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資格又最沒有資格參加的人,阿難尊者

節錄自止觀法要

「阿難圖片」的圖片搜尋結果

「阿難圖片」的圖片搜尋結果

 

「阿難圖片」的圖片搜尋結果

「阿難圖片」的圖片搜尋結果

「阿難圖片」的圖片搜尋結果

「阿難圖片」的圖片搜尋結果

「阿難圖片」的圖片搜尋結果

 

阿難尊者和佛陀都是從都西答天(Tusita,兜率天)降生人間的,而且還是在同一天出世。

佛陀55 歲的時候,需要一名常隨侍者。當時佛陀說:「我證得正覺已經20 年了,在這20
年當中雖然有許多侍者,但沒有一個勝任,他們一再表現出任性。我現在55 歲了,需要一名盡
責而且忠誠、勝任的侍者。」

 

佛陀直接指出阿難是最佳人選。因為阿難尊者擁有種種優越的素質和條件,他非常謙虛、恭敬、內心柔和,而且擁有驚人的記憶力。

 

佛陀宣佈阿難尊者同時具足五項美德,在五個方面是所有弟子中的佼佼者:
1.多聞(bahusutta)
2.具念(satimanta)
3.具行(gatimanta)
4.堅定(dhitimanta)
5.隨侍(upaññhāka)


雖然有些弟子也擁有一、兩項素質,但卻沒有像阿難尊者那樣同時具有五項素質。佛陀在
《長部·大般涅槃經》中稱讚阿難尊者說:「猶如轉輪聖王有四種稀有、未曾有之法,即剎帝利
眾、婆羅門眾、居士眾和沙門眾見到轉輪聖王時都很喜歡;當轉輪聖王說話時,他們對其所說感
到歡喜,沉默時則感到不滿足。同樣的,阿難也有四種稀有、未曾有之法,即比庫、比庫尼、近
事男和近事女見到阿難時都很喜歡;當阿難說法時,他們對其所說感到歡喜,沉默時則感到不滿
足。」


阿難尊者自從成為佛陀的侍者起,一直到佛陀般涅槃的25 年當中,確實非常盡責而且柔
和。阿難尊者自己曾經說過:

「二十五年中,
我雖處學地,
從不生欲想,
只見法、善法。
二十五年中,
我雖處學地,
從不生瞋想,
只見法、善法。」(長老偈1042-3)


在這裡可以看出,阿難尊者雖然猶處學地,還是初果聖者,尚未證得第三不來果和第四阿
拉漢果(三果聖者才斷除對欲樂的貪愛以及瞋恨),但卻能夠在隨侍佛陀的25 年當中一直保持
內心清淨,沒有生起貪欲的想法,也沒有生起瞋恚。在他的內心中,唯有對佛陀的恭敬和對法的
忠誠;正因如此,佛陀選定他作侍者。佛陀的教法能夠流傳到現在,阿難尊者功不可沒!他對佛
陀的忠誠,可以說在所有弟子當中是首屈一指的。阿難尊者自己也曾經說過:

「二十五年中,
隨侍於世尊,
以慈之身業,
如影不離形。
二十五年中,
隨侍於世尊,
以慈之語業,
如影不離形。
二十五年中,
隨侍於世尊,
以慈之意業,
如影不離形。」(長老偈1044-6)


佛陀在將近三分之一的生命當中,和阿難尊者幾乎形影不離。

阿難尊者在被選為侍者時曾要求佛陀:「如果有任何問題,允許我在任何時候請教世尊;如
果大師在我不在的場合所說之法,有權要求世尊為我重說一遍。」也就是說,在佛陀還沒選定阿
難尊者作其侍者之前,以及阿難尊者不在場時所說的法,佛陀也要為他重說一遍。正因如此,阿
難尊者把佛陀所說的全部之法都牢牢地記在心中。因為阿難尊者擁有驚人的記憶力,所以非常
勝任作為佛陀教法的司庫。佛陀的教法可以分成八萬四千法蘊,阿難尊者說他憶持了佛陀所有的
教法。阿難尊者說:


「八萬二千從佛學,
二千是從比庫們;
八萬又四千[法蘊],
為我所轉動之法。」(長老偈1027)


佛陀般涅槃那年的雨安居,僧團決定在王舍城郊的七葉窟(Sattapaõõi guhā)舉行聖典結集。在
聖典結集的前夕,僧團已經選出499 位比庫,他們都是斷盡一切煩惱的阿拉漢聖者,但還有一位
最有資格又最沒有資格參加的人,他就是阿難尊者——因為他憶持了佛陀所有的法,聖典結集少
不了他;但是他還身處學地,還有貪瞋癡,還沒斷盡諸漏。當時有一位尊者說:「在這比庫僧團
中,還有一位比庫散發著臭味行走。」他聽了這句話之後,心想:「在這比庫僧團當中,並沒有
其他散發著臭味行走的比庫,這的確是針對我而說的。」這裡所說的臭味是指煩惱。於是他遠離
獨處,就在結集前的那天凌晨斷盡了一切煩惱,證得了阿拉漢果。之後他顯現神通,出現在預先
為他準備好的座位上。雨安居的第一個月,僧眾主要在修理房舍。


從第二個月開始,連續進行了七個月的經律結集。首先誦出的是《律藏》。為什麼要先誦出《律
藏》呢?當時,馬哈咖沙巴尊者徵詢大家的意見:


「賢友們,我們首先結集什麼?是法還是律呢?」那些大阿拉漢說:「馬哈咖沙巴尊者,律是佛陀教
法的壽命,唯有律住世時,教法才能住世!所以我們先結集律。」因此大家推舉持律第一的伍巴離
(Upāli,優波離)尊者先誦出《律藏》,然後才由阿難尊者誦出除了律藏之外所有佛陀的教法,接著
五百位大阿拉漢再一起合誦,這就是第一次結集。後來這些經典傳承下來,形成我們現在看到
的巴利語三藏。阿難尊者確實有這樣的能力把佛陀的教法完整無缺地記憶下來。我們現在仍然能
夠看到經典,應該感恩阿難尊者!


為什麼經典一開始都出現「如是我聞」呢?


因為這些經典都是由阿難尊者背誦出來的。阿難尊者在每誦出一部經的時候,都會以「我聽到的
是這樣的」作為開場白,表示他只是在記誦佛陀的言教。為什麼《律藏》沒有出現「如是我聞」
呢?雖然《律藏》也是伍巴離尊者從佛陀那裡聽來的,但卻不是由阿難尊者誦出來,而且當時是
先誦出《律藏》,然後才誦出《經藏》五部。

 

瑪欣德比庫
(Mahinda Bhikkhu)

節錄自止觀法要

arrow
arrow

    lichen19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