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什麼叫做修行,但是似乎又一直走在「修行」的路上。這條路有歡樂、有痛苦,還有挫折,甚至於還有誤解。在這條路上,生活逐漸地發生著變化,我也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自己,變得更開闊、更勇敢、更敢於做那個真實的自己。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探索「修行」到底是什麼?它和我們的個人內在又有著怎樣的關係呢?
1、修行是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的事
修行,這是不是和尚、喇嘛、比丘尼,或者瑜伽大師們的專利?其實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不見得一定會有宗教信仰,但同樣也要面對生老病死的折磨、人生高低潮 的考驗,甚至夜深人靜時也會時不時地拷問一下靈魂,不管是主動思考還是被動成長,只要對生命有著更高的追求,修行就不可避免。
2、最好的修行就是脫離紅塵,住進寺廟或山洞裡去
要說能在寺院或者偏僻山洞裡住上一段日子那還真是不錯,但脫離紅塵…試問有幾個能夠真正做到的?弘一法師還不是在紅塵裡摸爬滾打了大半輩子才出家的!俗話說「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真正的考驗在生活,生活即道場,生活還沒搞定,跑再遠都沒戲。與其說修行是「打坐唸經」,還不如「吃喝拉撒」來的真切。
3、修行的人最後都可以得道成仙
得道成仙,雞犬升天…請問,歷史上出了多少真的神仙?修成的或許是有的,比如老子、達摩,但這離多數人也太遠了。大多數現代人的修行觀,其實就是能在紛繁複雜的生活和問題面前不斷地修正自己錯誤無明的認知,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去除妄念,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能量層級從而獲得身心的清明和生活的平安喜樂。
4、修行是一種純精神化的活動
吃飯、走路、睡覺、待人、接物等,都是修行。修行不只存在於純精神領域,它可以從身體修,從生活修,從體驗修,從人際關係等各方面來修。且在開悟之前修行目的之一還是通過精神改造服務於生活本身,讓它變得更加簡單清明,富於質感,讓當下更富有內涵,讓內在變得自在從容。
5、修行會讓一切事情變得更好
修行會讓一切變得更好?「平常心禪」創始人淨香‧貝克一語驚醒夢中人,她說:「修行不是為了讓一切變得更好,而是允許事情變得更壞。」接納事物的正反兩面,發現好的可能,也容忍壞的存在,真正的修行是一個擴大心量、如實生活的過程。修行之人慢慢地能夠看到並看破真相,在他那兒,無所謂好壞,事情來了,就接受它,事情走了,也不眷念。所謂隨緣散化。
6、修行就是與人為善、不發脾氣,擁有更多美好的德性
就連我們有時候也免不了在背後偷偷評論:「都修行人了,怎麼還那樣?」修行人,說白了就是「成長中的人」,成長中的人不是完美的人,而修行也不是不斷地增加那些我們本不具有的美好德性。恰恰相反,修行是一個減法,是不斷地減掉那些虛偽和虛幻的過程,這過程也包括對自己的情緒覺察、釋放和穿越。穿過之後,那些好的東西就像副產品一樣,都來了。而如果為了「美好德行」而偽裝好脾氣,那你非生病不可。
7、修行好不好,要看上師是不是有名氣
某些有信仰的人喜歡相互比較誰的上師更厲害,上師厲害你就厲害了嗎?這跟兩個旅行團的人在比誰的導遊更厲害一樣。實際上老師、上師都是成長路上的指路人,怎麼走,走到哪裡還是要看你自己。你若勤勉成長,萬物皆可為師,你若把精力投擲到虛妄的事物上,來來去去還是原地踏步。另外,有名氣的所謂大師不一定是能量層次很高的人。
8、修行就是不再有慾望
有人說,如果所有人都去修行,連男女慾望都沒了,世界還怎麼繁衍下去啊?誰說修行就要斬斷七情六慾?恰恰相反,現實生活中之所以出現連篇累牘的問題,正是因為人們不是壓抑慾望就是放縱慾望,而修行的目的正是幫助人和自己的慾望和平相處,活的平衡。修行的人更懂得尊重人性,接納人性。別擔心,如果人人都去修行,這世界只會更加低碳,更加和諧。
9、修行、生活兩不相干,修行不能當飯吃
修行不是打坐冥想,不是形而上的唸經或論道,修行存在於生活中,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開始修行。它讓你對你的內在世界,以及身體系統更富有覺察力,讓你從每一件事情中有所學習與領悟。當然,修行確實不能當飯吃,但修行就是你吃飯時的那個味覺。修行,就是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提升自己。
作者:琴音 常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5aae370102w3l6.html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世界正在往好的方向轉變~感謝一切~歡迎轉載~NAMAST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