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誠明所知乃天德良知,非聞見小知而已。
2.天人異用,不足以言誠;天人異知,不足以盡明。所謂誠明者,性與天道不見乎小大之別也。
3.義命合一存乎理,仁智合一存乎聖,動靜合一存乎神,陰陽合一存乎道,性與天道合一存乎誠。
4.誠有是物,則有終有始;偽實不有,何終始之有!故曰「不誠無物」。
5.「自明誠」,由窮理而盡性也;「自誠明」,由盡性而窮理也。
6.性者萬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惟大人為能盡其道,是故立必俱立,知必周知,愛必兼愛,成不獨成。彼自蔽塞而不知順吾理者,則亦末如之何矣。
7.天能(為)[謂]性,人謀(為)[謂]能。大人盡性,不以天能為能而以人謀為能,故曰「天地設位,聖人成能」。
8.盡性然後知生無所得則死無所喪。
9.未嘗無之謂體,體之謂性。
10.天所性者通極於道,氣之昏明不足以蔽之;天所命者通極於性,遇之吉凶不足以戕之;不免乎蔽之戕之者,未之學也。性通乎氣之外,命行乎氣之內,氣無內外,假有形而言爾。故思知人不可不知天,盡其性然後能至於命。
11.天性在人,正猶水性之在冰,凝釋雖異,為物一也;受光有小大、昏明,其照納不二也。
12.天良能本吾良能,顧為有我所喪爾。明天人之本無二。
13.性其總,合兩也;命其受,有則也;不極總之要,則不至受之分,盡性窮理而不可變,乃吾則也。天所自不能已者謂命,[物所]不能無感者謂性。雖然,聖人猶不以所可憂而同其無憂者,有相之道存乎我也。
14.湛一,氣之本;攻取,氣之欲。口腹於飲食,鼻舌於臭味,皆攻取之性也。知德者屬厭而已,不以嗜欲累其心,不以小害大、末喪本焉爾。
15.心能盡性,「人能弘道」也;性不知檢其心,「非道弘人」也。
16.盡其性能盡人物之性,至於命者亦能至人物之命,莫不性諸道,命諸天。我體物未嘗遺,物體我知其不遺也。至於命,然後能成己成物,不失其道。
17.性於人無不善,繫其善反不善反而已,過天地之化,不善反者也;命於人無不正,繫其順與不順而已,行險以僥倖,不順命者也。
18.形而後有氣質之性,善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焉。故氣質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
19.人之剛柔、緩急、有才與不才,氣之偏也。天本參和不偏,養其氣,反之本而不偏,則盡性而天矣。性未成則善惡混,故亹亹而繼善者斯為善矣。惡盡去則善因以(亡)[成],故舍曰善而曰「成之者性[也]」。
20.德不勝氣,性命於氣;德勝其氣,性命於德。窮理盡性,則性天德,命天理,氣之不可變者,獨死生修夭而已。故論死生則曰「有命」,以言其氣也;語富貴則曰「在天」,以言其理也。此大德所以必受命,易簡理得而成位乎天地之中也。所謂天理也者,能悅諸心,能通天下之志之理也。能使天下悅且通,則天下必歸焉;不歸焉者,所乘所遇之不同,如仲尼與繼世之君也。「舜禹有天下而不與焉」者,正謂天理馴致,非氣稟當然,非志意所與也;必曰「舜禹」云者,餘非乘勢則求焉者也。
21.利者為神,滯者為物。是故風雷有象,不速於心,心禦見聞,不弘於性。
22.上智下愚,習與性相遠既甚而不可變者也。
23.纖惡必除,善斯成性矣;察惡未盡,雖善必粗矣。
24.莫非天也,陽明勝則德性用,陰濁勝則物欲行。領惡而全好者,其必由學乎!
25.「莫非命也,順受其正」,順性命之理,則得性命之正,滅理窮欲,人為之招也。
 

70p

imagesB18D6PR3  

https://sites.google.com/a/ptc.cl.nthu.edu.tw/courses/archives/literature/cheng-ming-pia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chen1943 的頭像
    lichen1943

    oooooooooolichen1943的部落格

    lichen19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