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真心的人才能知道真情是甚麼

假意的人很容易被物質肉慾引誘

不論事情如何發生

問題發生了請反求諸己

自己出軌 卻把責任冠在配偶身上 找尋各種說詞替自己脫罪

需要寬恕 卻不知自己所作所為明顯的是一個沒有心胸沒有擔當的人

要求寬恕容易 加諸在自己與他人身上的苦楚如何化解

我想還是實際一些 讓生活簡單 讓思想單純 愛自己所有的

心中的欠缺只會帶來更多的欠缺

做任何事之前 請三思而行

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聖人尚且如此 何況我們一般人

懂得幸福的人才會幸福

懂得微笑的人才會有笑的機會

懂得人生的人才會有好的人生

我們互相勉勵吧

認真地看待你的初衷

lichen 於  2014/03/30

IMG_2932.JPG

DSC06850.JPG

引用自aloicheng0933 - 日本--岩槻--ひな人形祭り

 

http://winalu.pixnet.net/blog/post/93733325

本文引用自winalu - 人際6堂課,再不上就晚了

 

  U5481P308DT20120524171932

  心理學家發現,擁有3~5個摯友的人,比沒有朋友的人壽命長15%。不論與朋友、愛人還是子女、父母,只要你擁有的關係是健康的,就能獲得幸福人生。近日,美國《讀者文摘》雜誌總結出獲得完美關係不得不上的6堂課。
  
  第一課、性情相投更長久
  
  許多人遇到傷心事無處傾訴,只能自己扛。有研究表明,這種孤家寡人的生活會導致抗壓能力下降,抑鬱風險增加等。
  
  朋友難交,自然讓人孤獨,哪怕身處喧鬧的人群也沒有歸屬感。究其原因,主要是社會變革導致人們的差異日漸增大,因此,每個人都需要找到幾個能訴說心裡話的好朋友。宋代文學家陳亮在《與呂伯恭正字書》中說:天下事常出於人意料之外,志同道合,便能引其類。而許多科學研究也表明,志同道合者才能成為真正的知心好友。英國倫敦格雷欣學院心理學家葛籣·威爾遜指出,朋友或夫妻之間的價值觀、性格特徵、經濟條件、生活方式,甚至年齡越相似,這份友情或愛情就越健康、長久。你會因為想的事、說的話都與他們相近,經常有觸動心靈的感覺。這種穩固的感受共用會讓你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要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妨從興趣入手,比如跟有愛心的人參加公益活動、跟喜歡音樂的人組建樂隊、跟心理學愛好者共同參與心靈工作坊等。

  
  第二課、交友質比量重要
  
  現代人常有這樣的疑問:手機裡存著幾百個號碼,但真能稱為朋友的有幾個?《生命時報》聯合搜狐網健康頻道進行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八成人有熟人越來越多,朋友越來越少感覺
  
  科學家用資料證實了這一現象:英國社會學家吉羅德·莫倫霍斯特發現,平均每隔7年,人們就會失去半數親密朋友。英國和芬蘭一項最新研究也發現,當人們到新環境後,就會遠離原來的朋友
  
  缺乏友情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美國楊百翰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隆斯泰德進行過一項長達7年的跟蹤調查,發現低水準的社會互動對人們身體的傷害等於每天吸15支煙。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心理學家謝爾登·科恩發現,社交廣泛者更不易感冒。美國社會學家羅文解釋說,朋友能給我們提供有價值的資訊和資源,幫我們排憂解難,避免產生過激的思想或行為。美國猶他大學心理學家貝特·烏奇諾則指出,關係的品質比數量更重要。
  
  誠然,科技進步推動了人際交流,但想交到知心朋友,仍需付出更多精力。不妨定期請密友來家中小聚,喝茶、品酒,說說近況,來維護友情。

  

U5481P308DT20120524171747
  
  第三課、接納一切好與壞
  
  美國有首歌唱道:今天嫁給這個男人,明天就開始改變他的生活方式。這首歌諷刺了這樣一種心態:總是試圖改變別人。
  
  美國婚姻家庭心理學專家保羅·科爾曼說,許多人總是堅信自己看問題的方式和角度是正確的,並喜歡糾正別人。比如妻子不喜歡參與朋友聚會,就要求丈夫也不許跟哥們偶爾吃飯聊天,甚至在家庭聚會中提前離場,毫不顧忌對方的面子;再如兒子說不想考大學,家長就如臨大敵,天天轟炸式說教孩子,甚至辭職看著孩子學習。這樣做的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對方很容易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不信任、不理解,甚至心生怨恨,反抗地更強烈。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我們要試著求同存異,學會適應對方。科爾曼說。美國西北大學心理學家芬克爾建議,更好的做法是,接納讓你不愉快的事情,同時向內看,問問自己為何如此喜歡對別人指手畫腳。這樣做能讓心態好轉。

  
  第四課、控制欲望不能有
  
  118日,西班牙《國家報》報導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大部分人控制欲強烈,希望一切都能按自己的意願發展,表現為試圖控制別人的思想。這樣的人往往很難幸福
  
  有西方心理學家分析說,旺盛的控制欲是自卑的表現。這些人總擔心別人小看自己的能力,而別人小看自己的可能性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控制欲望會破壞很多原本親密的關係,包括親子、夫妻、朋友等。因此,想說服一個人並不容易,就算成功了,也會面臨失去一個好友的危險。美國塔夫斯大學兒童心理學家大衛·艾爾金德針對親子關係指出,許多家長把自己當成孩子的代理人,喜歡控制孩子的生活。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奇科分校的格衛茲教授研究發現,從這樣的家庭走出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患上抑鬱症,也很少有明確的人生目標。更有甚者,成年後可能親子反目。
  
  其實,世上事大多無對錯之分,沒有必要非得爭個你死我活。親子間也一樣,孩子要走的路,就讓他去走。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就不要干涉。不妨採用我國大思想家老子無為而治的原則,遵循自然的法則而不妄為,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分歧。

U5481P308DT20120524172016
  
  第五課、良性爭吵促感情
  
  結婚5年到如今已平淡如水,我倆都沒了初戀時那種恨不相見的感情相信不少夫妻都有這樣的感覺。儘管不太吵架,但兩人卻陌如路人。
  
  美國波特蘭大學心理學家威爾·米克指出,浪漫的愛情大約只能持續一年半左右。隨後,雙方就會發現對方有種種不合自己心意之處。美國丹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馬克曼說,大家普遍認為不吵架就是好夫妻,其實這並不科學。他研究發現,完美的伴侶會相互吐苦水甚至吵架,只是他們從不過分指責對方,更不會因為一點小事產生偏見,而會勇於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適當的爭吵是感情的催化劑,而永無分歧的感情是很難長久的。
  
  記住,早晨出門上班前4分鐘及下班回家後4分鐘不要發生矛盾,否則容易激化。吵架千萬不要否定對方的價值或用對比的口吻,比如你能幹什麼我以前的男朋友比你強多了。另外,交朋友也要學會走中庸之道,但不可無原則妥協。
  
  第六課、得失之患該放下
  
  有人給朋友送了件禮物,事後就一直琢磨:他啥時候能還我人情呢?還有人給晚歸的男友煮了一碗面,看著他吃完倒頭就睡,心裡就不平衡起來:等了他一宿,卻連聲謝謝都沒有!不論感情還是物質,每段關係裡都少不了付出和回報。
  
  每個付出了的人都希望馬上獲得回報。但事實上,我們很少能保證及時得到報答。若非要糾結於此,那麼人生就會陷入這類蠅頭小利中,很難幸福。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提出的愛情三元理論或許能給我們啟示。他認為,完美愛情需要親密(心靈的溝通)、激情(身體的吸引)與承諾(關係的穩固)。所以,戀愛需要彼此投入,不管以後是否走到一起,既然這一刻彼此心裡有對方,就要好好的。
  
  不僅是愛情,其他關係也一樣。正所謂有舍才有得人生得失就像手中握的沙子,只有以不計較的心態攤開手掌,才能留下更多。更何況,有時候我們付出的並非對方需要的,回報與否也是對方的事情。因此,不必對眼前的小利耿耿於懷,不妨把心放寬。要相信,真摯的付出一定會收穫真正的幸福

U5481P308DT20120524172114  

winalu 發表在 痞客邦 PIXNE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chen1943 的頭像
    lichen1943

    oooooooooolichen1943的部落格

    lichen19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