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rolife.forumotion.net/t1117-topic

眼耳鼻舌身意六賊之門 于 周三 3月 20, 2013 5:58 pm

陳志玄

 眼耳鼻舌身意六賊之門

色、聲、香、味、觸、法。此六種污濁之塵有誘人去善從欲之惡,故名六賊:
色為肝眼(元性、靈魂、仁德)之賊,
聲為腎耳(元精、生機、智德)之賊,
香為肺鼻(元情、孝德、義德)之賊、
味(言語)為心舌(元神、明誠、禮德)之賊,
觸(享受)為身體(五臟、六腑、經脈、健康)之賊,
法(妄想憶念)為脾胃意念(元氣、黃中通理、信德)之賊。

一般人的觀念,總以為只要自己不作非分之想,不介入人我是非,不犯淫行,便是六根清淨了。事實上,凡是貪逐于物境的受用,不論是看的、聽的、嗅的、吃的、玩的、用的,只要有一絲貪取不捨的情形,就是六根不淨,也就是不守根門。

依《法華經》及《涅槃經》所說,能得六根清淨,便可六根互用,也就是說,六根之中的任何一根,均可兼備其他五根的功能。事實上,我們之所以不能六根互用,就是因為我們自己因無明所縛而不善守六根。我們唯有依世尊的教示,守護住自己身心之六道大門,那麼一切阻撓我們走向解脫的壞事惡物便不再會從六根門中潛入我們的心田。堅持守護六根門,不放逸自己的行為,才會于一點一滴中積累成就解脫的資糧。

以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為媒,而引動劫奪諸善之惡,故以賊喻之。稱色為眼賊,聲為耳賊,香為鼻賊,味為舌賊,觸為身賊,法為意賊。

《太清元道真經》卷中:〝人不能長存者……因六賊妄生,目妄視,耳妄聽,鼻妄香臭,口妄言味,身妄作役,意妄思慮。故終不歸根也〞。

〞。《道樞》卷五《百問篇》:〝純陽子曰:六賊何謂歟?正陽子曰:目也,耳也,鼻也,舌也,心也,意也,夫萬物之根,孰不由是者乎?〞

《太上老君清靜經圖注》:〝六賊者,眼、耳、鼻、舌、身、心是也〞。

指眼、耳、鼻、舌、身、意為六賊。謂六種感覺器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如色、聲、香、味、觸、法,而產生種種嗜欲,導致種種煩惱,故稱六賊。

元玄全子《真仙直指語錄》卷下:〝貪嗔癡自欲而起三欲者,食欲、睡欲、色欲。三欲既深,六賊侵害。經云:“九竅之邪,在乎三要”。轉回販骨,皆為三屍六賊〞。

有道之士,眼不視色,耳不聽聲,鼻不嗅香,舌不味味,身離細滑,意不妄念,以避六賊。

六根可以像六賊一樣,把我們的寶貴家珍洗劫一空,但也可以是六個門,讓我們進入如來藏性這富麗堂皇的華屋,好好享用本有無窮無盡的家珍。

我們觀察自己的六根平時到底在做什麼,並做記錄。六根對應六塵產生六識這些現象,是廣泛復雜的。

經中所提的,「使汝輪轉生死結根,惟汝六根,更無他物。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六根為什麼有這麼大力量,讓我們在六道輪迴受苦的罪魁是它;讓我們證得究竟清凈菩提涅槃的功首,也是它;是六根在支配我們?還是我們在支配六根?

世尊弟子中,富樓那尊者擅說諸法,說法第一;不止天人餓鬼畜生歡喜聽他說法,連瞋恨心很重,愛打仗的阿修羅,一聽富樓那尊者說法,都停下爭鬪來聽法。對於一切修菩薩道的菩薩,修清凈行的聲聞緣覺,富樓那尊者也常常為他們宣說無量無數的深奧法門,令他們明白證入無上的妙理,使他們在修行上得大利益和大歡喜。除了佛之外,其他菩薩和聲聞緣覺,都辯論不過富樓那尊者,他是辯才無礙的。

為什麼富樓那尊者,說法第一,而且辯才無礙呢?因為他往昔親近諸佛以來,精進勤修佛道,並且發願宣揚護持所有佛的法寶,幫助佛宣揚佛法,渡化眾生。

在《楞嚴經》「二十五圓通」裡,富樓那尊者舌根入道;以舌根來演說妙法,以說法的無畏聲音,降伏諸魔及五蘊怨賊,消滅諸漏,證得道果。

同樣是舌根,不會用的人,用來起惑造業,貪愛執著食物的味道,或是講是講非,挑撥離間,惡口罵人,造種種不善的口業;會用的人,用在修行上,念佛誦經稱讚如來,或是講經說法,令眾生開智慧,得大利益和大法喜。

六根變六賊或六門,完全決定於我們自己。如果放縱六根,一直對外追逐色身香味觸法等種種塵象,並對這些塵象產生分別,瞋愛與執著,那在六道輪迴受苦,是不可避免的苦果,六根便成六賊。

如果我們能夠像世尊在《法句經》中說的,將六根收攝回來--像烏龜收回頭尾四肢放在龜殼中--反觀自我,時刻問自己能見、能聽、能嗅、能嚐、能思維、能覺知的,到底是誰;六根就成為我們證入如來藏性的關鍵門徑。

本文引用自sojen - 淨空法師:都攝六根,把心收回來

 

清淨心,楞嚴會上大勢至菩薩講得很清楚,叫「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這一句話跟信願持名完全相應,把功夫都帶進去了。這功夫是什麼?都攝六根。凡夫心不清淨,原因是我們沒辦法都攝六根,攝就是收回來。

 

極樂世界是無上的法門,十方諸佛剎土,排名在第一,這是諸佛如來對阿彌陀佛的尊重、讚歎。《無量壽經》上有,諸佛讚歎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讚歎到極處了。那我們這個心,眼緣的是色,緣色的時候就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我們的心被染污了。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六根對六塵境界無不如是,所以心往外頭跑。連世間法裡頭都講求攝心,你看孟子所說的,他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世間人求學問,學問之道是什麼?用大勢至菩薩的話,就是「都攝六根」,收心,心不要往外頭境界跑,要到哪裡去?收到裡面來。

 

一部《大佛頂首楞嚴經》裡面講成佛之道,佛是怎麼成的?向內緣,不向外緣。觀世音菩薩怎麼成佛的?「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反是回頭,不向外,向內。向內就緣自性,向外,那個耳根是為外面的音聲。這個說,是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也很簡單,做起來可真不容易。向外緣的是六塵,你看色聲香味觸法叫六塵。塵是什麼意思?染污,灰塵。我們的桌子一天不擦它,這桌面上就有塵土,這說明什麼?染污。菩薩修行的功夫,無論是哪個法門,所謂八萬四千法門,要用觀世音菩薩的原則,就統統要回頭,不能向外攀緣,要向內。眼,向內見自性,見到眼根的根性,見性;耳回過頭來,緣聞性;鼻回過頭來,去聞香性。你看,不是色聲香味六塵,而是色聲香味的本性。本性就是佛性,本性就是自性,所以回頭是岸,回頭就是!這是佛門裡面回頭是岸的意思。這一回頭,這就叫功夫,你用這個心去念佛,這叫功夫淺深。人能夠回頭,六根回頭了,見到自性,這種心念一聲佛號,一念相應一念佛,這一聲佛號跟阿彌陀佛相應,這個功夫深,所以決定得生。

 

更深的,不但回過頭來緣到自性,不再緣色聲香味觸法,這個東西在大乘教裡面叫見思煩惱,也就是見思煩惱放下,我不再緣它了。見思煩惱是我們凡夫天天緣它,可以說一時一刻都沒有離開。見煩惱,你看看,我們有沒有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思煩惱,貪、瞋、痴、慢、疑,這一共十個煩惱。我們念佛帶著這十個煩惱,這個心不清淨,念佛功夫不得力。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一面念佛一面分別執著,這樣念佛不行!怎樣?要把這些煩惱放下,至少念佛的時候不起妄念,這叫功夫;不念佛的時候也不起妄念,這功夫深了。真正做到不起妄念了,剛才說了,一念相應一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不是生凡聖同居土。

 

凡聖同居土是功夫不到位的,但是臨終最後那一念是清淨心,那一念裡頭沒有妄想、沒有夾雜,是清淨心,最後那一念是清淨心,為什麼?全放下了,決定得生。十八願是臨終一念、十念往生,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為什麼?這是功夫,你到極樂世界去拿到的品位。所以,這樣的功夫當然有深信切願。深信切願實在講兩種人,一種,受經教的薰習時間久了,他有這個莊嚴功德成就;另外一種,過去生中,這我們自己不知道,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念佛,臨終的時候沒去得了,也就是臨終的時候有妄念打閒岔,障礙你往生。往生是在最後那一念,那一念是關鍵。人斷氣的時候,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就決定得生。所以這樁事情,我們一定要知道。如果念到見思煩惱都斷了,這樣的功夫往生就自在了,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可以走,我想佛來接引我,佛真來了,這是一般人講生死自在。

 

淨宗裡面所講的一心不亂,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不亂,往生就自在了。這些理、事,《無量壽經》上講得非常清楚,要讀,要認真的學習,這是我們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我們自己想,常常想,這一生我們決定到極樂世界去作佛,不再搞六道輪迴,要有這個念頭,這個念頭念念不能忘記,它才有力量!願變成力,才能幫助我們了生死出三界,生淨土,證菩提。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之後,我們讀四十八願就明白了,到極樂世界有多麼好,生活的環境、學習的環境都是我們意想不到的。

 

節錄自極樂世界二十九種莊嚴  (第九集)  

2012/7/8 淨空法師主講 

http://www.7headlines.com/article/show/367594154

sojen 發表在 痞客邦 PIXNE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chen19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