸空返本還源

 

南無毘盧遮那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彌勒佛
南無龍種上尊王佛
南無龍自在王佛
南無寶勝佛
南無覺華定自在王佛
南無袈裟幢佛
南無師子吼佛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地藏菩薩
南無大莊嚴菩薩
南無觀自在菩薩

 

第一慚愧者。自惟我與釋迦如來。同為凡夫。而今世尊成道以來。已經爾所塵沙劫數。而我等相與耽染六塵。輪轉生死永無出期。此實天下可慚可愧。可羞可恥。

第二恐怖者。既是凡夫。身口意業。常與罪相應。以是因緣。命終之後。應墮地獄畜生餓鬼受無量苦。如此實為可驚可恐。可怖可懼。

第三厭離者。相與常觀生死之中。唯有無常苦空無我。不淨虛假如水上泡。速起速滅。往來流轉猶如車輪。生老病死八苦交煎。無時暫息。眾等相與但觀自身。從頭至足。其中但有三十六物。髮毛爪齒。眵淚涕唾。垢汗二便。皮膚血肉。筋脈骨髓。肪膏腦膜。脾腎心肺。肝膽腸胃。赤白痰癊。生熟二藏。如是九孔常流。是故經言。此身眾苦所集。一切皆是不淨。何有智慧者。而當樂此身。生死既有如此種種惡法。甚可患厭。

第四發菩提心者。經言。當樂佛身。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六波羅蜜生。從慈悲喜捨生。從三十七助菩提法生。從如是等種種功德智慧生如來身。欲得此身者。當發菩提心。求一切種智。常樂我淨。薩婆若果。淨佛國土成就眾生。於身命財。無所吝惜。

第五怨親平等者。於一切眾生。起慈悲心。無彼我相。何以故爾。若見怨異於親。即是分別。以分別故。起諸相著。相著因緣生諸煩惱。煩惱因緣。造諸惡業。惡業因緣。故得苦果。

第六念報佛恩者。如來往昔無量劫中。捨頭目髓腦。支節手足。國城妻子。象馬七珍。為我等故。修諸苦行。此恩此德。實難酬報。是故經言。若以頂戴。兩肩荷負。於恒沙劫。亦不能報。我等欲報如來恩者。當於此世勇猛精進。捍勞忍苦。不惜身命。建立三寶。弘通大乘。廣化眾生。同入正覺。

第七觀罪性空者。罪無自性。從因緣生。顛倒而有。既從因緣而生。亦從因緣而滅。從因緣而生者。狎近惡友。造作無端。從因緣而滅者。即是今日洗心懺悔。是故經言。此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故知此罪。從本是空生。

如是等七種心已。緣想十方。諸佛賢聖。擎拳合掌。披陳致禱。慚愧改革。舒瀝心肝。洗蕩腸胃。如此懺悔。何罪而不滅。何福而不生。若復不爾。悠悠緩縱。情慮躁動。徒自勞形。於事何益。且復人命無常。喻如轉燭。一息不還。便同灰壤。三塗苦報。即身應受。不可以錢財寶貨。囑託求脫。杳杳冥冥。恩赦無期。獨嬰此苦。無代受者。莫言我今生中。無有此罪。所以不能懇禱懺悔。經中謂言。凡夫之人。舉足動步。無非是罪。又復過去生中。皆悉成就無量惡業。追逐行者。如影隨形。若不懺悔。罪惡日深。故知包藏瑕疵。佛不許可。說悔先罪。淨名所尚。故使長淪苦海。實由隱覆。是故弟子某甲等今日發露懺悔。不復覆藏。所言三障者。一曰煩惱。二名為業。三是果報。此三種法。更相由藉。因煩惱故。所以起諸惡業。惡業因緣。故得苦果。是故弟子某甲今日至心懺悔。第一先應懺悔煩惱障。而此煩惱。皆從意起。所以者何。意業起故。則身與口。隨之而動。意業有三。一者慳貪。二者瞋恚。三者癡闇。由癡闇故。起諸邪見。造諸不善。是故經言。貪瞋癡業。能令眾生。墮於地獄、餓鬼、畜生受苦。若生人中。得貧窮孤露。兇狠頑鈍。愚迷無知。諸煩惱報。意業既有如此惡果。是故某甲等。今日至心歸命諸佛。求哀懺悔。夫此煩惱。諸佛菩薩。入理聖人。種種呵責。亦名此煩惱。以為怨家。何以故。能斷眾生慧命根故。亦名此煩惱以之為賊。能劫眾生諸善法故。亦名此煩惱以為瀑河。能漂眾生入於生死大苦海故。亦名此煩惱以為羈鎖。能繫眾生於生死獄不能得出故。所以六道牽連。四生不絕。惡業無窮。苦果不息。當知皆是煩惱過患。是故今日。運此增上善心。求哀懺悔。

 

恭聞。紫金妙相。隨緣赴感於華雨叢中。滿月慈容。愍物垂光於香煙雲裡。坐獅子座。演微妙音。願舒千日之光明。鑒我一時之回向。上來奉為求懺某等。普集現前清眾。熏脩三昧靈文。今當第一卷。功果克諧。我諸行人。於其壇內。燒香散花。胡跪合掌。依文懺過。行道遶旋。稱唱洪名。所集功德。先伸回向常住真慈。三寶會下。護法諸天。上中下界之神祇。遠近無邊之靈貺。伏願如玆功德。咸生歡喜之心。流福澤於人間天上。宣化日於此界他方。圓滿道場。出生善果。專為求懺某等。滅罪釋愆。迎祥集福。求生淨土。伏冀一生罪業冰消。一切業緣清淨。一心解悟。向一理之真如。一念回光。造一乘之妙道。轉苦緣而成樂具。洒業惱而得清涼。祖禰先亡。決定往生於淨界。合門人眷。方當永享於遐齡。等冤親而共涉恩波。與凡聖而齊登寶地。今則依文懺悔。又恐微細難除。再勞尊眾同求懺悔。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I1Zu4mKtGs&feature=player_embedded

 

人生的歌
原唱:黃乙玲
作詞:李秉宗 
作曲:李秉宗 
編曲:陳飛午

OS:
假使你問我          人生為著啥
我會講為三頓       為生活 甲為某子
但是看別人的臉色 配合別人的心晟
這是唯一的條件    有人認為這是為生活
嘛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拖磨
因為已經很久不知影笑容生做按怎
開始懷疑故事中的主角 到底甘是我
因為你嘛知影       咱攏是為別人在活

愛唱一首歌          一首有頭無尾的歌
有時快樂             有時悲傷 有時只剩孤單

愛像一首歌          紀錄咱的心晟甲生活
有時清醒             有時懷疑 人生到底 為著啥
回過頭去看           熊熊才知影  
咱的舞台              愛用青春來換
回過頭去看           人生過未一半
煞不知如何來唱這條歌   

這首歌唱啊唱未煞 往事一幕幕親像電影
有時陣為著渡生活 就愛配合別人心晟
這首歌唱甲心攏破 一字一句攏是拖磨
因為沒人知           我的心 有多痛
因為你嘛知           咱永遠 為別人在活

    
 

     

詮釋人生

人字雖只有兩筆,

一撇一捺,但卻不好寫。

兩筆內涵豐富,哲理深奧,

有一筆寫不好,那便是人生敗筆!

 

 

一筆寫出生,一筆寫臨終。

生在人世不過短暫幾十年,

生時,在自我的哭聲中開始,

於是便向人們證明了人生的艱辛,

而是他人的笑為我們迎接生命延續;

終時,在別人的哭聲裡結束,

說明人的一生為他人奉獻過,付出過,

從而贏得他人的留念。最好自己能笑,

表白平生無憾事,從容而去。

 

 

 

一筆寫成長,一筆寫衰老。

人生就是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

包括思想和機體。

新的不斷滋生,舊的不斷淘汰,

人只有不斷接受,吸納新生事物,

不斷批判,揚異,才能推陳出新,健康成長。

 

 

一筆寫前進,一筆寫後退。

人生如登山,一步一步往山頂上攀登,

到山頂,又一步一步的往下退,

百折不擾,不畏艱險,勇於攀登,

勇於弄潮的人固然可敬;

而到了頂峰,不戀高位,激流勇退,

能上能下,寵辱不驚的人,更難能可貴。

 

 

一筆寫快樂,一筆寫煩惱。

快樂和煩惱是人生的兩翼,

相伴而生,形影相隨。

快樂和煩惱是人生快車兩邊的車輪,

互相支撐缺一不可。

快樂和煩惱相激勵而前進。經過煩惱,

痛苦和憂傷的洗禮,才感到人生的快樂和幸福。

 

 

 

一筆寫順境,一筆寫逆境。

順境是,浪潮起時的喧嘩,

逆境是浪潮落時的歎息!

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

甚至逆境多於順境。

順境時不張揚,逆境時不氣餒。

 

  

 

一筆寫付出,一筆寫收穫。

人總是活在得和失的之間,有人說:

一個人處心積慮得到,必將無可奈何的失去。

魚和掌不可兼得,得不足喜,失不足憂。

人生有一條不變的法則就是: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們渴望獲取成功,

所以需要付出,付出和收穫構成得失人生。

 

 

 

一筆寫道德,一筆寫才能。

德乃人之魂,才乃人之靈,有的人活著,

他已死了;有人死了,他還在活著,

都指的就是人之魂。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德和才是人字的一撇一捺,沒有德這一撇,

不成其人,沒才那一捺,人難自立。

 

  

 

一筆寫權力,一筆寫責任。

每個人都有做人的權力,

同時又肩負做人的責任,

不履行義務的人,只知道享受生活,

不願意創造生活,只期盼人人為我,

不願意我為人人。坐享其成就墮落為寄生蟲。

人的雙肩,一肩挑權利;

一肩挑責任,走完人生旅程。

 

   

 

一筆寫自己,一筆寫愛人。

夫妻如同左右手,左手提東西累了,

不用開口,右手就會接過來;右手受了傷,

也不用呼喊左手就伸過來。

相濡以沫,你扶我牽,互幫互助;

夫妻又如一雙筷子,什麼時候都要齊心同力。

酸甜苦辣一起品嘗,風雨兼程,共度人生。

夫妻正如人的一撇一捺,倆人合力,才能頂天立地。

 

 

一筆寫朋友,一筆寫對手。

朋友是你在愁風,苦雨中行走時,撐起的一把傘,

朋友是你在黑暗中摸索前進時,不遠處的一盞燈。

對手,是成功者的陪練,是失利者的良師。

有時朋友就是對手,有時對手就是朋友。

有了朋友和對手,人生才有不竭的動力,

才有希望在人生崎嶇山路的攀登中,

達到光輝的頂點。

 

 

一筆寫前半生,一筆寫後半生。

前半生生根,發芽,開花,

後半生接果,收穫,儲藏。

有的前半生窮困潦倒,後半生飛黃騰達。

有的人前半生求索無路,後半生功成名就;

有的人前半生燦爛輝煌,後半生暗淡無光;

有的人前生桂冠顯耀,後半生晚節不保。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

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

走錯一步或走對一步,

足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甚至是一生。

無論過去多少成功,

多麼燦爛都不能代表未來。

只能不停的耕耘,不停的砥礪,

不停的鞭策,不停的學習。

才能把人字的最後一筆寫得更加壯麗。

 

 

  

寫好一個人只需兩筆,

做好一個人卻要一生。

 

   

 

筠心 發表在 痞客邦 PIXNET

本文引用自chen581026 - 3-09 詮釋人生

 

 

本文引用自ijk671 - 太陽花向日葵的聯想

梵谷與一再出現在他作品裡的向日葵(sunflower太陽花)

梵谷 

(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 (1853--1890)  荷蘭畫家 以下畫作 摘自網路

梵谷向日葵2

 

端午佳節粽葉長      故去友人不回頭
往來歸去浮生夢      朋友樂天盼來生

 

心中悽悽傷感懷      日月如梭何曾停
陰晴圓缺生命事      來生再續塵緣情

 

----   傷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chen19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