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78837183-1332993001

1378837183-3973877360

1378837182-832643678

 

http://shiung717.pixnet.net/blog/post/36846971-%E5%B0%B1%E6%84%9B%E8%B7%9F%E8%91%97%E5%B0%BC%EF%BC%8C%E6%96%B0%E7%AB%B9%E9%95%B7%E5%92%8C%E5%AE%AE%EF%BC%8C%E5%A4%A9%E4%B8%8A%E8%81%96%E6%AF%8D%E5%BB%9F%E7%AF%87  

 

 

天上聖母

 

天上聖母
清世宗雍正四年(1726),以救皇宮大火,敕封「天上聖母」。後又因護航運、滅賊寇,而在「天上聖母」詞上加封字句,以示尊重。

http://cyberfair.tp.edu.tw/2012_WWW/H-03-25/about.html

 

天上聖母林默娘寶誥-(很靈驗的秘密傳承媽祖寶誥)
 

我本人XXX(姓名),至心歸身歸神歸命,

先天神女,降生顯化,玄通真人,知天所指,授以神術,玄微祕法,

靈通功成,井現祕寶,鎖龍銅符,鎮邪制鬼,已知天命,濟世度民,

海上船難,平安救護,恩澤群民,感恩戴德,通賢靈女,廣傳於世,

九月初九,告別闔家,登上湄山,坐化成仙,與道合真,回天歸位,

玉帝敕令,左千里眼,金精將軍,右順風耳,水精將軍,隨身侍衛,

聞聲救苦,消災解厄,降妖除魔,隨處應現,度化群生,功德無邊,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上聖母林默娘。

 

 

201009102123天上聖母經解說 (一)

 

天上聖母經解說

  憶宋代,建隆時,興國兆,可先知

  解:憶,是追思,追尋古時。

  句文說:追昔,宋朝時代,太祖趙匡胤建隆元年之時,當國家將要興盛的時候,必定會有禎祥,銳氣之種種吉兆出現,如此可先知國家將要興盛。

  禎祥現,見蓍龜,聖人出,亦可知

  解:禎祥現,是吉祥出現。

  句文說:當先有諸般禎祥,瑞氣吉兆出現的時候,可知國之將興,古人以蓍莖為占筮,及用龜殼來卜卦,各有顯現吉兆,所以聖人欲降世之前,皆有祥瑞出現,凡是有奇異景象出現,卜之便能事先知道,故說聖人將降世,亦可能事先知道。

  現麟瑞,生孔子,產聖母,寶光輝

  解:現麟瑞,是發現麒麟之祥瑞。

  句文說:例如孔子誕生之時,就有麒麟這種吉祥物出現,同樣的異兆,也出現在聖母誕生之時,據說當時有一道寶光自天上的西北方直射入室,餘輝繚繞,滿室生香許久方散,眾所觀見,所以說聖母誕生時,有如寶之光輝。

  追古代,想今茲,文聖人,有孔子

  解:追,是追思過去的事。茲,是此時就是現在。

  句文說:往前追思,從古時候到現在,文學家大聖人,有孔夫子。(孔子為後代人尊敬,稱為儒學一代宗師)

  武聖人,有關羽,女聖人,默娘兒。

  解:武,是武藝。關羽,字雲長是關聖帝君之尊名。

  句文說:三國時代關羽,不但武藝超強,且集忠、孝、節、義於一身,其精忠義魄,為後人所尊敬,被尊稱為武聖人,關聖帝君之尊名,為後世人所默拜。女子修成道果,得道升天者就屬默娘這個女孩,被尊稱為女聖人。

  林家女,湄州居,父母善,祖先慈

 解:湄州,是在福建省莆田縣。

  句文說:聖母祖籍在湄州,世居福建省莆田的湄州島,林愿公的女兒,父母生平樂善好施,祖先代代皆抱有慈悲之心,很受鄉里居民所稱誦。都以大善人來稱呼林父。

  積善家,慶有餘,生聖母,出凡姿

  解:積,是累積。慶,是吉慶。有餘,是不盡之意。

  句文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善事勇為,累積善功,善功既多,自能感格天心,林愿公家,因父母善,祖先慈,才能生出面貌端莊,姿態出凡,從小就與眾不同出凡入聖。

  生彌月,不聞啼,名默娘,眾稱異

  解:彌月,是生後滿一個月,啼,是哭也。

  句文說:默娘出世到滿月,從未哭過,因生後一個月未聞其哭聲,她的父親乃將她命名為默娘,她與一般的幼孩不同,為大家所共稱為奇異。

  幼讀書,萬事知,能作文,能作詩

  解:幼,是幼年,初就學,曰:幼學,文,是論文。詩,是詩詞。

  句文說:默娘幼時,就把儒家的經典(論語、孟子、左傳)讀完,經史、子、集也能倒背如流,貫徹精義,對於世上人情事理,萬事皆知,能作文也能作詩。

  孝父母,守倫規,傳聖道,遇真師

  解:倫,是五倫。五倫者: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妻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句文說:默娘自幼孝順父母,遵守五倫之規矩,有這樣的孝行,才有因緣遇到真師(玄通道人)。

  授真訣,指靈機,三教書,共一理

  解:
真訣,是修道之秘訣,靈機,是修道之靈妙玄機。三教書,是儒教、道教、釋教之經書。

  句文說:接受明師傳授,修道之秘訣,指示人之靈性,及奧妙之玄機,儒、道、釋三教所傳之經書,都是教人修真,返本還源,莫迷本性,這是三教之根本,同源而異流,究竟是同一的道理。

  上論篇,一貫之,華嚴經,守三昧。

  解:
上論篇,是論語二十篇,分為上下論。華嚴經,是佛教的經典。三昧,是梵語,其為正定。正定者,屏絕諸緣,專一虛寂。

  句文說:論語分為上下兩論,每論各十篇,上論中,孔夫子對曾夫子說,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夫子答:唯,是以聖母經,引述上論篇,一貫之,在說儒教之道,在明明德,在親親,在新民,在止於至善,綱領四即一。一即四,一以貫之,儒教之精微,詳細在大學,中庸。

  句文說:華嚴經,守三昧。華嚴經,內中所說的是佛教之上乘心法,謂守定,屏絕諸緣,專一虛寂。能得此三昧,掃開三心〈貪、瞋、痴〉,五蘊〈色、受、想、行、識〉,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等諸緣。

  道德經,藏妙義,悟真篇,參同契。

  解:
道德經,是道教太上老君著造之經典。悟真篇,參同契,皆是丹經之名。

  句文說:道德經是太上老君著作之經典,據說,太上老君在周朝時代下降,出函谷關,遺下道德經一書,內中隱藏著涵義極為深奧。是欲後人修真學道之奧妙意義。

  悟真篇,皆演說覺悟真如之學說,參同契內中之講義,亦是修真之事,言與黃帝老君之學說契合,例如,悟真篇,中有覺悟真如的學說,參同契是說皇帝與老君的學說契合之意。

  黃庭經,為憑據,如來藏,極樂地。

  解:
黃庭經,亦是書名。憑據,是證據。藏,是藏經。極樂地,是極樂世界。

  句文說:悟真篇,參同契,黃庭經,等都是修道者憑以養身修行的寶典。金剛經云,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又本覺為如,今覺為來,故名如來,藏經,有大藏經,小藏經,多至千卷,內容詳說佛理,佛教經藏,博大精深,從天地以來,(無數阿僧衹劫,纍世以來)再延續到將來,無窮無盡的歲月裡,可以從佛教的經、律、論三藏裡,找到佛教中人所欲往生之處,極樂世界。

  回斗柄,轉生機,玄關竅,當寶貝

  解:
斗柄,是斗星之柄。回,是旋轉。轉生機,是轉換生機。玄關,佛家謂入道之門。竅,是機竅。當,是當作。

  句文說:北斗有七星,由前四星組成斗形,後三星成一道直線為斗柄,斗柄反旋,五行逆轉,順五行,則生人、生物。逆五行,則成仙成佛。此乃修道之秘密訣法也,回轉北斗七星的斗柄,能轉換生機,修七返九還,人身之陰抽陽添,便能修成純陽之體,在世能續長生,再加修功立德,一旦功德圓滿,就能成仙成佛,依功定位。

  無縫塔,收神,偃月爐,真火炊

  解:
縫,是縫合。塔非世上之寶塔,乃人身固有之塔。偃月爐,寓言也。

  句文說:無縫塔是指人身固有之塔,把你的身體當作一座沒有空隙,破綻的寶塔,能運精化氣,運氣化神,運神還虛,吸收天地之間的靈氣,偃月爐作丹田解,真火炊可作煉丹解,說偃月爐,在人身中丹田內,真火炊,是定時來調息,用三昧真火來炊煮,(三昧乃無所慮,無所思,無所感,是華嚴經的無上心法。)行火候,俗稱煉丹。

  硃砂鼎,烹靈芝,存心法,窮性理。

  解:
硃砂鼎,是煉丹所用之器。靈芝,是藥物。法,是修士玄秘法則。窮,是究。性理,是先天之真靈。

  句文說:指修煉之人,下手功夫,先要煉己築基,後安爐立鼎,採取藥物,歸於鼎內,用真火烹煉,煉成金丹。靈芝,就是道,是一種心法,存心的修道入門,收靈氣來做點燃真火的燃料,而後烹靈芝,這是一氣呵成的心法,才能明心見性,儒教之存心養性,道教之守心煉性,佛教之明心見性,以上三種說法,道理則一,可以窮究性命之妙理。

  盡性後,立命基,三寶足,一氣歸。

  解:
盡性,是明善複初。立命機,是築基礎。三寶足,是補足精,氣,神。歸是歸還。

  句文說:悟徹本來靈性,達到明心見性的境界,可以立命於天地之間,脫離生死輪迴,必欲煉己築基礎,存養道胎。精、氣、神三寶,因日常忙碌接待事物,在不知不覺中精氣神三寶逐日消耗,要把失卻之三寶,向虛無中收回,補足元陽之數,三寶合歸一氣,即為道德經中的三花聚頂,一氣歸元。

  四大假,還太虛,六四卦,結靈體。

  解:
人身乃地、水、火、風四大合成之假體。還,是歸源。太虛,是虛極。六十四卦,是八卦交配。靈體,不壞之金剛寶體。

  句文說:四大假,乃地、水、火、風四大合成之假體,有形質之身屬地,血液津涕尿屬水,身體溫暖屬火,呼吸屬風,四大假體缺一不得,故人身離地、水、火、風,便是死屍,與糞土無異,人的靈魂,貴有人身,三寸氣在,借此假體,修還太虛,道德經云:「置虛極守靜篤,還於無何有之鄉」。再依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宮之卦象交配,變為六十四卦,相生原理使我們的靈魂凝結成一個形體,(六十四卦,除乾坤為鼎爐,坎離為藥物,其餘六十卦,唯一月火候,每日二卦,卦爻變動陰陽抽添,抽陰補陽,結成道胎,養成不壞靈體。)

  得此法,上天梯,出陽神,亦頗奇

  解:
得此玄微妙法,上天梯,是有梯有路可上天。陽神,就是聖胎。頗奇,是甚奇異。

  句文說:修煉的人若得此玄微妙法,依法修煉,功行圓滿之時,脫殼飛昇,為聖賢,仙佛就好像有梯可以上天,陽神(聖胎)由頭上透出,就是佛身,陽神出遊,或遠或近,自由自在,或收或出,亦可以分身,到了這種時節,湛然奇妙。

  救世法,出鄉里,海陸難,我扶持

  句文說:聖母得道後,能出陽神,靠著所學的法力,靈魂出竅,隨著意念,出去他鄉外里救世,無遠弗屆,無往不利,凡是海上和陸上,聖母都會加以扶持、救助,使受難的人脫困得到幫助。

  能驅蛟,能喚雨,常救急,常扶危。

  句文說:海中有蛟龍,興風作浪,使來往船隻,翻覆遇難,聖母能將蛟龍逐出海外,使人船平安,若久旱成災,聖母施法祈禱上蒼,德行感應,就能呼風喚雨,替受旱災之苦的民眾,求得雨水,聖母常把扶危救急作為應該做的事。

  降魔法,振神威,收二將,在北西

  句文說:聖母學會降魔捉妖的法術,大展神威,在湄洲島西北方收服二位神將(千里眼、順風耳)。

  二將名,是何誰,千里眼,順風耳

  解:二將,是指千里眼、順風耳,二位神將。

  句文說:此二名神將是誰呢?就是聖母駕前之千里眼、順風耳。千里眼,能看千里遠的事情,順風耳,能聽千里遠的聲音。

  輔聖母,多救濟,民同胞,物同與

  句文說:這兩名神將,輔佐聖母,到處救苦救難濟困扶危,流傳美事甚多。所有的人,動物,都是胞胎所生,各具靈性,聖母對所有,有生命的動物,也同樣的給予關懷,照顧和救濟。

  湄港魚,禁網圍,恩澤大,物皆知

  句文說:聖母在湄州港埠,禁止使用羅網來捕漁,恩澤很大,所有港內受恩惠的魚類都知到。就以湄洲港的魚來說,聖母當時已是名聞遐邇的賢靈女,是當地人心目中的活菩薩,沒有人敢不聽她的,聖母要大家不要用網抓湄洲港的魚,大家即奉若懿旨,不敢違抗,聖母之恩澤,施及魚蝦,這種恩澤,連港內的魚兒們也都能知道。

  祝壽誕,物知禮,魚聚會,參拜儀

  句文說:每年的 三月廿三日 是聖母的誕辰,魚蝦類雖是動物,尚能知禮,為表達謝意,成群結隊的魚蝦,會結合成陣隊舉頭向聖母之處行參拜之禮儀。

  功滿足,行成期,通賢女,人稱奇

  解:通玄女,是眾人對聖母的稱呼。

  句文說:聖母一邊修道,一邊行濟世救人的功德,昇天的日期也已決定,他這麼年輕,就能得道昇天,被稱謂通賢靈女,同時也令全湄州島上的人,嘖嘖稱奇。

  廿九歲,丹熟時,純陽體,法身飛

  解:丹熟,是金丹煉成,純陽體,是身中之陰抽盡,六爻皆純陽。法身,是聖胎。

  句文說:聖母在廿九歲時,金丹大道已經煉成功,將身中之陰抽盡,陽添足,六爻皆純陽,無雜陰,煉成純陽之體,法身(身內之身)即聖胎,養成壯氣,能脫殼飛昇,雲遊四海,上天、下地、入水、入石,不受阻礙。自由出入,皆不能傷。

  早成道,似顏子,上帝詔,不敢違。

  解:顏子,是指顏夫子。上帝詔,是指玉皇上帝的詔書。

  句文說:聖母少年成道,就好像顏夫子之早,(顏回是孔子得意門生,以德行優而稱著,從不犯第二次錯誤,三十二歲歸天,後世人稱他為復聖)玉皇上帝下詔書來召,不敢違背,隨時應召上天。

  登湄,到瑤池,金童迎,玉女隨

  解:登上山之高峰,瑤池是在虛靈勝境。

  句文說:彌時聖母,登上湄州山之高,脫去凡體,法身飛到虛靈勝境,瑤池無極宮,便見金童相迎,玉女前來伴隨。

  見王母,蟠桃會,登金闕,拜玉帝

  解:王母,是無極聖母。登金闕,是登上靈宵寶殿。

  句文說:在晉見王母娘娘後,此時王母娘娘正舉行蟠桃盛會來迎接她呢,登上金碧輝煌的靈霄寶殿,朝拜玉皇上帝。

  玉帝封,天后位,人爵榮,天爵貴

  解:封,封。位,指爵位。榮,光榮。貴,貴顯。

  句文說:玉皇上帝,量察聖母之功果,定其在天上的果位,封為天后之爵位,極為隆崇貴顯,在人間也同樣享有殊榮,正是享人爵之光榮,又天爵。高證貴顯之寶位。

  至宣化,賜厚惠,立廟宇,號順濟

  解:
宣化,是宋朝的年號。厚惠,是大恩渥。建廟宇,敕封順濟宮號。

  句文說:到了宋朝宣化年間,皇帝賜給聖母極為厚重的恩惠,為聖母建築廟宇,並敕封順濟宮的封號。

  人欽仰,供奉祀,至清帝,有康熙。

  解:欽仰,是欽敬尊崇。祀,是崇拜。

  句文說:
此時民間,人人都非常欽仰尊敬,到處皆恭敬奉祀,到了清朝康熙皇帝。

  烺南征,艦近湄,遇暴風,艦隊危。

  解:烺,是清朝施烺將軍,艦是戰爭所用之船。

  句文說:清朝康熙時代,施烺將軍領兵由水路南征,艦隊行進湄州的時候,突然遇到颱風,戰船非常危急之時。

  烺祈禱,我扶持,助戰勝,凱旋歸。

  句文說:施烺在危急之時,設案上香,祈禱聖母幫助,聖母顯赫,保護施烺艦隊人船平安,也幫施烺軍南征勝利凱旋回朝。

  烺奏上,帝歡喜,御筆寫,作語。

  句文說:施烺回朝,將遇暴風之事,祈禱得到平安及戰勝等受到聖母幫助之事情奏上康熙皇帝,康熙皇帝聞施烺所奏,大歡喜,御筆親寫封之誥文。

  稱忠孝,稱仁慈,封聖母,在此時。

  句文說:褒獎聖母對國盡忠,對親盡孝,且有仁慈之心,封聖母為「天上聖母」,就是在這個時候。

  想光陰,似走駒,勸婦女,並男兒

  句文說:想起光陰迅速,如跑馬之快,自聖母出世,至乾隆時代約近八百年,普勸世上之婦女,並及男子。

  欲學我,勿延遲,肯回頭,到岸堤

  句文說:聖母說,大家想要學我的修道方法,那就必須趕快,機會稍縱即逝,肯回頭,棄惡從善修功積德者,遲早都可以到岸上,免在苦海中沉淪。

  聖母經,勤讀之,口而誦,心而維。

  句文說:普勸世人,對聖母經一書須努力用心,殷勤攻讀研究,勉勵讀誦而奉行之。不但嘴巴能唸,心也要明白經書裡面的意義,然後決心身體力行,用心去思考,去研究,去了解。

  始終一,志莫移,聖仙佛,任君為。

  句文說:要有始有終,起頭至尾,要一貫,遵從經義來身體力行,不可中途而廢,信心堅定,心志無改的去修行,功成之日,那麼聖人,神仙菩薩,佛的果位,就能任憑你所當。

  遵吾教,聽吾辭,一等人,忠烈士。

  句文說:遵從聖母的理念教訓,聽從聖母在經中所說的話,便可告知什麼樣的人才是一等人,堪列在一等之品格者,是忠臣烈士,乃是盡忠及善良之輩。身後名登青史,萬古流芳,鬼敬神欽。

  曰成仁,曰取義,天日星,河嶽地。

  解:說愛人無私謂之仁,裁制事物使各正道者曰義。

  句文說:孔子曰:殺身成仁,孟子曰:捨生取義,忠誠烈士,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而害仁,義者心之制。義與仁同具,與禮並行,這就是那些忠烈之士的志節,這種志節就像天上的太陽和星星一樣,亙古長明,對照著,河獄山川的磅礡,配合人的浩然正氣,形成天、地、人串連在一起的三才正氣。

 

  人浩然,三才氣,忠烈人,流芳史。

  解:
浩然,是偉大。三才,是天、地、人。芳者,香也。史,是歷史。烈士。詞,是言詞。

  句文說:人有浩然正氣者,與天地並之,曰三才氣。因此,精忠壯烈的義士,便能萬古流芳,歷史流名。

背涅痕,宋岳飛,文天祥,書帶詞。

  解:
涅痕,是以針刺字之痕跡。書帶詞,是正氣歌之書中寫的十二名之忠臣烈士。

  句文說:宋朝,岳飛即今奉祀的武穆王,幼時,他母親以針刺「盡忠報國」四個字,在其背上,後為大宋之元帥,出征金國,岳飛在家為子盡了孝道,為國盡忠,建大功於金陵城及朱仙鎮,其功績顯赫,後來為秦檜所害,三十九歲死於風波亭。

  文天祥,是宋朝狀元,是一個文人,文人帶兵,當時蒙古兵攻宋,宋兵屢敗,文天祥代宋抗戰,因兵力薄弱,戰敗被虜,蒙古人勸他歸降,文天祥始終不屈,作正氣歌詞以明志,願捨生取義,殺身成仁之精神。遂被元人所殺,文天祥雖然是一個文人,但表現在他所著的詩詞裡的十二名烈士,都是一些足以為世人榜樣的忠臣義士。

  吞逆賊,巡嚼齒,留嵇血,勿洗衣。

  解:
逆賊,是指反賊安祿山。巡,是張巡。嚼齒,是咬牙切齒。嵇,是嵇侍中,名紹。

  句文說:唐朝玄宗時代,安祿山造反,稱燕帝,攻陷洛陽直逼長安,張巡南陽人,開元時進士,文人帶兵,安祿山造反時,張巡起兵鎮守瞧陽,不幸被困,糧食用盡,挖掘老鼠捕捉鳥雀來吃,還把自己的愛妻殺了給士兵充飢,最後還是被攻陷了,被俘逼降,張巡不屈,大罵安祿山,要喝其血,啃其骨,安祿山把他的牙齒都拔掉,他嘴裡溢滿了血,依然怒罵如故,終被殺害。

  嵇血是指嵇紹的血,嵇紹:晉朝時候的人,嵇紹在朝中任侍中職,由於河間王反叛,敗於湯陰,百官潰散,叛賊要殺惠帝,嵇紹忠心護主,用自己的身體保衛惠帝,血濺御衣而死,事情平息後,左右欲洗掉沾有嵇紹的血跡,惠帝不肯,帝流著眼淚曰:此嵇侍中之血,不可洗也,存以留念。

  頭可斷,將軍志,罵斷舌,顏烈氣。

  解:
斷,是斬斷。罵斷舌,是罵賊,被賊斷其舌。烈氣,是熱烈之氣。

  句文說:三國誌,張飛攻江洲,擄獲嚴顏,張飛招降,嚴曰:我洲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謂將軍之志,寧死不降。再說,唐、安祿山造反時,顏杲卿守駐常山,城陷被擒,賊將史思明將他執送洛陽,安祿山大罵,你是我拔擢你當太守,為何負我,杲卿罵說:你本也只是一個牧羊的奴才,得到天子的恩寵,天子也未曾負你,你為什麼要反叛天子呢!

  杲卿罵賊不絕而死,表現其熱烈志氣。

  吞胡羯,擊楫誓,笏擊賊,頭破碎

  解:
羯,是匈奴族。楫,音緝乃行舟之槳。笏,奏板。賊,是指奸賊。

  句文說:晉朝,匈奴入居羯室之地,因號為羯,在今之山西遼洲石勒,其種人也,號曰羯胡,當時五胡亂華,大將軍祖逖率兵渡江至中流,舟中擊楫發誓曰:「余祖逖不能平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意思是說,我祖逖若今率軍討胡羯,若不能掃清中原,吞平胡羯的話,有如此江水之流,一去不返也。笏,是奏板也,是用以記載皇帝所下的命令,或是本身要上奏的內容,寫在上面,有備忘的功用。

  唐朝,德宗時,一日皇帝早朝畢,奸臣朱泚,心懷叵測,陰謀叛國,召段秀共謀大計,當時源休也在坐,秀實聽了,非常憤怒,把源休手中那塊笏奪過手中,衝向朱泚,在他面上吐了一口痰,大罵朱泚:「你這叛賊,該剁成萬段,我段秀實豈是會隨你一起叛亂造反的人!」逐以笏擊朱泚,把奸臣的頭當場給打破,血流如注。

  出師表,蘇牧羝,莊公簡,董狐史

  句文說:三國時代,諸葛亮(孔明)於建興五年,六年前後兩次,表奏朝廷後主阿斗,孔明自己率兵北伐,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文意奏說受先帝(劉備)之重托,感覺自己責任重大,說這個時候不舉兵伐曹操,先下手為強,則曹操則必會來攻打我們,不可坐視,並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表明忠於阿斗的心跡。

  句文說:蘇牧羝是指蘇武,漢、蘇武持節,武帝時,出使匈奴時被留,單于欲逼他投降歸順,蘇武不從,引刀自刺,氣絕半日又醒過來,匈奴把他關在地窖之中,不給他飯吃,蘇武只好咬著天降下來的雪塊和旃毛來吃,數日不死,匈奴以為他是漢人之神,乃徒蘇武於北海上無人居住之處,讓他牧羊為生,讓他自生自滅,不給糧食,前後十九年,召帝即位,匈奴與漢人和親,才得回歸故國,其堅忍不拔,忠心漢室之精神,真堪與日月爭輝。

  句文說:莊公簡,又稱太史簡,周襄王二十五年,崔子弒殺莊公,負責寫史記的太史,把這件事忠實地記在竹簡上,已傳後世,崔子就把太史殺了,太史之弟繼寫下去,又被殺,他的三弟又繼續寫下去,後來崔子不敢再殺,這表現為臣者,盡忠職守而殉職的壯烈精神。

  句文說:董狐,人名也,他也是春秋時晉國的史官,不畏懼權勢,不受利誘。晉聚公欲殺趙盾,盾出奔,趙穿弒靈公,盾返不討賊,董狐書曰:趙盾弒其君夷,因此,絕不歪曲史實,呈筆記史,孔子稱之為好史官。

  正氣歌,敏裙詩,又血書,絕命詞

  解:
正氣,是浩然之氣。敏者滯否不言也,故可解為默而無言。而題詩於裙,乃曰敏裙詩。 血書,是刺血寫書。絕命,是死。詞,是歌詞。

  句文說:正氣歌,是宋朝末年的忠臣,文天祥,被元所擒,文天祥作正氣歌三十韻,備言忠義之事,以明志,不屈而受死,聖母經中,所列舉之忠烈人,大半是正氣歌所列相似。

  句文說:敏裙詩,在後漢,安帝時,朝中六將軍,胡廣部下,有倪衡、劉賓,兩人相處感情很好,倪衡經常在劉賓家中出入,劉賓妻子,范氏賢慧而美貌,倪衡心懷不軌,看上賢慧美麗的范氏,幾次想染指,都被范氏,巧妙的拒絕打發,使倪衡無從染指,久之倪衡惱羞成怒,懷恨在心,陰謀污陷劉賓於罪,致使劉賓被發配邊疆,劉賓行前,擔心妻子會受到倪衡的污辱,范氏遂題詩於裙,詩曰:「妾心不搖兮止水,妾志不動兮泰山」,遞於劉賓,以表死節,劉賓被押後,范氏果真盡節而死。

  句文說:又血書,南宋時,秦和一地淪入金人手中,義士劉志昭,遂起來號召鄉人團結抗敵,以謀光復秦和,結果兵敗被困,劉志昭知道不能倖免,遂咬破手指,寫血書以示一死的決心,血書寫在一塊白布上:「生為宋民,死為宋鬼,一心報國,有死而已!」最後以血書的白布自縊而亡。

  句文說:絕命詞,是說夏允彝字彝仲、革亭人,舉進士,授長樂知縣,善決疑獄,使部尚書鄭三俊,結合天下廉能知縣七人,以允彝為首。受薦都未及用,而北都淪陷,後南遷,南都也失守,賦絕命詞,而投水死,在各朝的忠臣烈士,在慷慨赴義之前,先立絕命詞的宋例很多,一著名作者代表,即文天祥。

  躬盡瘁,不畏死,擎天柱,立地維。

  解:
躬,是身軀。瘁,是勞苦。畏,是怕。擎,是扶持。維,是綱也。

  句文說:大凡忠臣烈士,致身於國家,竭盡所能,輔佐君主,行仁德為民謀福利,至身死而後已者,身為武將者臨敵不退,身先士卒,死而後已,唯有護國衛民之責,自身之生死,不計於心。文官不貪污,武將不怕死,這個國家不強也難。

  句文說:擎天柱,立地維,將相大臣,國之支柱,君主則是國之棟樑,文天祥正氣歌云:「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再把一個國家比喻為一間房屋,人民是屋內之人,支柱若不正,或材質不好,樑豈能沒有危險,屋內的人豈能安心的居住,因此,房屋的地基宜須堅固,支柱宜須正直,材質宜需實料,是房屋不畏風雨,不懼地動,屹立不動搖,不傾倒。所以國家任用人才,必須選擇賢能之士任用之,才能使國家興盛人民安康。

  鬼神敬,綱常持,凜烈氣,萬古垂

  解:
綱常,是三綱五常。持,是遵守履行。凜,是遵守,烈‧是節烈。氣,是義氣。垂,是流傳。

  句文說:三綱五常,五倫八德,亦是天經地維,人能遵守,暗室無虧者,神都尊敬,鬼亦欽伏,若不竭盡忠誠者,鬼神皆鄙之。遵守節烈,正氣,義氣,忠烈士那一股足以流傳千秋萬世的凜烈正氣,名留後世。

  求忠臣,宜孝子,克孝人,可枚舉

  解:克,是能也。枚舉,是一一可算。

  句文說:國家要選擇忠臣,必須選擇有孝行的人,以能孝其親,必能忠其君,未有不孝的人能效忠其君主也,故欲求取忠臣者,宜選擇有孝行人品者。自古以來,能盡孝的人,名留青史者,一一可算出來。

 

 

註:本篇文章上載未完 待續........

        天上聖母經解說(二)

http://blog.xuite.net/hn72818399/twblog/148460974/trac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chen19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