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里村
以下資料來源為"98年度文化生活圈-文化資源調查研究編撰計畫成果報告"。 【沿革】 仁里村舊稱「大溝尾」,八堡二圳支流東畔大溝從永靖流經本地區,由永靖方向看過來,有如大溝的尾段,便稱為「大溝尾」。前清時代隸屬武西堡,日治時期分為第十堡(大溝尾二堡),後來以《論語》「里仁唯美」取名「仁里」村。 |
|||||||||
|
【福德正神】賞詩 重測前大溝尾段405 號,現今仁華段342 號的福德祀,管理者劉國。 信仰圈包括六角落,據醵丁錢簿本記載,分成巫厝角、中角、涂厝角、南畔角、十二甲角及太平角六部分涵蓋著大華、仁里、太平三村落。 戊子年(2008)3 月初1 日,本境福德正神在聖天宮賞詩,七言絕句的句首是「蔡順發功」;同月初7 日,玄天上帝在聖天宮賞詩,七言絕句的句首是「蔡順發服」,而第一句是「蔡立福神主委當」,第四句是「服務人群溝尾胸」;8 月11 日,赤足大仙賞詩,七言絕句的句首是「蔡順發合」,第二句是「順行福神配乾坤」。 社區發展協會蔡順發,本是台南縣歸仁鄉人,二十年前遷入本村後,積極從事研究發展事業,創立「旺泰興業股份有限公司」;在事業有成後,積極回饋鄉里,利用業餘時間,盡心力推展社區發展的相關工作,95 年11 月榮任第一屆仁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蔡理事長於旅行澎湖途中,他的家人來電告知,福德正神土地公賞詩,聖示任命為福德正神土地公廟的主委。回家後,更積極投入土地公廟的建設工作,包括土地所有權的轉移事宜,並且會同村幹事、村長等人員,訪查相關人員,把社區建設、環境美化等工作,確實推展完成。 |
|||||||||
|
【奉天宮三化堂】 民國16 年(1927),本村信士曾智結入鸞東興宮(永靖鄉謏懿宮)。歲次丁卯葭月,雕奉聖像於家堂(今三化堂址),奉祀三尊恩主(文衡聖帝、孚佑帝君、司命真君);翌年戊辰菊月,欽奉南天賜號「三化堂」,旨派曾智結、曾杉為第一任正、副堂主,自此開期闡教,神威顯赫、信眾遠佈,諸鸞友並十方善信,虔誠耕耘聖業。正鸞曾朝宗道號廣化、周有連道號妙化,曾永言等顯化神通,濟世有果,民國19 年歲次庚午,奉諭著書《導化奇篇》,頒賜海內外,供贈十方,啟化萬民,代天宣化,頒行宣利冥光,祈安植福,利陰渡陽。民國31 年,歲次壬午,增奉玄天上帝合奉四尊恩主,神威更加顯靈,宏佈廣澤,惠被四方。 民國58 年歲次己酉,桂月朔日,玄天上帝顯靈駕起武乩,親點分金吉穴,由民聲日報社長徐堅任主任委員,動土興建奉天宮三化堂。臘月樓下大殿竣工落成,南天頒諭旨,改名【奉天宮三化堂】。歷次增建至今,完成二樓正殿兩側文武殿,為一仿古式五山門【朝雲寺】供奉觀世音菩薩、廂房會議室、鐘鼓樓、金亭。民國72 年,奉南天旨賜,再著《奉宣導化》書篇,參施勸化,廣佈渡眾,醒世化迷。 民國97 年歲次戊子,九月,奉天宮三化堂新建宮門竣工,金獅玉象開光點眼;十月三天法會,信眾雲集,宮貌美輪美奐,廣施勸化功效將更顯著。按:現任(第七任)堂主曾舜榆為第一任堂主曾智結之裔孫。 |
|||||||||
|
【永安堂】 曾氏家族是仁里村的望族,古色古香的「永安堂」內的福杉梁柱,不用鐵釘而用樹藤捆紮,牆壁上保存著耆老的書法和聯語。落款大正十三年(1924)的聯語,是18 世曾朝陽(意常)的親筆手書,留給後世子孫無限的懷念。曾朝陽是位熟讀四書的博學者,19 世姪懷念著說:當年常有鄉內仕紳前來論學請教,可見大家對這位學者的敬愛。 曾舜榆(1932—健在)員林高農畢業後,經特考及格被聘為非洲農耕隊(1967—1972)查德總統農場場長,勤勞地親身示範開墾耕耘,種植各種農業作物,帶動了非洲的農業發展,深獲當地政府民間的敬愛,對於國民外交貢獻良多,可以說是「台灣第一」。 曾氏家族原籍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彭洋,14 世祖純直(名娘興1753—1805)渡海登臺,輾轉來到大埔心的大溝尾墾拓有成。奉天路98 巷80 號公廳「永安堂」,正身七間,左護龍四列、右護龍二列,曾有百名家族居住;2006 年的統計資料,包括外出發展事業的家族人數達五百多名,真是族群昌盛。 |
|||||||||
|
【涂厝】 涂厝子弟祖籍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祖先12 世從大村遷入已經百年,從事農耕勤勞節儉,生活融融樂樂。 19 世涂秋陽擔任第一屆到第四屆鄉民代表、第五屆與第六屆代表會主席,共15 年(35 年3 月—50 年5 月)。長時間擔任職埔心鄉公所秘書後,由於服務熱心,深受鄉民擁戴,順利當選為第七屆、第八屆埔心鄉長(62 年4 月—71 年2 月),為本鄉建設貢獻良多。 |
|||||||||
|
【苗圃】 仁里村原本是躬耕農事,種植稻米、荖葉、蕃石榴、蔬果的偏僻村落。二十年來,逐漸轉型為經營經濟作物的苗圃場。各種花卉、果木的幼苗,在理智規劃與辛勤經營後,都能換取滿意的酬勞。尤其每天看著蓊蓊鬱鬱的苗木,不斷地成長發育,內心裡充滿著成就感與滿足感。 |
|||||||||
|
【土地公生 觀嘓嘓神】 國人自古以來便有著「有土斯有財」的觀念,珍惜土地的生養萬物資源,敬愛土地哺養人群的恩德,純樸的鄉村到處都有「土地公廟」;最早期的土地公,雖然只是三塊石頭堆疊起來,卻也享受到無數人的尊敬和奉祀。既是財神又是保護神的土地公,備受千百年來億萬人群的敬愛;每年的農曆二月二日和八月十五日,本省各地農家、商家,都有敬拜土地公和土地婆的活動和儀式。 尤其是八月十五日,更為土地公準備了柺杖,杖頭奉贈了四方金紙和三炷香。三、四十年前的農家,在八月十五日準備了月餅和柚子祭拜土地公後,插上了土地公柺杖,奉贈了金紙和線香。一般的土地公柺杖,砍下一人高的菅芒草,再在利用末稍的四五片葉子,包紮金紙和線香;包紮方式又可分成兩大類,收穫地下莖的農作物(如甘薯、蘿蔔等),把長長的葉片全部包紮住;收穫果實的農作物(如稻子、高麗菜等),要留存長長的葉片。 早年的農村,娛樂節目相當缺乏,許多村童會去田裡採集一些土地公柺杖的紙錢和線香,召集一群村童伙伴,利用夜晚「觀嘓嘓神」。嘓嘓是青蛙的叫聲,嘓嘓神就是青蛙神。一群想玩「關嘓嘓神」的村童,各捐出一點月餅或柚子,作為扮演嘓嘓神村童的酬勞;再由年歲較大的村童點燃三炷線香,叫那位自願被催眠成為「嘓嘓神」的村童,一定要專注地看著線香的火種,聽從掌握香火者的發號施令。經過一段時間的催眠情境,嘓嘓神附身在被觀者身上,隨著掌握香火者的指令,做出各種動作,也發出了多樣的聲音,逗得所有觀眾驚奇地叫呀笑著。大約半個小時的活動後,大家都很盡興了,掌握香火者引嘓嘓神到安全的路旁,喊著「退神」;並且拍拍扮演者的肩膀,幫他揉揉臉面,結束了一場農村特有的年節小戲。 |
|||||||||
|
【托兒所】 公業慶成堂,原是日治時期保正管理的公會所,曾經是本村的「夜學堂」,光復後改建為「埔心鄉育樂中心仁里托兒所」。63 年興建了育樂中心及對面的戲臺。村中奉祀的各種神靈,本來安奉在輪鬮的爐主家;神靈誕辰紀念日再迎奉在公會堂(托兒所),供村民備辦牲禮果品祭拜;南面建造一座大戲臺,年節演戲娛樂神明和村人。各戶人家扶老攜幼祭拜與看戲,熱鬧滾滾的景象,使人懷念。 第一代管理者吳清露(1840—1908),第二代吳矮(1875—1947),是吳清露的三男;吳矮育有五子,他將公業慶成堂交由第五子吳權(1915—1977)管理。民國64 年辦理興建中心托兒所土地,並且辦理財團法人登記。 目前,托兒所業務集中在鄉立托兒所(原先的太平國小)辦理,這個充滿懷念的地方,正由社區發展協會規劃成村民遊藝育樂場域。 |
http://web.puxin.gov.tw/greenmap/web/big5/resource.php?class=11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