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運大同經-----至善法王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奸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歷史往往因為時代的反常需要,壞的學說也被選擇,好的主義竟遭揚棄,所以到了秦漢兩大帝國一經建立,法家乃獨霸於秦,而黃老則盛行於漢。
禮運是會通百家後的新儒家理論。最近百年來的中國思想界特別提出這一篇文章,實因其代表了古代新儒家思想之又一面。
禮運思想還是儒家思想之推衍,但提高了「道」的地位,抑低了「禮」的地位,這已融受了道家觀念;人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亦已融受了墨家觀念, 並頗重經濟生產立場,較之荀卿僅用經濟分配觀點,來擁護禮之效用的說法又轉了一方向。這些都可指出當時思想界,調和異家別派希望獲得更高出路之一種努力。
大同之義高尚優美,「天下為公」,以德取位;「不獨親其親子其子」,汎愛之言。大同乃仁道之別名,小康近從周之大意,大同為孔子之理想。孔子不復夢見周公。周公,小康政治局面下的君子型人物。
1381366701-881965742  1381366700-36777956 
 

 

 張載二十一歲時上書范仲淹,暢談兵學。當時范仲淹受宋仁宗任命為陜西經略安撫副使,也是一位著名學者。范仲淹見他器宇不凡,就提醒他:「儒者自有名教可樂,何事于兵?」同時勸他讀《中庸》。

     他當時讀了《中庸》,但覺得有所不足,於是又念了佛教與道家的資料,然後再回到《六經》。三十八歲時,他在京師「坐虎皮,說周易」。對其他學者的期許是:「孰能少置意科舉,相從於堯舜之域否?」

     他拜訪當時推行新法的王安石,但相談不洽,因為他的政治觀已經深受孟子影響,主張「法三代,仁政必自經界始」,居然想要取法古人的示範,並以畫分田界作為推行仁政的第一步。這其實也是先拼好經濟,改善百姓生活,然後再實施教化的構想。他五十歲回歸老家,學問漸成系統,教導學生「知禮成性、變化氣質之道。」他的氣魄日益開闊,他說:「學必如聖人而後已。」並且認為:秦、漢以來學者之大蔽正是:「知人而不知天,求為賢人而不求為聖人。」

THE CHAPTER OF GREAT HARMONY(TA TUNG )禮運篇大同章

~BY CONFUCIUS~

"When the Great Principle prevails, the world is a Commonwealth in which rulers a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ir wisdom and ability. Mutual confidence is promoted and good neighborliness cultivated. Hence, men do not regard as parents only their own parents, nor do they treat as children only their own children. Provision is secured for the aged till death, employment for the able-bodied, and the mean of growing up for the young. Helpless widows and widowers, orphans and the lonely, as well as the sick and the disable, are well cared for. Men have their respective occupations and women their homes. They do not like to see wealth lying idle, yet they do not keep it for their own gratification. They despise indolence, yet they do not use their energies for energies for their own benefit. In this way, selfish scheming are repressed, and robbers, thieves and other lawless men no longer exist, and there is no need for people to shut their outers. This is called the Great Harmony (TA TUNG)."

http://www.feu.edu.tw/adms/lc/kite_news/viewtopic.asp?id=115

 

「禮運大同篇」究是誰家之天下?

   |魯定公十年|周敬王廿年|西元前五百年|
   這是秦漢時人為託古改制,特模擬儒家學說,揉合黃老思想,而替孔子所作的一篇
足以代表儒家最高政治哲學——大同主義的文章。因為這篇文章作好之後,就被編入禮
記.禮運篇,所以叫「禮運大同篇」或「禮運大同章」。又因為這篇文章也兼論及「小
康」世界裡的政治局面,所以又可以叫「禮運大同小康篇」或「大同與小康」。
    大同,就是「大同世界」,也就和孟子所說的「達則兼善天下」類似。
    小康,就是「小康世界」,也就和孟子所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類似。
   據史書記載:從戰國時代學術思想的百家爭鳴,到秦漢帝國政治力量的一統天下,
就說明了政治思想由紛亂而歸於一尊:儒者的王道政治,法家的霸術思想,老莊的無為
哲學,墨子的兼愛非攻,以及揚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的利己主義,無一不想
「以己之所學以易天下」。然而歷史往往因為時代的反常需要,壞的學說也被選擇,好
的主義竟遭揚棄,所以到了秦漢兩大帝國一經建立,法家乃獨霸於秦,而黃老則盛行於
漢。例如史稱「秦王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曹參信黃
老言,治民貴清靜無為,任相國三年守職而已。」「孝文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
儒,竇太后又好黃老術,故諸博士具官待問,未有進者。」等等,就是指明這一史實。
幸而這時飽讀儒家經典的儒家忠貞分子,仍然在秦漢帝國政府掌握大部政權,不過他們
都明白:要想再用孔子的王道政治理論,去曉諭醉心於「刑名法術,黃老無為」學說的
帝國政權主人,已經不大可能。何況漢帝國政府的統治者,也深知「黃老之說雖好,而
黃老之人威望不夠」。於是儒家門徒,或者為了「繼絕學」,或者為了「迎合漢家統治
者崇尚黃老」的政治心理,乃委曲求全地想出個移花接木的變通辦法,就是在不違背儒
家基本政治哲學的大前提下,開門「聯黃老而容莊墨」,在這種歷史形勢的需要之下,
纔有這個偽託的「禮運大同篇」的誕生。
   據當代史學家錢穆在「中國思想史」一書裡說:
  
    禮運也是編集在小戴禮記中一篇無主名的作品,大概也出在荀卿之後秦漢之際,同
    樣是會通百家後的新儒家理論。這一篇文字,在前雖沒有獲得像大學、中庸般受注
    意,但最近百年來的中國思想界特別提出這一篇文章,實因其代表了古代新儒家思
    想之又一面。大學較偏重政治,而禮運則較重經濟,但都根據儒家態度,要來解決
    全部複雜的人生問題,而求達到一理想人生的新境界,完成一理想的人文社會的「
    烏托邦」。這一點上,「禮運」與「大學」,可謂是異曲同工貌離神合的姊妺篇。
    ……禮運思想還是儒家思想之推衍,但提高了「道」的地位,抑低了「禮」的地
    位,這已融受了道家觀念;人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亦已融受了墨家觀念;
    並頗重經濟生產立場,較之荀卿僅用經濟分配觀點,來擁護禮之效用的說法又轉了
    一方向。這些都可指出當時思想界,調和異家別派希望獲得更高出路之一種努力。

  這篇出於後人偽造的文章,如就純歷史學的觀點說,則毫無價值,因為既是出於偽
造,就完全失去了直接史料的珍貴性;然而如就純政治學的觀點說,則很有價值。因為
雖說是出於偽造,但是文章立論高遠宏偉,足以代表儒家最高政治哲學的「大同主義」
。至於這篇偽造的史料究竟是出於何人的手筆呢?可惜文獻無徵無從考證;因為既係存
心偽造,當然儘量不留痕跡。
   
  關於以上各點,據時人蕭公權在「中國政治思想史」一書裡說:   
    按「禮運」一篇,自宋以來即有疑之者。如宋黃震謂「篇首匠意,微似老子」,清
    姚際恆認為「乃周秦間老、莊之徒所撰」,陸奎勳更斷定是「戴氏附會孔子迎合漢
    初崇尚黃老風氣之偽書」。姚氏又按其內容,謂「不獨親其親、子其子,乃墨子之
    道。」近人錢穆君,據史記「子游少孔子四十五歲」,更參取江永、崔述諸說,推
    定「孔子為司寇與蜡賓時,子游不過六崴,不足以語大同小康之義。」凡此所論,
    並非純屬無稽。故禮運可疑,不當取作孔學之代表,殆已為定案。然大同之義高尚
    優美,雖越出孔子「雅言」之範圍,尚不與儒家之宗旨相反背。例如稱「天下為公
    」,斥「世及為禮」殆即引申以德取位之教;「不獨親其親子其子」,殆脫化於汎
    愛之言。大同似仁道之別名,小康近從周之大意;彼此雖有程度之差,而內容無品
    質之別。吾人如放棄疑古之謹慎態度,承認大同為孔子之理想,或不至於蹈嚴重之
    錯誤。
   
  的確,禮運大同篇的政治理想極高,就連孔子曾以「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
公。」為憾的周公,也被打人小康政治局面下的君子型人物。(取材自「國史文典」)      

 

http://camel.ck.tp.edu.tw/~chinese/%E6%B1%9F%E7%85%9C%E5%9D%A4--%E3%80%8C%E7%A6%AE%E9%81%8B%E5%A4%A7%E5%90%8C%E7%AF%87%E3%80%8D%E7%A9%B6%E6%98%AF%E8%AA%B0%E5%AE%B6%E4%B9%8B%E5%A4%A9%E4%B8%8B%EF%BC%9F.htm?keepThis=true&TB_iframe=true&height=500&width=820

http://camel.ck.tp.edu.tw/~chinese/%E6%B1%9F%E7%85%9C%E5%9D%A4--%E3%80%8C%E7%A6%AE%E9%81%8B%E5%A4%A7%E5%90%8C%E7%AF%87%E3%80%8D%E7%A9%B6%E6%98%AF%E8%AA%B0%E5%AE%B6%E4%B9%8B%E5%A4%A9%E4%B8%8B%EF%BC%9F.htm?keepThis=true&TB_iframe=true&height=500&width=820

張載(1020-1078年)有一句傳世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http://www.cdd.org.tw/Costantinian/556/55607.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chen19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