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菩薩警眾偈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
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甚勿放逸。
學佛之初,這首『警眾偈』就是學生常念誦的,也非常有感觸。最近又時常都會想起它,修行不得力,就是止不住「放逸」,止不住煩惱習氣。想放下,就是放不下,體會到功夫還是要一點一點成就,《無量壽經》云「外若遲緩、內獨始急」,漸漸地將習氣煩惱都放下。
眾生不能建立起對於正法修學的信心,決定是我的責任,是我沒有做得好,讓眾生信任。自己沒有能做得好,是自己的身、語、意不能住於「道」上。所以經典和師長的教誨要很熟,在境緣之中要時時提得起來。還在跟眾生爭辯,應當覺得羞恥,自己學了這麼久,眾生沒有學啊,這還是我的責任,爭什麼呢?不要再爭了,要麼就隨他去;要麼自己決定要做最好的樣子,並不是為給誰看待,只是安於本分而已。對一切眾生要大慈大悲、要一味慈悲;對己則要以智慧觀照,將習氣趕盡殺絕。修行不是做起來好看而已,而真正是在成就自己、成就眾生。
放不下煩惱習氣和萬緣,就回不去自家,見不了自性。因為自己實是業障深重的凡夫,煩惱習氣一下子不能夠全放下,所以要念佛,念佛就是念佛,念佛決定見佛,見佛決定成佛。善根就是看得破;福德就是放得下;因緣就是會念佛,若真成就,往生西方,唯有念佛。看破就是念佛、隨緣、自在;放下就是自在、隨緣、念佛,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決定一生圓滿成就。
聽經聞法依然不能落入知見,知見就是分別執著,聽經、念佛、誦經、拜佛都是幫助自己安住在「道」上,是真持戒,持戒成就禪定,禪定開顯智慧,是自性本具的戒、定、慧自然現前。
身、語、意三業清淨,即行為、言語、願心清淨,沒有染污,就是沒有分別執著,自自然然住於『十善業道』,心地清淨,止於致善。
處世待人接物,真的是修煉自己的身、語、意,對人、事、物都沒有要求,一切隨緣。眾生是老師,是諸佛菩薩,學生弟子就是我一個,需要修學、進步、考試的只有我一個,這怎麼不是一大事因緣?
不是我成佛,實是佛成佛,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眾生只要轉過來,其實就是,佛家講「回頭是岸」。
菩提心是否堅固 今天持戒如何
該做的事情做了沒有 是否盡心盡力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85ffa01008wl5.html
南無阿彌陀佛
文章來自網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