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自cck1616tw - 劉銘傳隧道
劉銘傳隧道為市定古蹟,清光緒十一年台灣巡撫劉銘傳主理台政時,積極建設台灣,推行洋務運動,並力倡設置鐵路。光緒十三年獲准設立「全台鐵路商務 總局」。鐵路開工後,首築基隆經台北至新竹一 段,其中位於基隆獅球嶺的隧道工程最為艱鉅,從光緒十四年春動工至十六年的夏天,前後耗時達三十個月始鑿通獅球嶺隧道全長約二百三十五公尺,為台灣第一條鐵路專用隧道,也是僅有的清領時期鐵路隧道,據文獻記載,當時因土質複雜,北段為堅硬的岩石,南段為潮濕的軟土,開鑿極為困難。主要的工匠多係徵調兵工,另又聘請了數位英、德工程師為顧問。
隧道南囗外觀以紅磚砌成, 並由劉銘傳題額「曠宇天開」,左右之對聯日: 「十五年生面獨開羽毅飆輪,從此康莊通海嶼;三 百丈巖腰新闊天梯石棧,居然人力勝神工」,說明 了當年以人力開鑿的壯舉。
二十世紀初由於鐵路改道,此隧道才漸遭荒廢。近年為了保存維護這處深具歷史文化價值的古蹟,已由市政府整修完畢,平日供團體預約參觀,周六、日自由開放參觀,時間從0900-1600。電話︰02-24224170轉315
交通資訊
自基隆火車站左側港西路,繞行至中山一路左轉,直行過高架橋底後不久,經三叉路口右轉上坡走安樂路後到崇德路循指標可抵。或搭501.502.503號公車,於自強隧道口下車,轉崇德路步行約10分鐘可抵。
本文引用自cck1616tw - 槓子寮砲台
槓子寮砲台(圖片來源 : 森情寫意)
解說員 黃曾祥
○古蹟等級與類別槓子寮砲台屬於省定二級古蹟,關塞類。(87、6、30公告)
○位置於基隆市信義區槓子寮段107、107-1、107-2號等地號。
○創建年代約在清朝光緒年間。
基隆港因為位處北台灣要津,自從西方列強覬覦中國利權以來,這四百年內,在一次次與外國勢力的角力戰中,基隆始終立於重要地位而不墜,加上昔日盛產煤、金、銅等礦產,更是歐亞諸國意圖佔據之地。
西元1626年西班牙人、西元1642年荷蘭人、清朝道光廿年鴉片戰爭、光緒十年中法戰爭,甚至中日甲午戰後日本人接收台灣之際,基隆港都首當其衝。為了守護家園,自清朝提督姚瑩、總督劉銘傳以來,乃至於後來佔領的日本人,無不積極於臨海險要之地興建砲台與要塞,以加強基隆港的軍事防務系統。幾百年來,這些硝煙已遠,徒存遺跡在現在。目前僅存二砂灣(海門天險)、大武 崙、槓子寮、白米甕、獅球嶺等古砲台,可以讓我們依著思緒,重回那一段段悲壯的歷史,緬懷先人的艱辛。
槓子寮砲台位於基隆東北方,信義區與中正區交接的山巒之間。也就是在 海洋大學、碧砂漁港正後方的山上,現在已列入二級古蹟,定期編列預算維修中,與幾年前截然不同。砲台創建年代約在清朝光緒年間,甲午戰爭前及日據時代曾有大規模整修,光復後軍方列入港區要塞管制區,解嚴後才解除管制。
遺址保存尚稱良好,包括崗哨(日據時代與光復後)、交誼廳(官舍)、營 舍、指揮所、碉堡、隧道、彈藥庫、機槍陣地、砲盤區、蓄水池等等,呈線形配置,以鞍山岩、鐵水泥砌成,範圍廣闊、氣勢雄偉壯觀。
砲盤區原有六尊大砲,一字排開,兩兩一組安置在三個砲盤區。中間設置彈藥庫,牆厚一公尺,入門處設置有檔牆,可以必避免流彈與火星的危險。機槍陣地與彈藥庫間有「輸送道」、觀測台與砲盤區間有「通話孔」,是五大砲台區中所僅見。砲台有360度的砲軌,可以自由地選擇砲射角,也是五大砲台區中所僅有,尤見其特殊性。
營舍與砲盤區之間建有半圓形隧道相通,可供兩人併排行走,營舍與砲盤區各有獨立的蓄水井與濾水池,雖廢棄多年,仍未見乾涸,可見其設計之精良。值得一提的是在機槍陣地往東走,可見到外型酷似印第安人的岩石,甚至有羽毛頭飾,唯妙唯肖別具特色。
槓子寮砲台與白米甕砲台互為犄角,是昔日港區的左右護衛,捍衛外港的安全。砲台區內林木蓊鬱、綠意盎然,可遠眺碧海藍天,觀賞八斗夕照,近觀東北角海岸(基隆嶼、和平島、鼻頭角)風光旖旎,如詩如畫。
懇切地建議你,有空不妨來山上走走,舒展身心、撫今追昔,洗滌一身的 塵氣,也籲請您:重視環保、保護古蹟。讓青山常在、綠水常流…
cck1616tw 發表在 痞客邦 PIXNET
本文引用自fwubiao - 基隆獅球嶺
從獅球嶺鳥瞰基隆港
很早以前曾經去過基隆獅球嶺,只記得它位於高速公路的正上方⋯2014.2.23.我們坐火車到基隆,沿著高速公路旁的街道一路往山上走,拜訪平安宮、獅球嶺炮台、劉銘傳隧道,再從安樂路下山走回火車站,真是鐵腿基隆行獅球嶺炮台
清光緒十年劉銘傳為鞏固海防,建造數座砲台,獅球嶺砲台即屬其中之一。中法戰爭時,義軍統領林朝棟率軍駐守獅球嶺,與法軍相持八個月之久,使得法軍無法向台北盆地前進⋯,現為國家三級古蹟
大道之行(一高的起點)
視野良好能有效控制全港,居高臨下之利,基隆港區的景色盡收眼底
平安宮
沿途的美景其實,我們對基隆山區根本不熟,只是沿著稜線山路走
劉銘傳隧道
「獅球嶺隧道」又稱「劉銘傳隧道」,是台灣第一個、也是唯一的清代鐵路隧道。光緒十一年台灣巡撫劉銘傳積極建設台灣力倡設置鐵路,光緒十三年獲准設立「全台鐵路商務總集」。鐵路開工後,首築基隆經台北至新竹一段,其中位於基隆獅球嶺的隧道工程最為艱鉅,從光緒十四年春動工至十六年的夏天,前後耗時三十個月才鑿通。隧道的南口由劉銘傳題額「曠宇天開」,現為國家三級古蹟。當天因故封閉,我們在隧道外拍照
老大公↓途經基隆有名的老大公
基隆的特色之一,許多天橋
The End
fwubiao 發表在 痞客邦 PIXNET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