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 不怨天不尤人講的就是人我關係 也就是為人的根本 真心 仁慈 仁為德之本也 只有固本培元 才能立身處世 濟世利民
  • 知道我的是非對錯的就只有我的天理良心了
  • 不怨天不尤人 下學而上達 知我者其天乎
    天理良心就是真正的我 天理良心就是我的真智慧
  • 儒家重經世致用,本重視歷史積業與社會大群,故本與當今資本主義「一昧向前」的「個人主義」主張不同。孔子主「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更不會與採取「手段激烈」的社會主義式之平均主義相同,故二者亦皆不為孔子所取。

  • 論語--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 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 凡夫俗子是眾生,得財得意忘了行,隨身應知因果轉,應知把握入中庸, 中庸意在適當中,適當意在輸贏中,輸贏不分是平心,平心入意心就清, 心清智明自觀心,觀得自在入佛心,佛心慈悲入道心,道路光明眾生佛。


  • 凡將心求法者為迷,不將心求法者為悟。不著文字名解脫;不染六塵名護法;出離生死名出家;不受後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槃;不處無明為大智慧;無煩惱處名般涅槃;無心相處名為彼岸。迷時有此岸,若悟時無此岸。

  • 20160530images20160530images5NR17KKQimages80DORDSM2016050902未命名  

    http://prolife.forumotion.net/t1525-topic

     

    什麼叫修行?

    修行,即是修善惡二所緣業之增益與離絕諸相戲論,當體本來面目,即空妙有之諸法實相

     上一篇主題 什麼叫修行?修行,即是修善惡二所緣業之增益與離絕諸相戲論,當體本來面目,即空妙有之諸法實相


    什麼叫修行?

     
     

    要知道什麼是修行,就要明白學佛修行的八基正見。
     

      第一基是無常心,第二基是堅信心,第三基是出離心,
     
    第四基是實願心,第五基是精進心,第六基是戒律,第七基是禪定,
     
    第八基是菩提心。認此八法為基而修行正見即是正知佛法的指南。
     
    這八基正見是修行人不可缺少不可錯亂的次第。
     
    凡是無常心所攝化受用的,就是修行的因;
     
    凡是堅信心所攝化受用的,就是不變的因;
     
    凡是出離心所攝化受用的,就是解脫的因;
     
    凡是實願心所攝化受用的,就是行動的因;
     
    凡是精進心所攝化受用的,就是進取的因;
     
    凡是戒律所攝化受用的,就是正法的因;
     
    凡是禪定所攝化受用的,就是智慧的因;
     
    凡是菩提心所攝化受用的,就是菩薩的因。
     
     
     
    八基是修行解脫成就的根本,如果根不正,就會本則亂。
     
    所以修行的根本是不可亂的,因此修行的八基必須依於正見作為宗標,
     
    也就是以正知正見來引導八基的次第和正確發展修行,這就叫做修行。
     
    在修行中要時時落實菩提心的修持,因為菩提心是成道之根本。
     
     

      佛陀說法,菩提心的真實之義是必然成道之因。
     
    凡行菩提道者,終結菩提之果。
     
     
     
    菩提心是廣義全攝一切大乘法之大悲渡生覺成菩薩地因。
     
    但由於眾生福報使然,佛法經代代相傳,遺漏法義。
     
    尤為至今末法時期,三界業海波濤洶湧,
     
    眾生如盲龜更難以項穿蕩動海流之木軛如牛鼻之孔,
     
    故而要得完美佛法難中之難。
     
     
    因此菩提縮水,所以由廣義逐漸縮成了狹義之菩提心法。
     
    菩提心分兩種,勝義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
     
    世俗菩提心又粗分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於願、行二菩提心之修持,又分情器四大和自身六大
     
    以及呼吸、耳根、眼根等內外壇城和儀軌誦文諸多修法。
     
    無論世俗還是勝義菩提心,而歸於七支菩提份才是最上妙完美的菩提心。
     
    本來菩提心是三界六道眾生個個有權修施的,
     
    但今大都眾生法緣不俱,故已執持化整為零縮水之菩提心修法。
     
    因此往往誤會成覺悟之心方可修之,或曰以菩提心為實相成就之境。
     
    當然,
     
    這也是存在的一部分,但卻遺漏了非覺悟之心的眾生而修菩提心之法。
     
    更重要的是,菩提心並非覺悟和非覺悟的心,
     
    而是學佛的三界六道眾生及法界諸聖生發的大悲願力,
     
    是以大悲心所實施的利益眾生成佛菩薩的實際行為,
     
    是覺悟和非覺悟,聖凡兩界的勝義愛心。
     
     
    對覺悟者而言,
     
    即是以自覺之證德證境正行正法弘法教化眾生,覺悟有情成佛道。
     
    對未覺悟者而言,即是以大悲之心發願眾生與我等皆共成就得解脫,
     
    幫助他人走入如來正法之道,願其成菩薩成佛。
     
     
     
    菩提心之法,對他而言是利他成就之德,由於利他之故而自獲德量,
     
    對自己而言即成增益菩薩之因。
     
     
     
    菩提心之業相,是大悲體現之三業之實際行持。
     
    凡真修行者,無論凡聖,均有權發菩提心,也應該發菩提心。
     
    因為它不是聖人獨有的覺悟之心,而是大悲之行為,
     
    願自他覺悟的因種。菩提心之所攝
     
    並不只含十善、四無量、六波羅密、四攝,
     
    而菩提心所緣三藏密典及一切口耳心傳諸法,
     
    建立合法利眾渡生的大悲行舉。
     
    故知菩提心是廣義所緣諦相,
     
    對佛陀而言是三身四智,當體無上正覺菩提心;
     
    對菩薩而言是大悲弘法利生渡有情;
     
    對證悟者而言,是離絕諸相戲論,當體本來面目,

    即空妙有之諸法實相;
     
    對凡夫而言,是慈悲助益他人願其學佛解脫。
     
     


    發菩提心,
     
    首先必須要有無常觀,對自我與眾生輪迴之無常流轉痛苦,
     
    生起覺觀無常境心,即發出離願,由是則建立出離心,
     
    我出離,眾生六道父母也出離,輪迴苦海難熬痛不欲生,
     
    為是願觀而生強烈恐懼所逼,時時欲求當下解脫,
     
    但明了其菩薩之行,方可快捷了生脫死,
     
    於是自我願作因地菩薩,欲求快速自覺覺他,
     
    則自然生大悲之心,由此菩提籽發。
     
    菩提心所發是建立在大悲心上的,
     
    佛義云:「大悲之水澆灌菩提籽發,則樹茂果豐耶。」
     
    此,菩提心自然建立。
     
    菩提心是成大乘菩薩之因,由菩提心之果,可得清純正見,
     
    依此正見,當深入空性真如,
     
    性之修,於此則化世俗菩提心為三輪體空,
     
    即轉萬有為勝義菩提心也,有了菩提心,即修菩提行,成菩薩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chen19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