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圖經》
揭示自然與人的聯繫


《河圖》主要是天象與人類的對應,而《洛書》應該是大自然的龍脈循環,大地的五臟六腑等機制對應人體經絡運轉的圖文集。《河圖》、《洛書》同為玄奧複雜的圖譜集。

提到《洛書》,必須要提到另一本奇書——《山海圖經》。《山海圖經》為大禹所傳,也在周朝滅亡時失傳,現在留下的《山海經》,只是歷朝歷代修改變動過的文字版本,只是《山海圖》的輔助說明。因為其最核心的部分是圖,是《山海圖經》,所以失去了圖,也就失去了原義,後人就覺得荒誕不經,無人能懂了。


大禹得到《洛書》後畫出《山海圖經》,並將《山海圖經》鑄成九鼎傳世,可惜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時,九鼎卻失傳。(維基百科)

大禹將《山海圖經》鑄成九鼎後,傳給夏朝,然後經商朝一直到周朝。據說,秦滅周後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遷咸陽。但到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時,九鼎已不知下落。有人說九鼎沉沒在泗水彭城,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地方,曾派人潛水打撈,結果徒勞無功。

從此,九鼎失傳。《山海圖經》再無人得見。九鼎為大禹所鑄,而禹為中華第一朝夏朝的太祖,他分天下為九州,並定九章大法,治理天下,為後世皇家之典範。因此九鼎同時又象徵著皇權,所以東周時,皇室失德而衰弱,各方蠻夷和諸侯,紛紛「問鼎中原」,欲爭皇權。

九鼎消失了以後,唐武則天、宋徽宗也曾效仿古聖鑄九鼎,但那已失去了意義,只是狂妄空虛的表現。

所以筆者認為,《山海圖經》是大禹得到《洛書》後所畫,或者其本身就出自於《洛書》中的圖譜。《山海經》過去又叫《五藏山經》,古文中「五藏」就是「五臟」之意,指的是五臟六腑的五臟,所以《山海圖經》應該是大自然的五臟六腑和龍脈所在的對應圖,以及與人體的內在聯繫圖,應是風水學的根本。而且《山海經》文字中記載的,很多是地球在另外空間的景象,有些是過去的景象,再加上失去了最根本的圖經,所以後世人誰也讀不明白。

在太古之前,很早期的人類時期,那時候人類是有特異功能的,像《山海經》和神話傳說中記載的,那時人能凌空飛行,具有神力,有各種本事。

就像現代人架著飛機出現在蠻夷部落裡,那些蠻夷也會把你當作神,覺得不可思議,不合常理。那是因為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智商和認識。

不同的天象對應著不同的地象,而不同的地象又對應著人體不同的脈絡運轉。而這之間起核心和驅動作用的,就是人類的道德。

道德下滑 
人的特異功能隨之失落

人的身體是一個小宇宙,人的身體中同時包含有天和地的成分。也就是說,人可以通神,可以與自然合一,可以在某種狀態下具有超能力。

 


人的身體是一個小宇宙,人的身體中同時包含有天和地的成分。(Fotolia)

人體有無數的脈絡和穴位,有很多脈絡和穴位,中醫還沒有認識到。脈絡並不是西醫所說的血管,那是兩回事。脈絡是人眼看不到的,也摸不著的,但客觀上存在的。有些特殊的穴位和脈絡如果通透了,那麼就可以形成特殊的周天循環,就可以與天象變化的天脈,和地象變化的龍脈等對應上,從而相合相通,使來自宇宙的能量在三者內循環流通,形成內在循環,從而具有超自然的能力。

但要打通這些特殊脈絡,最根本的一點,就是這個人必須有較高的道德,以道德作為通穴開竅的能量,再經過某些修煉方法的演練,就可以開竅,打通脈絡。所以要是沒有足夠的道德作為能量,空練百年,也通不了脈。這可不是現代武俠小說中所寫的打通了任督二脈而具備了超人能力,那是藝術想像和誇張。打通任督二脈算不上什麼,一般人通過努力都可以打通。只有打通某些特殊脈絡,才確實可以具有超能力。

太古人類早期時,人類的道德普遍很高,所以人體中天的部分占主導,也就是那時人離神非常近,那時人體的很多特殊穴位和脈絡,天生就是通透的。而且那時人類有足夠的道德來驅動脈絡運轉,由於地象對應人象,所以那時流通著強大能量的龍脈,對應到人體脈絡,也能使某些特殊脈絡打通。所以那時人類生下來就具有現在人認為的超能力。

到了後來,隨著人類道德越來越下滑,所以能量就越來越小,不夠驅動某些特殊龍脈的運行,從而使一些特殊龍脈封閉了,某些風水寶地休眠了,這就帶來了不同的地象變化,而地象決定著人象,這就又使人體與之對應的某些脈絡也斷開封閉了,人體的某些特異能力也休眠了。慢慢地,人的超能力就越來越少,越來越小,最後就在歷史中消失了。

這些都是與天象變化對應的,反應出來是人的道德變化所造成的,也是天意使然。

中華歷史上,不同的朝代,其實它的龍脈運行狀態也不一樣,所以有的朝代地盤大,有的朝代地盤小,有的朝代時間長,有的朝代時間短。一個朝代將要結束的時候,就是它的脈絡快要衰竭的時候,這時候,魔也最容易趁虛而入,魔亂中華。所以歷朝歷代結束時,就會出現荒淫暴君、宮廷內鬥、宦官專政、起義四起。

前面說過,天象、地象與人象變化是相對應的,不同的天象變化就是天時,帶動不同的地象變化就是地利,再決定不同的人象變化,就是人和。

三者同時具備,就是順承天意。

古時候的儒生和社會的各行各業,都講究打坐,講究靜心調息等。這其實是一種修煉方法,能夠使人體與地象對應上,以達到天人合一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慢慢時間長了,隨著心越來越靜,境界就會提升,就能與地與天相合一,達到溝通。這樣也能使人體的某些穴位打通,使某些脈絡通暢,從而進行周天運轉,能夠獲取一定的宇宙能量,進入身體循環。所以在這種狀態下,也能開啟人體的某些特殊能力,具有神通智慧。比如古時候,很多人敬神修道,其中很多神醫、科學家、藝術家等,在諸多文化領域為中華文化留下燦爛的一筆,他們的一些智慧令現代人都無法解開。

惡業勝於道德 天災人禍

人體在幾千年的朝代變遷中,脈絡運行也都發生了一些微小的變化,與地象相對應。

《易經》中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大地龍脈中,只有流通足夠的道德,才能承載萬物,驅動自然循環,使萬物相生,四時分明。但龍脈中不光可以流通道德,同樣可以流通惡業;當道德不夠而流通惡業時,就會帶來災難,出現天災人禍。

當惡業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就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天崩地裂,甚至世界末日。所以古時,當皇帝的德性不夠,不足以支配龍穴時,天下就會有災難,甚至大亂。當龍穴長久得不到足夠道德激活時,龍脈就會慢慢枯竭,這個朝代的氣數也就盡了,這也是與天象對應的,所以過去一個朝代多少年,高人一觀天象就會知道。

所以風水中有一個反噬現象,就是如果這個人的德不夠,而強行得到了風水寶地,那麼這個人就會遭殃,叫德不配位。所以要想居其位,必修德,使之配位。


http://www.epochweekly.com/b5/374/13352p4.htm

洛書和人體的關係解密

洛書古稱龜書,相傳,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由此而得名,我們在前文討論過,此洛書代表了地球不同方位的能量特性,這個特性可以用金,木,水,火,土表示,這個特性影響人的皮膚顏色,長期(上千年)居住當地後代人的皮膚的顏色就會發生變化。

洛書除了表示地球能量的特性外,同樣,洛書還表達了人體不同部位的能量特性, 所以在人體相應的部位就會生成相應的五臟。道家修煉丹道離不開洛書,就是因為用子午訣起火煉丹的時候一定要依洛書的五臟位置起火。

人體五臟圖如下:

...

跟據:

洛書所示五臟圖如下:

...

從此圖可見,在洛書里的五臟位置基本上跟人體的五臟圖裡的位置是一致的。但要注意,比喻心臟屬火,2和7都是火,所以心臟的位置就是2的高度和7的高度的平均值。而肝是3的高度和8的高度的平均值,所以心的位置比肝要高。

...

將洛書和河圖比較,就會發現,河圖對面相剋,如水克火,金克木,算命說「我克者為妻財」,所以克者表示擁有,擁抱也,這就是先天的負陰抱陽的意思。這是河圖所要表達的意思,而洛書要表達的是相生,對面相生,木生火,金生水,水在最下面,水(腎)生木(肝),木生火(心),火在金(肺)下一燒就化為水,所以火在金下。水生木(植物)需要土, 木化火也生土,土被火煉才生金,所以土居中央調和其他水,木,火,金。人體五臟是後天之物,所以以相生為規律。將河圖的金和火的位置對調,一旋轉就是洛書了,由先天的相剋「逆為仙」變成了後天的相生「順則凡」。所以丹道用金木交並,水火相濟之法修仙而長生。

另外洛書的中間少了個與5土相對應的黑色的十點,黑主陰為腑臟,所以把胃放在人體體腔的最中間,因為胃裡面有個」十「字,以補洛書之缺,所以人要靠胃吃進外面的糧食才能按後天方式,生存發育成長。胃從肉,所以要吃動植物的肉,胃從口,所以胃中空,要靠食物來填,胃從十,十為中(見本人其他文章的論證)表示胃底部有個能開能閉合的口(口為開,丨為閉合,合為中),所以永遠填不滿,每天都要吃。

洛書中的陰陽不對稱居中,如1和6就不對稱,所以人體陰陽總是不調和,所以五臟有病有衰老,人也就有生死。人要靠十二正經的子午流注來於動態中調節陰陽以維持人體的動態平衡,人的先天氣一旦用完,五臟之陰陽平衡就立即被破壞,人也就會立即死亡。

我們從圖上還可以看出,五臟中水所屬的腎在人體體腔的最下面,說明水往低處流的道理,所以大禹得此圖就明白了要用疏浚河流,讓河水從高處往低處流而最終入海才是解決洪水泛濫之法。

 

 

洛書圖 的圖片結果

 

 

五行生剋關係,也用於精神對五臟功能的影響。《素問》說:「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等,即是運用五行相剋關係來調整情志,從而治療精神性病症。

 

人體是一個小宇宙,五臟之間就是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的,共同維持整體的內環境穩定狀態,五行說以相生相剋論述五臟之間相互聯繫和協調平衡關係。當五臟之間正常的生克制化調節受到破壞,就會出現相乘相侮的現象,就是病理狀態。在臨床,用五行生剋乘侮規律不僅能說明疾病的傳變,了解病情的預後;而且能調理各臟腑功能,做出相應的診斷和治療。

 洛書圖 的圖片結果

傳統中醫不僅認為人體自身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小宇宙,它還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五體、五官等與自然界的五方、四季、五味等有相應的關係,這樣就把人體與自然環境統一起來,反映了人體與宇宙之間的相互收受通應關係,恰好體現了「天人合一」觀。如春應於東方,風氣主令,故氣候溫和,陽氣生髮,萬物滋生,人體之肝氣與之相應,故肝氣旺於春。

 

此外,關於人體與外界環境,如四時、五氣,以及飲食五味的關係,中醫學亦是用五行之規律來加以說明的

 洛書圖 的圖片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chen19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