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衫襤褸 經常挨餓
杜甫困居長安十年
杜甫:「安得廣夏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天寶五載(746),杜甫35歲,結束了長達十幾年的漫遊,來長安求仕,以實現扶世濟民的政治理想。然而,此時的玄宗皇帝已然不是開明天子,他好大喜功,窮兵黷武,信用奸臣,堵塞言路,生活極端腐化。不過,杜甫對玄宗仍然抱有幻想,以為通過忠臣的努力輔佐,國家仍可回到開元盛世的局面。於是,他積極尋求從政的道路,困居長安達10年之久。
杜甫來到長安不久,父親便去世了,這使他失去了經濟來源。漸漸地,他需依賴親友的周濟了。有時去長安城南的終南山採些草藥,經過加工,拿到市場出售以生活。有時去買政府為救濟災民而低價出售的糧食。
這時,杜甫衣衫襤褸,經常挨餓,動不動就是十來天沒米下鍋。他的族孫杜濟住在長安城的南郊,為了叨擾一頓飯吃,他每每前去走動。這位族孫的生活也不寬綽,見長輩來了,心裡老大的不悅,但嘴上不好說什麼,卻在行動上表現出來:打井水淘米,使勁擺動水桶,把水攪得挺渾;到園中砍菜,放手亂砍一氣。杜甫對此感慨萬分:人一貧賤,就連同族晚輩也要給點臉色看了。
使他深受感激的是有一位叫王倚的青年朋友對他的款待。有一次杜甫鬧瘧疾,很厲害,在生死線上徘徊了100來天,折騰得面黃肌瘦,頭白眼花。大病初癒後,他拄著拐杖出門散步,來到王倚家門。王倚見杜甫這般模樣,問清原委之後,十分同情,雖說他的家境也不富裕,還是買肉買酒,熱情地招待了他。杜甫於艱難困苦中受此厚遇,激動得很,病體頓時鬆快了許多,他寫詩對王倚說:“但使殘年能飽飯,只願無事長相見。”飢餓之苦,可以想見。
杜甫曾一度把家屬接到長安城南的下杜城,不久便因生計問題而被迫遷移到長安東北240裡的奉先(今陝西蒲城縣),寄居在縣署公舍裡。
天寶六載(747),也就是杜甫來長安的第二年,玄宗詔令天下之士通一藝以上者皆到京都就選。此時正值李林甫頻頻製造冤案之際,他怕參加考試的人在對策時指斥他的奸惡,便施展陰謀詭計,把考生全部落選。杜甫滿懷信心地參加了這次考試,不料竟是這樣的結果,他沉痛而且憤慨。
考試的路子走不通,杜甫便向顯要投詩,以求他們的援引。他首先寄希望於韋濟。韋濟作河南尹時,曾慕杜甫的詩名而幾次去尋訪,向人打聽杜甫的情況。杜甫得知後,作《奉寄河南韋尹丈人》一詩,對韋濟表示感謝,並希望得到他的汲引。天寶七載(748),韋濟遷尚書左丞入京後,杜甫又有《贈韋左丞丈濟》詩,希望對方大力提拔。韋濟也確曾在百官會集的場合為杜甫張揚過詩名,但於杜甫的進入仕途卻未能起到作用。這使杜甫感慨萬端。
韋濟之外,他還贈詩給汝陽王、京兆尹鮮于仲通、左丞相韋見素、河西節度使哥舒翰等,都沒有結果。在投詩的同時,杜甫還直接向玄宗獻賦,以求天子賞識。
玄宗看重了他的文才,使杜甫獲得了“參列選序”的資格。直到天寶十四載(755)十月,杜甫才被授予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一職(管理東宮宿衛),為生活所迫,他只好就任。一個詩歌奇才,苦苦掙扎了10年,才得到一個小小官職,令人啼笑皆非。
1000多年前,当唐朝岌岌可危、风雨飘摇之时,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就是用他的一根笔写下了无数的诗篇。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这是杜甫逝世前一年对自己的写照。后人从这孤独的形象中看到了他包容乾坤的博大胸怀以及回旋天地,与元气同在的精神力量。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杜甫出生于一个有着文学传统的家庭中,他的爷爷杜审言也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的诗人,所以他7岁开始学诗,15岁时就已扬名。杜甫的诗歌现存1400多首,它们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情况,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同时,这些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个人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诗歌被后代称为“诗史”。 http://www.ruiwen.com/news/39156.htm
長安求職的十年,是杜甫人生的一個低谷時期。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這個時期,有兩件事情,可以證明杜甫的不同凡響:一是他始終沒有停止詩歌創作,寫出了《八仙歌》、《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兵車行》、《麗人行》、《前出塞九首》、《醉時歌》等優秀作品;二是他沒有一味地沉湎于自身的艱難困苦中,而是推己及人,對地位比自己還低的平民百姓表示同情。得官不久所寫的《自京赴奉先懷五百字》一詩,在為自己幼子餓死感到悲痛慚愧的同時,更為比自己還悲慘的“失業徒”“遠戍卒”深表憂慮和同情。杜甫自己是“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不必繳納租稅,不必服兵役)的士族階層。“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這是一種什麼精神?這是愛百姓超過愛自己家人的精神!
不得不承認,雖然杜甫詩歌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能清新流麗,能沉鬱頓挫,能詼諧幽默,能莊嚴大度,但是,他之所以名垂千古,主要還是憑他那些憂國憂民、反映社稷蒼生苦難的作品,《自京赴奉先懷五百字》、《北征》、前後《出塞》、“三吏”、“三別”之類作品。杜甫能夠寫出這一類情感貼近底層百姓的作品,十年求職期間所遭受的挫折、所經歷的苦難,起了至關重要的催化作用。倘若杜甫一直過著“西歸到咸陽”之前那樣的公子哥生活,或者到咸陽之後一帆風順,飛黃騰達,杜甫都不可能成為日後的“詩聖”杜甫。古語道: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杜甫是一個典型事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