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衍,齊國人。生卒年不詳,據推斷大約生於公元前324年, 死於公元前250年,活了70餘歲。他活動的時代後於孟子,與公 孫龍 魯仲連是同時代人。齊宣王時,鄒衍就學於稷下學宮,先 學儒術,改攻陰陽五行學說,然而終以儒術爲其旨歸。“鄒衍以儒 術幹世主,不用,即以變化始終之論,卒以顯名。……鄒子之作 變化之術,亦歸於仁義”(《鹽鐵論.論儒第十一》)。“鄒子疾晚 世之儒墨不知天地之弘,昭曠之道,將一曲而欲道九摺;守一隅 而欲知萬方,猶無准平而欲知高下,無規矩而欲知方圓也。於是, 推大聖終始之運,以喻王公列士……”(《鹽鐵論·論鄒第五十 三》)。可見,學儒術也好,攻陰陽也罷,鄒衍的目的是在尋求經 世致用之學,充分體現了他匡世濟民的入世精神。對此,司馬遷 旮比較深刻的認識,他說:“鄒衍睹有國者益淫侈,不能尚德,…… 乃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終始》、《大聖》之篇十餘萬言。 ……然要其歸,必止乎仁義節儉,君臣上下六親,始也濫耳。王 公大人初見其術,懼然顧化,其後不斷行之。……鄒衍其言雖不 軌,儻亦有牛鼎之意乎?”(《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後人不察其 大道,而學其小術,故封建迷信興,這不是鄒衍的錯誤。“鄒衍以 阻陽主運顯於諸侯,而燕齊海上之方士傳其術不能通,然則怪迂 阿諛苟合之徒自此興,不可勝數也。”(《史記·封禪書》)

班固《漢書·藝文志》論述了陰陽家的來曆和社會地位:“陰陽家之流,蓋出於羲和之官,敬顺吳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 時,此其所長也。”班固認爲陰陽家來源於掌管天文曆法的官羲氏 及和氏。既如此,天論與五行學說便是鄒衍學說的主要内容。《史.記》集解引劉向《别錄》說:“鄒衍之所言……盡言天事,故曰 ‘談天’。”《史記·孟荀列傳》說,“鄒衍之術,迂大而宏辯……故 齊人頌日:‘談天衍’。” 《文心雕龍·諸子》說:“鄒子養政於天文。” 同書《時序》說:“鄒子以談天飛譽。”可見善於談天是鄒衍的一 大特點。

然而鄒衍不是爲談天而談天,他以談天爲手段,以服務於當 時的政治需要爲目的。建立於陰陽五行基礎上的“五德終始”說 才是他學說的核心所在。   


  鄒衍認爲,從天地剖判以來的人類社會都是按照五德(即五 行之德)轉移的次序進行循環的。而五德轉移是仿照自然界的五 行相克即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的規律進行 的。人類社會的歷史變化同自然界一樣,也是受土、木、金、火、 水五種物質元素支配的,歷史上海一王朝的出現都體現了一種必 然性。鄒衍說:“五德之次,從所不勝,故虞土、夏木”(《 淮南 子·齊俗訓;》篇高誘注引《鄒子》)。《 文選·魏都賦;》李善注引 《七略曰:“鄒子有終始五德,從所不勝,木德繼之,金德次之, 火德次之,水德次之。”《呂氏春秋·應同》講得更具體:“凡帝王 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黄帝之時,天先見大螾大螻。黄 帝曰:‘土氣勝!’土氣勝,故其色尚黄,其事則土。及禹之時,天 先見草木秋冬不殺。禹曰:‘木氣勝!’木氣勝,故其色尚青,其 事則木。及湯之時,天先見金刃生於水。湯曰,‘金氣勝!’金氣 勝,故其色尚白,其事則金。,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鳥銜丹 書集於周社。文王曰;‘火氣勝!’火氣勝,故其色尚赤,其事則 火。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水氣勝,故其色尚黑,其 事則水。”上述引文據近代學者考證,應屬於鄒衍的佚文,至少體 現了鄒衍的學說精神。鄒衍的這種學說爲齊閔王稱東帝,燕昭王 稱北帝奠定了理論基礎,因而受到他們的禮遇和重用是不難理解 的。這種學說後來被秦始皇接了去,爲他的稱帝及其統治服務。 《史記·封禪書》說:“鄒子之徒論著終始·五德之運,及秦帝而齊 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王應麟《漢書·藝文志考證》說:“東 萊呂氏曰:‘方鄒衍推五德之運,人視之,特陰陽末術耳,若無預 於治亂之數也。及至始皇始采用之,定爲水德。以爲水德之治,剛 毅戾深,事皆決於法,刻削毋仁恩和義,然後合五德之數。於是 。急法,久者不赦,則其所系豈小哉!”鄒衍的五德終始說認爲人類 社會是在不斷變化的,自有其合理性,然以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論 來解釋,就陷入了機械論。至於秦始皇的“水德之治”,錯不在鄒衍身上。
 
陰陽五行學說對儒學影響至深. 兩漢儒學受陰陽五行學說影響很大, 漢儒喜談災異, 禪讓, 不談心性, 成德. 這種趨向使孔孟學說衰落近千年, 到宋明才得以重振.
http://homepage.ntu.edu.tw/~duhbauruei/5rso/materials/mt18.htm
 
《漢語大詞典》:七略  拼音:qī lüè
书名。 汉 刘歆 撰。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汉书·艺文志》即据《七略》为蓝本。原书已佚, 清 马国翰 、 洪颐煊 等均有辑本。亦用以泛指各类著作。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闭户自精,开卷独得,九流七略,颇常观览。”《北史·周高祖武帝纪》:“遂使三墨八儒,朱紫交竞;九流七略,异説相腾。”《旧唐书·杨绾传》:“好学不倦,博通经史,九流七略,无不该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chen19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