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反之,如果聽到他人的稱讚,不但沒有得意忘形,反而會
自省,唯恐做得不夠好,繼續努力;當別人批評自己的缺
失時,不但不生氣,還能歡喜接受,那麼正直誠信的人,
就會漸漸喜歡和我們親近了。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詩詞賞析】 蝸牛角上爭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身  

 

 

唐  白居易《對酒》: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


    白居易(西元772年-西元846年﹞,字樂天,號醉吟先生,晚年又號香山居士,自幼聰慧,五、六歲學作詩,九歲解聲韻。貞元十六年登進士第。十八年登書判拔萃科。白居易,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鞏縣(今河南鞏義),祖籍山西太原,卒於武宗會昌六年。官至校書郎、贊善大夫,後因宰相武元衡事貶江州司馬。長慶年間(西元821年-824年)任杭州刺史,寶曆二年(西元825年),調任蘇州刺史,後任太子少傅,會昌二年,以刑部尚書致仕,最後卒於洛陽的香山。
    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詩,作品平易近人,老嫗能解,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初與元稹相酬詠,號為「元白」,又與劉禹錫齊名稱為「劉白」。著有《白氏長慶集》等。

意譯:
    人活在世界上,就好像侷促在那小小的蝸牛角上,空間是那樣的狹窄,還有什麼好爭奪的呢?人生須臾短暫,就像火石撞擊所發出的火光,那樣的短暫,還有什麼好計較的呢?人生貧富天注定,何必斤斤計較,枉費心機,應該放開胸懷,笑口常開,享受美好的生活,才是明智之人。

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晚年,在嘗盡人生酸甜苦辣後的體悟。
在短如電光石火般的短暫人生中,能有多少光陰可用?在小如蝸牛角般的狹小空間內,能有多大世界可爭?
在短暫的人生中,應好好享受美好的生活,而不應費盡心機,捨本逐末,把時間花在爭名奪利之上。 

 
詩詞 台長:y t (逸竹)
http://mypaper.pchome.com.tw/ytjiang/post/1321821671
 
 
 
觸蠻相爭,又叫蝸角觸蠻,蝸角之爭 (莊子) @ bluewhale06 :: 痞客邦 PIXNET ::

「這說明了,人的欲望是無窮盡的,

就是因為欲望,才會有戰爭,

因為戰爭,造成許多才物,人力的損失。」

 

觸蠻相爭,又叫蝸角觸蠻,蝸角之爭。
這個寓言故事出自《莊子‧則陽篇》

白話解釋
戴晉人見了魏王就問說:「關於蝸牛,大王知道嗎?」
魏王說:「知道。」
戴晉人又說:「蝸牛長著兩隻觸角,有一個國家在左面的角上,稱為觸氏;

另一個國家在右面的角上,稱為蠻氏。

兩國時常為了爭奪領土而交戰,伏屍數萬,

勝利的一方追逐敗北的,歷時十五天才會收兵回國。」


魏王笑說:「這是虛構的吧?」
戴晉人說:「並非虛構,請讓臣來為您說明一下:

  大王請意測天地四方上下可有盡頭?」
魏王說「沒有止境。」
戴晉人說:「知道使自己的心思遨遊在無窮的境域裡,

而反觀自身卻處於通達的有限國度中,

這有限的國度在無限的境域裡,感覺好像若存若失吧?」


魏王說:「是的。」


戴晉人又說:「在這通達的有限領域之中有一個魏國,

在魏國中有一個國叫做大梁,在大梁裡有大王,

如此,大王與蝸牛角上的蠻氏王相比,有差別嗎?」


魏王說:「沒有差別。」


戴晉人隨後辭別而去,魏王心中不暢,悵然若有所失。

寓意:蝸牛與它頭上的二角在大自然中都是微不足道的,

與那廣大無垠的宇宙相比更顯得微乎其微;

莊子以此寓意齊魏兩國國王,雙方為了爭奪一點私利便不惜兵戎相見,

與蝸牛頭上的觸蠻二角沒什麼差別。


(逍遙遊)全篇意旨講:逍遙自在,超脫於世間物器之外,

任天然之理,運行無際!

就是形而下至形而上,返璞歸真的境界。

 

小飛熊 發表在 痞客邦 PIXNE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chen19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