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孔孟儒家即形上理則言天,而謂之「天道」,以為「天生德於予」(《論語.述而》),人的德性自天而來:「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孟子. 告子》引詩之言)然而「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與我者。」(《孟子‧告子》)人與生具有的美好德性雖然來自於天,天卻將主動權交給每一個人:「天之曆數在爾躬」 (《論語.堯曰》),「盡心知性」才能「知天」(《孟子‧盡心》),是以天道性命相貫通,天道義理下貫於人,唯有通過人德彰顯才能上達天道,用孟子的話說則是:「誠者,天之道也;思 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離婁》),故而面對有限的生命,孔子主張「知命」,孟子有「立命」之說;荀子與道家老莊皆即自然言天,而荀 子多稱「天地」,老莊多言「天道」;荀子主張天人分立,認為天有天功天職,人有人文人事,人要「制天命而用之」才是明於天人之分,善盡人道。用此觀之,先秦儒者皆能凸顯人的能動性。至 於老莊,面對自然的天道則主張人要隨順因應,才能「天人不二」,而有「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安命」之道。 http://www2.nutn.edu.tw/randd/post/39-2/人文PDF/2王季香-人文.pdf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天道 德性
    全站熱搜

    lichen19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