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習慣性的善念
或習慣性的怨念
就是我們的修養
據說地前菩薩
是靠薰習修行
讀書也是修養的一種
守中不二
中道而行
無善無惡若落於頑空
就無所謂行持了
信受奉行
只是要付諸行動是有些困難

 

lichen

 

 

我希望澄清
無善無惡不要隨意亂用

 

人心若無主
就好像火車沒有軌道
飛機沒有航線
將造成交通大亂
輕則傷自己性命
重則傷眾人性命

 

有這麼些人
仿效捷運悲慘事件
危害社會安全

 

年輕人若用無善無惡來理解所發生的事
心如游魂心中無主
善念不存
社會將如何繼續下去

 

茲事體大
請不要開玩笑

 

我們可以有寬容的心
但是要嚴格的要求自己
若似是而非
無意中影響不明事理的人
我們承擔得起後果嗎
那些冤死的靈魂如何能安心

 

在世之人
眼見這樣的悲劇
又如何能安心

 

還是正視我們的真心吧
意義含混的敘說太多的話
足以擾亂人心
破壞普世價值

 

lichen

 

真心就是絕對無染
沒有假借

有人說
無善無惡
這世界不存在
一切都不真實

你說的話
若混亂是非
讓年輕人沒有軌道
沒有依循
社會混亂
也無所謂嗎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地球若不依循軌道而走
我們的自然世界就滅亡了
就真實不存在了
那時
你想做任何補救
恐怕也來不及了

導正人心
讓大家各取所需
相互依循
共同生存
就是聖人的心胸

無善無惡不要亂用
就如同民主的真諦
不是一個人的民主稱之
一個人的民主若危害了家庭
危害了他人危害了社會
危害了國家
那就是假借民主之名
而行違法亂政之實
那就是天下之大害

別人是善是惡
我們不以自己的執著去判斷他

自己是善是惡
自己的天理良心一清二楚

若是用無善無惡
來自欺欺人
為非作歹
那就是自己的千古遺恨了

lichen

 

 

道教講「感應」,老君才寫〈感應篇〉。〈感應篇〉一開始,是這麼說的:「老君曰:禍福無門,為人自招。」禍沒有個門,福也沒有個門,你自己做善事,就有福;做不善事,就有禍。「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善惡的果報,就像人身體的影子,常常跟著你跑;你走到什麼地方,你那影子就到什麼地方。善的報,如影隨形;惡的報,也如影隨形。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司過之神,有年值、月值、日值、時值,有「四值功曹」;四值功曹,即年、月、日、時,默默中有神在管著。以奪人算,就是這個人本來應活長命,忽然間短命了。一紀是十二年,這叫「紀算」。以奪人算,是「以奪人壽命」;算減則貧耗,你要是壽命短了,你就也窮了,什麼禍患──飛災橫禍、疾病、口舌,什麼都來了!這〈感應篇〉是「有感斯通,無求不應」,所以道教講「感應」。

 

佛教就講「慈悲」,慈,就是「無緣大慈」、無緣慈。無緣,就是對你沒有緣的;不管他對你好不好,你都對他慈悲,這叫「無緣大慈」──沒有緣,才要用慈悲;「同體大悲」,怎麼有大悲心呢?大悲心,就是「同情心」;看人家的苦,就像是自己受的,這叫「悲天憫人,慈悲喜捨」。因為「慈能予樂」,慈就能給眾生樂;「悲能拔苦」,因為你有同情的心了,就能把眾生的苦惱都給拔出去;這也就是「愛人如己」。

http://l1i9c4h3e0n.pixnet.net/blog/post/1049190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chen19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