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鄭進興

                                                             

尚書 大禹謨 : 舜帝在禪位于大禹前,殷切期盼地對大禹說 :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

 

【白話翻譯】:

   「現在人心危厲不安,道心又隱微難察。殷切期盼你精誠專一,確確實實地執行中正之道。沒有根據驗證的話勿聽,沒有徵詢過眾人意見的謀略勿用。」

 

中庸孔子贊揚大舜具有大智慧!曰 : 「舜其大知也與!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白話翻譯】:

「舜實在具有大智大慧啊 ! 連淺近之言都會認真詢問細察之 ! 惡的就消極壓抑之﹔善的,就積極表揚之。正反兩端,取其優點,避其缺點,調和折衷,以中庸之道對待人民。」

 

大舜以中道自許,無私無我,天下為公,故能將帝位禪讓給大禹!對大禹殷切期盼治天下以【中道】!

 

可是再進一步深究,這〝中〞又是什麼呢 ? 中庸上有云: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故 〝中〞,不溺陷於人欲之私,無所偏倚,毫無習染,一點也不該執著。既是如此,便是棄小我,存大我。奉天承運,天人合一。

 

 

個人從師研易多年,深知易經乃是窮究天地人三才互動真理的至高寶典。易經中對合乎中道的讚美祝福及不合乎中道的告誡,確實是字字珠璣 ! 入木三分 ! 現謹引用部份卦爻辭於下,以供有心人做為借鏡。

 

例如 :

(一) 中孚卦: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

~~~ 孚於中者,信及豚魚,孚乃化邦。天下萬民皆信之矣。

     得中 : 九二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小象 : 其子和之,中心願也。

           九五 有孚孿如,无咎。

     不中 : 六三 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

             ~ 唉 ! 真是顛倒人生,起伏不安 ! ~

(二) 小過卦:

     不中 : 九三 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凶。

           九四 无咎,弗過遇之,往厲必戒,勿用永貞。

             ~ 聖人藉此二爻,告誡嚴厲,令人不寒而慄 ! ~

(三) 離卦:

     得中 : 六二 黃離,元吉。

小象 : 黃離,得中道也。

             ~ 柔麗乎中正,日正當中。真美好 ! ~

     不中 :九四 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小象 : 突如其來如,无所容也。

               ~ 好令人驚悚可怖之景象。~
(四) 坤卦:

     得中 : 六二 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小象 : 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五 黃裳元吉。

               小象 : 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不中 : 上六 戰龍于野,其血玄黃。

               小象 : 戰龍于野,其道窮也。

(五) 乾卦:

     得中 :九五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小象 : 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 真是意氣風發。~

     不中:上九 亢龍有悔。

               小象 :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六) 屯卦:

     不中 : 上六 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小象 : 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 好悲慘啊 ! ~

(七) 泰卦:

     得中 : 九二 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

               小象 : 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 氣度真是非凡 ! ~

           六五 帝乙歸妹,以祉元吉。小象: 以祉元吉,中以行願也。

               ~ 哇,真是大喜,幸福百分百 ! ~

     不中 : 上六 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小象 : 城復于隍,其命亂也。

             ~ 眼看他樓起,眼看他樓塌了 ! 真令人扼腕 ! ~

(八) 旅卦:

     得中 : 六二 旅即次,懷其資,得童僕貞。

             小象 : 得童僕貞,終无尤也。

           六五 射雉,一矢亡,終以譽命。

            小象 : 終以譽命,上逮也。

     不中 :九三 旅焚其次,喪其童僕,貞厲。

               小象 : 旅焚其次,亦以傷矣。以旅與下,其義喪也。

           上九 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啕喪牛于易,凶。

               小象 : 以旅在上其義焚也。喪牛于易,終莫之聞也。

 

            ~ 哇 ! 好慘 ! 一不中,就被一把火燒了 ! ~

 

   看了以上數個例子,我輩為人處事真當努力以【得中守中】為上上策 ! 至於不中不正,能免則免矣 !

 

把握當下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多年沐浴在易經之啟迪下,最近幾年在〝中道〞的參悟上,也特別下了一番體悟功夫 ! 何謂〝中〞 ? 什麼是〝中〞 ? ……………..

除了入世有為法的〝執兩用中〞,〝大公無私〞外。〝中〞也是告訴我們在探究前世,修行今生,憧憬來世上,也要惟精惟一,允執今生把握當下,今生認真修好,便是既中且正的大吉大利 ! 往者已矣,前世種種,其意義也只是承助今生,切勿受其干擾到今世之修行 ! 始,壯,究。過去,現在,未來。過去有錯,知錯能現在立改,則善莫大焉 ! 復卦初九 : 不遠復,无祇悔,元吉。小象 : 不遠之復,以修身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

 

天地之心

 

見天地之心,人性之最元始本然 ! 純淨不染,活潑靈活,不拘泥,不執著,亦正如

心經 所云 :

 

「心無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有緣之同道更可直參六祖慧能所揭示的偈語 :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參悟至此,個人方知【允執厥中】的功夫非常難得 ! 難怪在中庸孔子曰 : 「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聖賢如孔子亦不敢妄稱他已修得正果 ! 更難怪大舜殷殷期盼大禹接帝位後【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爬。翻開歷史,數千年來,華夏民族有千千萬萬聖賢、偉人、帝王及平民百姓奉行「中庸之道」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例如,堯、舜、禹、周文王、孔子、諸葛亮、唐太宗、范仲淹、乾隆皇、國父孫中山等等,數不勝數。他們承先啟後,前仆後繼,代代相傳,一棒接一棒,成就出我們今日之泱泱大中華民族 !!!

                                      

 

 

 

                        願你我大家今生今世一起共勉之 !  

arrow
arrow

    lichen19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