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r.oit.edu.tw/oitir/bitstream/277380145/1151/1/35%E6%B7%BA%E8%AB%96%E3%80%8A%E8%A9%A9%E7%B6%93%E3%80%8B%E6%89%80%E8%A6%8B%E7%94%B7%E5%A5%B3%E5%A9%9A%E5%A7%BB%E5%89%8D%E5%BE%8C%E7%9A%84%E6%83%85%E6%84%9B%E6%85%8B%E5%BA%A6%E8%88%87%E8%A1%8C%E7%82%BA.pdf

鄒濬智*

     30  

  01093未命名    zoomcrop    90x90X8QF3O7L

 

摘要
《詩經》中的愛情詩,不僅數量多,而且藝術成就也很高,透過這些作品,我們可以了解到兩千多年前人們的愛情、婚姻觀,並且真切地感受到當時人們的誠摯情感。討論《詩經》中之愛情主題的文章很多,但較少見到系統整理並細緻分類《詩經》所見愛情課題者。本文擬從《詩經》愛情詩中,系統歸納出當時男女婚前、婚後面對愛情的態度,俾助今人了解當時男女的愛情行為。


關鍵詞:愛情觀、婚姻、《詩經》

 

癡心專情
《邶風‧匏有苦葉》寫道在河邊等待情人的女子,面對水光激艷,起了不盡遐思,她堅定地站在那裡,倔強而執著。既見「君子」之後,則直白一己款款深情:「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小雅‧隰桑》,

 

《周南.漢廣》也記有專情男性:「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明知追求不到,青年卻一往情深,欲罷不能,進入了一種癡想的境地:「之子于歸,言秣其馬。」就算這位姑娘不嫁給我,我也願餵飽大馬來替她送嫁。這是癡話,唯其癡,所以動人肺腑。《詩經》中出現的這群癡情多情的男性,開啟了中國文學源源不斷的痴情者、多情者系列作品。1

 

死別憶亡,鰥寡悲痛


遍讀《詩經.國風》,最能直接抒發丈夫對妻子的深情厚意的,當數悼亡詩《邶風.綠衣》。一位喪偶的男子穿上妻子生前給他做的衣裳,睹物思人,哀傷不已,唱出了這首沉痛悽楚的悼亡之歌:「……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兮,曷維其亡!」衣色猶然燦爛,而相伴多年的妻子已經不在人世,怎不令人哀痛欲絕!丈夫發自內心深處的無助的呼喊,以及不加任何掩飾的情感流露,足以讓我們尋繹到《詩經》時代的男子對愛情的忠貞和伉儷之情的深厚融洽。難怪後人稱這首詩為悼亡詩之鼻祖,又為悼亡詩之絕唱。


除了鰥夫之痛,《詩經》中也有婦女的悼亡詩。如《唐風.葛生》,詩中以「葛」、「蘞」喻未亡人有如葛藤蘞草,必須依附在荊木和棗樹那樣不可分離。「予美亡此,誰于獨息」、「予美亡此,誰于獨旦」、「百歲之後,歸于其居」、「百歲之後,歸于其室。」從這些詩句中看出這個婦人對亡夫的悼念之情。婦女喪夫是婚姻中最大的不幸。這些詩篇感情真摯,悽楚動人。這些悼亡詩體現了婦人對婚姻的至死不變的決心和活著是丈夫的「人」,黃泉下是丈夫的「鬼」的誠心。

 

《詩經》中的愛情詩,肯定了人性的自然需求,給人一種自然的審美感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chen19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