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q3912dq.pixnet.net/blog/category/1033951
各地媽祖廟
北投關渡宮
宜蘭冬山鹿安宮
宜蘭南方澳進安宮
宜蘭南方澳南天宮
板橋慈惠宮
高雄旗津天后宮
高雄鳳山龍霄殿龍成宮
桃園新屋天后宮
嘉義東石港口宮
台南善化慶安宮
台北天后宮
三峽紫微天后宮
新莊慈祐宮
石碇彭山天后宮
祠宇媽祖宮大稻埕慈聖宮
觀音鄉草漯保障宮
芳苑白馬峯普天宮
芳苑王功福海宮
苗栗通霄拱天宮
桃園龜山振天宮
鹿港天后宮
北港朝天宮
新港奉天宮
201009102135天上聖母經解說 (二)
天上聖母經解說
追歷山,冰求鯉,蚊飽血,嚐糞奇
解:
追,是追思。歷山,是大舜耕田之地。鯉,是鯉魚,昔日王祥臥冰求鯉。蚊飽血,是以自身之血使蚊飽食。嘗,是食。糞,是大便。奇,是奇異。
句文說:追思大舜,在歷山耕田的故事,因舜母早喪,父續絃,繼母有隨子,偏愛自己之子而虐待舜,屢欲加害,後來他耕田於歷山,手無寸鐵,無牛無工具,一時禁不住悲從中來,跪地悲泣,哭告天地,頓時有大象前來協助耕田,飛鳥銜榖來幫助播種,舜能孝感動天到這種地步,是舜大孝也,舜孝名遠播,受堯之聘,禪位於舜,又把兩女娥皇,女英嫁給舜為妻,這些都是孝順的殊勝之功。在晉朝也有一個孝子叫王祥,母親早逝,繼母朱氏,不慈祥,王祥成了被打罵的出氣筒,當後母在生王覽之後,更是一心一意的想害死王祥,有一天其父王融到外地辦事,繼母病倒,王祥更是全心全意的服侍繼母,繼母生病想要吃魚,當時天寒地凍,孝順的王祥,為了求魚,脫掉衣服躺在冰河上,用自己的體溫融冰捕魚,忍著冰凍寒冷之苦,終於冰融化而跳出兩條鮮活的鯉魚上來,王祥高興的提著鯉魚回家,後母為王祥的孝行所感動,從此以後變得很疼愛王祥,王祥也和往常一樣,很孝順後母。
句文說:蚊飽血,是有一孝子叫吳猛,晉朝人,家庭非常貧窮,父母親年紀都大了,到了夏天蚊子多,無錢買蚊帳的吳猛,就先躺在床上讓蚊子吸飽後,好讓父母親不再被蚊叮。後來他的父母知道了感動得抱著他痛哭,左鄰右舍的人都知道吳猛的孝行,而成了大家公認的大孝子。
句文說:嘗糞奇,說南齊,庚黔婁是兩齊時代,為孱陵縣令,到任還未一個月,突然心驚汗流,擔心家鄉的父親是不是發生什麼事情,即棄官返鄉,探望父親,果然他父親已經病倒在床上,請來大夫診治,大夫認為病況嚴重,必須有人先嘗其糞便,是甜是苦,是苦的就有救,是甜就無藥可救了,庚黔婁便一人守在房中,等父親解便,然後,偷偷嘗著糞便是苦是甜,非常的悲傷和惶恐,於是每天沐浴更衣,跪在廳堂門口祈求觀音菩薩,要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父親的生命: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他從不間斷,父親也隨著他的祈禱,而多活了好幾年,他的孝行感動天地,大家都讚揚他是個難得的大孝子。
搤虎救,痛嚙指,賣身葬,滌溺器
解:
搤,是握。嚙,是咬。賣身葬,賣其自己之身,葬其自己之父。滌溺器。是清洗便溺之器。
句文說:楊香,年十四歲,隨父往田中工作穫粟時,忽有一隻老虎撲向他的父親,咬住他的父親,當時楊香不顧一切跳上虎背,用力搥打老虎,揪住老虎的耳朵,楊香捨命打著老虎的頭及搤住老虎的脖子,心中只想著父親的安危,沒想到自已的危險,盡平生的力氣,揮拳直打,直到老虎疼得放下父親,朝山裡逃,楊香從虎背上跌下來,救了父親的生命,父親感動地流下眼淚。
句文說:痛嚙指,曾子名參,是孔子的學生,年紀比孔子大四十六歲,依然摰弟子之禮,成為美談,他也是一個孝子,父親去世後,為了奉養母親,更加辛勤工作,母子倆,心連心相依為命,有一天曾參上山砍柴,家中來了客人,他母親焦急地等待兒子回來,忽然想到,我與兒子相依為命,母子連心,如果咬痛自已的手指,他想兒子必有感應,於是咬痛手指,等待兒子回來,曾參果然有感應,忽然心臟絞痛起來,認是家中母親在念他必然有事,於是把砍好的木柴綑好急忙下山回家,回到家跪著問母親,是發生何事,母親說,因為有客人來,心裡焦急才咬痛手指,看你是否能感應的回來,你果然回來了。曾參事母至孝,時時以母親為念,才能有此感應。
句文說:賣身葬,董永賣身葬父,感動天上的七仙女,不惜冒犯天條,私自下凡與董永結婚。
句文說:滌溺器,黃庭堅,宋哲宗元祐年間,當上了太史,非常的孝順,母親身邊瑣碎的事情,都是由他親自動手處理,清洗,絲毫沒有因自己當了大官而停止照料母親,因為母親喜愛清潔,所以連馬桶都要自己清理才能放心,從不叫婢妾來做。
乳姑勤,泉躍鯉,哭生筍,金賜巨
解:
姑,是夫之母也。躍,是跳。哭,是抱竹而哭。賜,是天賞賜。巨,是郭巨。
句文說:唐朝時,有一個叫唐夫人,是崔家的媳婦,婆婆當時年紀已大,身體不好,牙齒都掉光了,吃不下食物,唐夫人最耽心婆婆的飲食問題,於是每日清晨都用自己的奶水餵食婆婆,幾年以後婆婆身體健康了,其後有一日婆婆把全家大小子孫都叫到床前,告訴大家,說他能活到今日,完全是靠媳婦孝順她,用她的奶水來養她,希望在她過世之後,子孫們也都要來孝順唐夫人。婆婆死後唐夫人受到全家的人孝順以及社會的人尊重。
句文說:泉躍鯉,姜詩,是唐朝的孝子,父親早逝,事母盡孝,妻子龐氏,侍奉母親也極為孝順,母親喜歡飲食江水,兩夫妻應母親的要求,每天至很遠的江邊去挑水來為母泡茶,後來母親說她很想吃鯉魚,姜詩一邊到江邊挑水,一邊又要去小河捉魚,數年如一日,後來漢朝發生兵變,天下混亂,小河的鯉魚少了,幾乎沒有,姜詩夫婦並沒有改變對母親的孝心,只好朝著有河流的地方去找,還是找不到有鯉魚的小河,失望的回家,因為孝感動天,有一天,夫婦兩人突然發現家附近冒出一道泉水,非常清涼香甜,他們就用泉水來替母親泡茶,可是,母親還是想要吃鯉魚,當兩人對著泉水十分難過的時候,突然從泉水中跳出兩條鯉魚來,而且,從此以後每天姜詩來這裡挑水,就有兩條鯉魚跳出來。泉水每天會跳出鯉魚來,完全是姜詩夫婦兩人的孝心所感動天地所造成的。
句文說:哭生筍,孟宗竹是紀念孟宗而名的,三國時代兵荒馬亂,百姓生活非常貧苦,孟宗早年喪父,母親老弱多病,與寡母相依為命,有一冬月,母親生病,告訴他,她很想吃竹筍,可是在冰天雪地裡那裡去尋找竹筍呢?但又不忍讓母親失望,於是他向一片竹林走去,孟宗跪雪地上祈禱著,忍受著寒雪痛苦,眼淚也一顆顆掉下來,突然間雪地迸出聲響,在他身邊冒出五支竹筍。這確實是一件奇蹟,是說竹子受到孟宗的感動而長出竹筍,以後為紀念孟宗的孝行,遂命名為孟宗竹。
句文說:金賜巨,郭巨家貧,母親、妻子和他一家三口,在荒年中過著苦日子,妻子和他一樣孝順,在妻子生下一個兒子後,郭母非常疼愛孫子,把孫子當成了寶貝,因家貧,小孫子一天一天的長大,吃的穿的,花費須要更多,而郭巨所賺的錢卻不增反減,生活非常困苦,郭母因疼愛孫子常常減食,捨不得多吃,為的要省下來給寶貝孫子吃,郭母老了,身子也比以前瘦弱,郭巨很擔心胖了兒子,卻瘦了母親,郭巨對妻說,貧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若埋子,子可再有,母不復得,妻從之,遂掘坑欲埋兒,掘至三尺餘深,見黃金一釜,上有字云,天賜黃金,郭巨孝子,官不得奪。民不得取,夫婦大喜,取回黃金,子已免埋,而又成了大富。孝心的感應就是這樣的神奇。〈此是孝敬與慈愛的取捨,並非埋兒可以得金。〉
葡萄奉,瓜菓隨,七年粟,掘西籬
解:隨,是隨母之希望。七年粟,是粟名。西籬,是西旁籬下。
句文說:葡萄奉的故事,是說唐朝黃門侍郎陳叔達,在高祖武德年時,外國進貢來新鮮之洋葡萄送入宮中,高祖皇帝賜食陳叔達,但陳叔達卻不動手取食,高祖皇帝問是何原因而不取食,陳叔達答說他的母親病重,這些貴重的葡萄,求之不得,希望留著拿回去給母親享用,高祖聽了,不禁受感動而淚下,稱讚他的孝心,遂多給了很多的葡萄給他帶回去。
句文說:瓜菓隨,魏時大梁之人,滕曇恭,父親早逝,奉母親至孝,母親患了一種熱疾,很想吃瓜果,但不是產瓜果之期,買不到瓜果,正在彷徨束手無策的時侯,突遇到一名和尚說,他有一粒瓜果相贈,曇恭謝之再三,拿回去給他的母親食用,他母親自從吃下瓜果之後,出現了奇蹟,因一瓜而病痊癒了,這件事情傳開之後,當時的人,送給他一個外號,叫做滕曾子,把他比喻成曾子。
句文說:七年粟,掘西籬,七年粟是一種粟的名稱,有一個很難得的小孝子,劉殷,是北州人,七歲喪父,幼年失怙,哀傷可知,古時父母過世有服喪三年之習俗,在服喪期間劉殷難得有笑容,即使有也笑不見齒,以示猶在悲傷之期。劉殷與年老的曾祖母王氏相依為命,在下雪的冬天,王氏想吃菫菜卻沒有說出來,以致每天吃不下飯,劉殷奇怪而問王氏,王氏就把他想吃菫菜的事說出來。當時劉殷才九歲,又在隆冬何來菫菜?但想起曾祖母為了想吃菫菜而吃不下飯,萬一曾祖母餓死了,自己一個人怎麼辦?越想越傷心,一個人跑到湖邊哭著,哭聲半日不絕,忽然有人叫他不要哭,地上有菫菜,他止哭一看,果然在他面前長了很多菫菜。劉殷帶回給曾祖母吃,直到菫菜採完,劉殷因年少,無法做工或種田。眼看就有斷炊之虞,望著空空的米缸,傷心的睡著了,在他夢裡,夢見有人告訴他,「他家的西籬下有粟,掘得十五鍾,銘曰七年粟百石,以賜孝子劉殷。」夢醒後果然在西籬下掘出十五鍾,吃完再掘,直至他能自主為止。
取生魚,截竹遺,遠望雲,近綵戲
解:
截,是截竹為桶。遺,是以竹桶貯生魚遺於水中流回。綵,是綵衣。戲,是遊戲娛親。
句文說:以前,有一名孝子名杜先,和他的妻子都很孝順,家中有年老的母親,喜歡食生魚,杜先原是在成都一戶富家當僕人,正好在家的旁邊小溪的上流,杜先在當人家僕人的時候,每在有空時就用截竹為筒,內貯生魚,竹筒的另一端,再用草塞住,投入小溪,順水流回,他的妻子每天注意著溪水,每見有竹筒就說,是我丈夫寄魚回來了,就拿竹筒裡的魚煮來孝敬母親,杜先在工作期間,用竹筒寄魚,從不間斷。
句文說:遠望雲,狄梁公即狄仁傑也,是唐朝時有名的孝子,也是愛民的好官,曾為井州法曹參軍,父母親在河南,兩地相隔遙遠,雖然身在異鄉,心卻在家鄉,無時無刻不在想念家中年老的父母,及父母給他的教誨,有一天狄仁傑為公務,途經太行山的山頂,看到白雲不斷的飄向東方,飄向他的故鄉,白雲底下,卻是他的家鄉,想著,我的父母就住在那兒,想著想著,不禁淚下如雨,歷史上有一句有名的成語:「白雲故鄉」便是出自這個典故。
句文說:近綵戲:說老萊子,性至孝,由於他年紀很大了,所以大家叫他老萊子,雖然他已經七十歲了,卻從不在父母的面說自己年紀大,以免使年紀更大的父母感覺年紀老而悲哀。他常常想盡辦法娛樂父母親,讓父母親高興,為了使父母親高興,他想到一個妙計,打開衣櫥,穿上花花綠綠的衣服,又在臉上抹上紅紅綠綠的顏色,再把頭髮結成小辮子,樣子極為滑稽地出現在父母的眼前,表演各種好笑的動作,使兩位老人家高興,老萊子也欣慰地笑著。使父母高興、快樂,也是一種孝順的行為。
先嘗藥,遠負米,泣杖悲,受箠喜
解:
先嘗藥,湯藥要奉親必須自己先試飲,無害而奉母。遠負米,是負米奉親。杖,是柺,又刑也。箠亦謂打也。
句文說:漢文帝名恆,是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後繼父位稱文帝,母親生病三年,文帝親自侍奉從不倦怠,母親生病,文帝不分晝夜的照顧著母親,還將熬好的湯葯倒在碗裡,用湯匙不停地攪著,等到葯涼了便舀起一些,用舌頭先嘗嘗,確定葯的熱度和甘苦後,才端給母親喝。
句文說:遠負米,說子路家貧,事親至孝,周朝時期,政治混亂,百姓生活極為困苦,人民都到山上或溪邊挖野菜來過日子,子路就是其中之一,子路的父母由於營養不足,枯瘦如柴,子路很難過,為了讓父母吃到白米飯,到處去找主人做工,最後到百里外的一家大戶打工,每當做完工作後,員外就給他一袋白米,他就扛負著白米,長途跋涉,走了百里的路程回家煮成飯給父母吃,後來父母親死後,他南遊於楚國,做了大官,成了富貴人家,但父母卻過世了,每當穿一件新衣服,或吃到山珍海味時,都會想到父母親跟他過著窮苦日子的時候,乃嘆曰:「雖欲食藜藿之食,為親負求,不復得也」。因此常把自己的米和銀子分送給附近的窮人,希望他們好好的孝順父母,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時候想要孝順也都來不及了。
句文說:泣杖悲,受箠喜,漢朝時,有一個叫韓伯俞的人,非常孝順,每做錯事,母親的責罰都很嚴勵,用枴杖責打他,他都誠心歡喜接受,不敢哼聲,有一年,韓伯俞又做錯事,母親又用拐杖打他,這回他傷心的哭了,母親以為他不服,他說今日母親杖打孩兒,孩兒不感其痛,顯見母親年事已高,體力大不如前,兒怎麼不傷心呢?
扇枕勤,容烹雞,棄官尋,刻木事
解:
容,是茅容也。烹雞,是宰雞烹調奉母。棄官尋,是棄卻官職,出外鄉尋母。刻木事,是以木雕刻雙親之像而奉事之。
句文說:扇枕勤,漢朝時,黃香九歲失母,他很想念母親,也很孝順父親平時竭盡人子之孝道來服侍父親,到了夏天,天氣炎熱,怕父親因天氣熱而睡不著,每到了晚上黃香就用扇子把睡蓆搧得涼涼的,讓父親能好好的睡覺,到了冬天的時候怕父親受寒,他會先鑽進冷冷的被窩裡,把被窩溫暖了再請父親上床就寢。當時黃香才十二歲,後來江夏太守獲知此事,上奏皇帝,皇帝聽了很感動,就賜給了他一個「門下孝子」的榮譽給他。
句文說:容烹雞,茅容宰雞奉母,茅容,有一日留友郭林宗在家住下,翌日,容殺雞烹調,郭林宗以為是要宴請他,結果在吃午飯的時候,只見茅容把雞肉端去奉養母親,而他與自己只吃蔬菜和淡飯,茅容並向他道歉,因家貧,節省個人的享受,以供養母親,郭林宗聽了非常感動,起身向茅容敬禮說,他有這樣的一位孝子為友,是我畢生最大的光榮。
句文說:棄官尋,棄卻官職,出外鄉尋母,是說朱壽昌年七歲,生母劉氏,為嫡母所妒,而出嫁,母子有五十年不相見,宋神宗時,朱壽昌考上進士做了官,但卻日夜思念著母親,朱壽昌為思念母親,決心要把母親找回來,派了很多人四處去尋找,都沒有消息,他想著假手於他人,效果不彰,於是棄官,自己出去尋找,且與家訣誓,一定要找回母親,不見母親絕不回來,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在同州縣,讓他找到年已七十多歲的母親,天下事,唯有孝順,才能得到天地神明暗中相助,這是自古皆然。
句文說:刻木事,以木彫刻雙親之像而奉事之,東漢時,有一孝子丁蘭,幼喪父母,未得奉養,常思念父母親生養之恩未報,他想把父母的容貌刻在木頭上來供奉、祭拜,妻子卻極力反對,丁蘭堅持自己的意思,不理妻子之反對,日夜朝拜刻好的木像,年節更以牲禮供奉祭拜,久之妻子產生討厭的心理,遂以針戲刺木像的手指,木像手指竟血流不止,丁蘭見狀非常傷心,詳問其情,遂將妻棄之。
遺綠橘,順單衣,鹿乳奉,拾椹事
解:
遺,是留下。順單衣,是單衣順母意。鹿乳奉,是取鹿乳奉親。椹,是桑實。
句文說:遺綠橘,三國時代,吳郡地方有一小孝子陸績,六歲時,隨父親到九江見遠術,遠術很喜歡陸績,叫傭人拿一盤橘子給陸績吃,到了夜裡其父陸康告辭之時,陸績身上掉下三枚橘子,陸康以為兒子做賊,生氣地責問他,陸績才說,因為母親喜歡吃橘子,故捨不得吃,要帶回去給母親吃,陸康、遠術,聽了之後非常感動,遠術命人多給橘子讓陸績帶回家。
句文說:順單衣,周朝孝子閔子騫,又名閔損,孔子之弟子,二十四孝一文中記載:損幼時母歿,父再弦繼母偏心,冬寒季節讓親生兒子〈革,蒙〉穿棉襖,給閔損穿的衣服裡面放的是蘆花,蘆花不能保暖,所以閔損身體常凍得發紫抖顫不已。有一天他的父親要他拉車,因為受寒不支,突然跌倒,他的父親很生氣,用鞭打他,把衣服打破,看見裡面全是蘆花,父親才知道閔損被繼母虐待的事情,大怒要把繼母趕出家門,閔損向父親苦求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希望父親留住母親,繼母聽了感動得流下眼淚,從此以後繼母待他和兩個弟弟一樣的善待。
句文說:鹿乳奉,取鹿乳奉親。周朝另一名孝子叫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雙目失明,很想要吃鹿乳,郯子家貧,買不起鹿乳,又想順著父母的意思,乃披著鹿皮至深山處,混在鹿群中,榨取鹿乳來給父母親吃,有一天,獵人看到鹿群,欲搭弓射箭之際,郯子連忙起身,要求不要射他,並且告知他扮鹿取乳的原因,獵人聽了,極稱讚郯子的孝行。
句文說:拾椹事,小孝子蔡順,是安城人,少孤與寡母相依為命,事母至孝,遭王莽亂朝,百姓生活極為痛苦,蔡順上山採桑椹,採完桑椹就把較甜的和較酸的分放成兩個籃子內,然後帶回家,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碰上一群山賊,山賊見一個小孩,只有兩籃桑椹而已,山賊問他採椹的目的及分放兩藍的用意,蔡順說明把甜的、酸的分開,是為了甜的是要給母親吃,酸的給自已吃,蔡順的孝心感動了山賊,山賊以白米一斗,牛腿一隻贈給蔡順。
行傭供,聞雷淚,分羹賢,問膳帝
解:
傭,是為人雇役。聞雷淚,是聞雷聲就泣淚。羹,是菜雜以肉絲。膳,是膳食。
句文說:行傭供,東漢末年,黃巾賊為患,人民為逃難,過著遷徙流離的日子,孝子江革,因母親年老體弱,無法奔走,因此必需要由江革來揹著逃難,母親不忍,江革就是再累再苦,只要在母親面前,他都會故意表現出很輕鬆的樣子,有一天遇賊,賊人見兩人沒有油水,遂以江母性命要脅江革加入盜賊行列,被母子兩人拒絕,並表現出母慈子孝的親情,終於感動盜賊而放了他們,他們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江蘇省地帶,但是生活困苦,於是江革到當地一家富戶人家去做工,且努力又負責,富戶就讓他繼續工作下去,使母親的生活,不受到一點的飢寒,江革本身克苦耐勞,就是不讓母親有一點不便,為的就是要給母親過更好的生活。
句文說:聞雷淚,晉朝營陵的地方,有一個叫王裒的人,為人至孝,父早喪,王母膽子很小,很怕打雷的聲音,所以每當下雨天,王裒就不敢出門,一定留在母親身邊。母親死後,每聞到風雨雷聲,就王裒急忙奔至母親墓地,撲到在母親的墳墓上哭喊著:「娘,您不要怕,兒子來陪您了」王裒的孝心,完全發自內心,不帶一點虛假做作,實在是令天下人為之感動。
句文說:分羹賢,羹是菜餚的一種,菜與湯綜合在一起而成羹,說孝子穎考叔,穎谷封人,有獻於鄭莊公,鄭莊公賜宴給孝子穎考叔,穎獨不食肉食,鄭莊公奇而問之,穎告訴鄭莊公說,小人家有老母,都只有吃小人所作之飯菜羹湯,未曾吃過像大王這麼美好的佳餚,想求大王分一點讓小人帶回去孝敬家中老母,鄭莊公喜而分之。
句文說:問膳帝,文王尚未登基之時,每日必有三次朝見其父,清晨起床穿戴整齊,然後走到父親的寢室門外,輕輕的問內侍,父王好嗎?內侍應很好,文王才放心的離開,及中午、晚上都是如此的問候關心,如果父親胃口不好,吃不下飯時,文王的臉色就顯得很憂傷的樣子,走路也會踉蹌不正,吃飯也會食不下嚥,直到父王恢復正常,他也才會跟著正常,每日如此,從不間斷,數年如一日。
古聖賢,皆孝子,尊天經,立地義
句文說:古聖賢,皆孝子,是自古以來,稱聖稱賢者,皆是盡子職,行孝道之人,由孝子之中脫穎而出,沒有不孝之輩,能成聖成賢的。
句文說:尊天經是天經地義,謂孝德也。立地義,是天地間不變的道理,夫孝天下之經也,地之義也,引伸凡為倫常正當不易之理。即言尊重父母,孝順父母,人才能生存於天地之間。
成懿德,全秉彝,講孝道,說廉士
解:
懿德,是醇美之德。秉彝,是秉受於天之常道,廉士,是廉潔之人士。
句文說:成懿德,全秉彝。說古之孝子,皆是成全醇美之德,秉受天地之常道,乃倫常綱紀,諸般之德績。所以從以上的孝行楷模中可以看出孝順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美德也是做人的道理。
句文說:講孝道,說廉士。說忠孝廉節四德,依序講完忠之後講孝,再講廉,續講廉潔清白之人士。
握雪心,懷冰志,鶴俸清,魚飱似
解:
握,是執定。懷,是抱定,雪取其白,冰取其清。鶴奉,是奉祿,又稱鶴科。魚飧,是魚羹湯。
句文說:握雪心,懷冰志。一個清廉之人必定是執著、抱持著一顆像不摻一絲雜污如雪塊般的清白,透澈如冰的心志。懷著恬靜的人,不可愛慕虛榮,與利慾,操守才會清廉。
句文說:鶴俸清,魚飧似。一個清廉的官吏或在公家衙門當差的公務人員,他除了領一份薪水之外,不可以利用職務貪取不法之利益,魚飧「公羊傳」俯而窺其戶,方食魚飧說清廉之官,三餐自奉,只一魚湯,別無他味。
懷清潔,隆勉子,漢楊震,畏四知
解:隆,是多大。
句文說:懷清潔,隆勉子。是說心志抱持著清潔廉明,要當做一件非常重大的課題,來勉勵自己的子孫,使子孫都能成清潔廉明之人。
句文說:漢楊震,畏四知。楊震,東漢時華陰人,字伯起,少時已明經博覽,當時的人以「關西孔夫子」稱呼他,五十歲才開始當官,累遷東萊太守,有王密為昌邑縣的縣令,王密身懷黃金十斤,來拜訪楊震,想賄賂他,被楊震拒絕,王密以無人知再三求收,楊震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有此四知,怎麼說無人知道呢?王密慚愧而退。楊震後來轉逐郡太守,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令為置產業,震曰,使後世稱為清白吏之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眾皆欽佩此言。
范宣堅,百絹辭,慎懷廉,傳三世
解:
范宣,乃人名也。堅,是堅志。百絹,是百疋絹布。慎,是盧懷慎。懷,是懷抱。廉,是清廉。
句文說:范宣堅,百絹辭。,說有韓豫章者,送了一百疋絹布給范宣,因范宣為人清廉自奉,不接受,遂即退還,減半亦不接受,最後減至一疋,也遭拒絕不肯接受,後來范宣堅送韓豫章出,同車中,韓裂二丈給范宣說:「人寧可使婦無裙耶!」范宣只好用苦笑收下來。
句文說:慎懷廉,傳三世。說盧慎,名符其實的清廉好官,而且不只他一代清廉,而是因他的清廉受到國君的委任,三代都是清官,而流芳萬世。仕至吏部尚書,清廉而不置產,雖顯貴,妻子猶曾受饑寒的苦的日子,盧慎赴東郡掌選,奉身之具,只有一布囊,屬疾,宋景,盧從愿,侯之見敝簀箱,門不施箔,風雨至,舉蓆自障,日宴設食,蒸荳兩器而已,後來死後,家中也沒有多餘的錢,帝賜給他的家人絹布一百匹,米二百斛(一斛有十斗)並為他立碑,誌其清廉事跡,其子奐,亦清廉,持任為南海太守,也不敢干犯法紀,奐升至尚書右丞,到他孫子時,也是有名的清官,傳頌芳史。
飲投錢,項潔己,宋太守,越石窺
解:飲投錢。是馬飲水,而投錢於水邊買水。越石,是石名。
句文說:飲投錢,項潔己。說項仲山,安凌人士,清廉不妄取,每次他的馬飲渭河之水,必定投三文錢於水中才敢離開,他說物各有主,不敢妄貪。
句文說:宋太守,越石窺。說福州府城,南海邊,有越王石,常隱雲霧中,太守如果是貪贓枉法者,就無法看見越王石,唯有五代時,有一清廉的太守,宋虞愿,字士恭,為晉安太守,潔儉愛民以清能出名,所以只有他能一窺越王石的全貌,清澈無隱蔽。
不義財,稷母棄,廉財色,武美譽
解:
稷,是人名。棄,是不受,廉,是不貪。財,是財物。色,是美女。武,是周武王。
句文說:不義財,稷母棄。說田稷之母,田稷子當時是齊的相國,有一次私下接受下屬行賄百鎰黃金(一鎰為 二十兩),送給母親,稷母問他黃金從那裡來的,田稷子只好說是從下屬官吏那裡得到的財禮,稷母對子曰:「子為相三年矣,祿未嘗多若此也,豈修士大夫之費哉,安可得此」,對曰:「誠受之於下」,其母曰:「吾聞士修身潔行,不為苟得,竭情盡實,不行詐偽,非義之事不計於心,非理之利不入於家,言行若一,情貌相符,今君談官以待子。厚祿以奉子,言行,則可以報君,夫為人臣以事其君,猶為人子以事其父也,盡力竭能,忠信不欺,務在勸忠必死,奉命廉潔公正,故遂而無患,今子反是,遠忠矣,夫為人臣不忠,是猶為人子不孝也,不義之財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田稷子慚愧地把黃金退還給下屬,並自動向齊王認罪,宣王非常讚賞稷母的節義,遂赦稷子之罪,恢復田稷子的相位,且以。公金賜稷母。
句文說:廉財色,武美譽。說周武王,克商,上堂看見一些美玉,都是前朝取之諸侯,他就拿來還給諸侯,天下人都稱讚他對財帛很清廉,到了後宮,看見很多宮女,他們也都是諸侯的女兒,就讓他們各自回家,天下人都稱讚他對女色很清廉,天下人美其譽,頌其德。
大清廉,獨伯夷,世俗人,爭求利
解:
伯夷,是人名。伯夷、叔齊,乃是孤竹君的兩個兒子,孤竹國,是商時附屬的小國。
句文說:大清廉,獨伯夷。說堪稱天底下最清廉的人,惟獨伯夷、叔齊兩兄弟了。兩兄弟乃孤竹君之二個兒子,孤竹國是商時附屬之小國,孤竹君在世時,立次子叔齊接他的國君之位,等到孤竹君去世之後,叔齊就要把王位讓還給哥哥伯夷,但是伯夷認為這是父命,不敢違,不肯就位,便逃離開自己的國家,叔齊為了堅持自己的決定,也隨後逃走了,後來周武王伐殷商,伯夷、叔齊兩兄弟出面阻止,在武王的馬前叩諫,武王欲殺他們,被姜帥阻止而未殺,等周武王伐商成功,統治天下,伯夷、叔齊認為武王弒君而得天下,恥於做周朝的人,隱居首陽山,終於餓死。
句文說:世俗人,爭求利。一般世俗之人,庸庸碌碌的,每日為名、為利競爭,不擇手段,利慾薰心,日夜不息,一生到老,心無一日清淨。
不貪婪,古今稀,廉美德,當效之
解:婪,是與貪同意。效,是學習。
句文說:不貪婪,古今稀。是說為人處世,心不思貪慾者,自古至今,可說是很少很少。
句文說:廉美德,當效之。說清廉美德,應當效法他們。
廉說盡,講節義,勸婦女,宜先知
解:宜,是應當。
句文說:廉說盡,講節義。清廉潔白的美德故事,前面範例說到這裡,再來講節義的道理,以完成忠、孝、廉、節之四德。
句文說:勸婦女,宜先知。說聖母,諭勸婦女們,凡處事,應該要先知遵守三從四德。
三從訓,四德備,夫君在,宜順義
解:
訓,是教訓。備,是齊備。夫君在,宜順義。是生存在世間義,是夫義婦順之道義。
句文說:三從訓,四德備。是說為婦女者,應先知遵守三從四德,三從者,是在家宜遵從父母教訓,出嫁後應尊從夫令,丈夫死後應從子意,四德者,是婦德、婦言、婦工、婦容。
句文說:夫君在,宜順義。是說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女子出嫁後,以夫為主,夫婦之道以情義為結合,人倫之始,成家之端也,夫盡夫道,妻盡婦道,而家道始成,夫若存在,宜和順各盡其義務。
夫歿後、守節志、古烈女、說汝知
解:歿,是死也。
句文說:夫歿後、守節志。假使不幸丈夫先死,應該確立堅貞的意志,要守貞節,守寡忍苦,抱定冰霜之志,切不可半途而廢,失節而辱及門風。
句文說:古烈女、說汝知。古時以來有名之烈女節婦,其芳名載於史冊者,我在這裡一一說給大家知道,他們節烈的行為,多麼令人感動。
曹令女、節毀耳、廖伯妻、潔斷指
解:
令女,是人名。曹,是夫之姓。毀耳,是自割其耳。廖伯妻,是指廖伯之妻,斷指以表潔貞
句文說:曹令女,節毀耳。說曹令女,是夏朝時,侯文寧之女,嫁給曹文叔為妻,不幸曹文叔早逝,使得令女,年紀輕輕就成寡婦而未生子,但她誓志守寡,且事姑至孝,為恐家人將他改嫁,除了再三表明心跡之外,乃自己動手剪斷頭髮,還把自己的右耳割下來表明她的決心。當時令女的父親侯文寧在朝為相,憐憫令女沒有後代,希望她回娘家後再改嫁,令女無奈,乃又以利刃割鼻,展現決心,誓無他志。
句文說:廖伯妻、潔斷指。廖伯之妻斷指以表潔貞,廣漢,廖伯之妻殷氏,名紀配,性聰敏,知書達禮,夫死亡後,紀配娘家心疼女兒早寡,遂暗中替她尋找婆家,要他回家改嫁,紀配說,「梁國有一個品德高尚的寡婦高行,為了告誡娘家父母不要逼她改嫁,而把自己的鼻子割掉,以保全節,我紀配幼讀詩書知道禮義,豈能讓古人專美於前,於是紀配說完,援刀割斷自己的手指以表明心蹟。
梁寡婦、烈割鼻、范慎女、亦如是
解:梁,是梁國。范慎,是人名。
句文說:梁寡婦、烈割鼻。梁國,高行,容顏美好,品德高尚,年輕守寡不改嫁,梁王久聞其名派國相,向她行聘,高行只好表明心跡的說,丈夫不幸早死,照理我想從夫於地下,如今苟活只為撫養幼孤,國內有很多貴人向我求婚,我已設法避免許多麻煩,想不到大王也來行聘,我已為人婦,不嫁是為保全節操,大王要我,無非是喜歡我的美容顏貌,我只有自行毀容,說完,就拿刀割下自己的鼻子,國相將實情向大王報告,梁王很尊重她的節義,推崇她的品行,並免除她終生的賦稅與徭役。
句文說:范慎女,亦如是。,吳國,孫奇之妻,是廣陵范慎之女,名姬,年十八歲就嫁給了孫奇,婚後一年孫奇就死亡,范慎見女兒年輕無子,想要迎回范家,范姬不肯,而來迎接的人以其父母之命相逼,姬遂刀自割其耳朵和鼻子,說「父親說要娶我的人,不過是為了我年輕貌美而已,現在我破了相,無異是殘廢的人,還有人要嗎」?來迎之人空返後,以真實的情形告訴其父乃止。
趙高妻、塗面穢、韓玖英、同此輩
解:漢中,趙高之妻,名禮修,同郡張氏女也。
句文說:郡府遭賊亂,趙高不幸被殺遇難,盜賊又逼向禮修,禮修以碧塗面,痛得哀呼亂髮,又懷刀在身,意氣烈決,盜賊一見心生駭怕,不敢接近她,事後,她的叔父,矜。要將她改嫁,禮修慷慨激昂的說,要她改嫁,唯有一死,其叔遂不再逼她改嫁。
句文說:韓玖英、同此輩。韓玖英,是唐朝,仲成之女也。因盜賊之亂,恐被盜賊抓住,遭受侮辱,因此,自己跳進糞池之中,以口飲穢,盜賊見狀,反而心生害怕,丟下玖英而去。
相登妻、截髮誓、玄齡妻,剔目示
解:剔目,是挖目。玄齡,是唐朝名相房玄齡。
句文說:前漢,周亞夫,得一名大將,名劇孟,部屬杜相登,被陷害而成罪犯,將被流放到嶺南去,因其妻木氏容貌姣美,他懷疑她在自己被流放期間,有改嫁的意圖,故意對其妻木氏說「吾此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來,說不定會死在他鄉,妳另外找人再嫁,不要誤了青春。」木氏聽了傷心流淚,把頭髮剪成短髮,發誓會終生守節,後來杜相登回來了,但是妻子木氏,已削髮為尼遁入空門了。
句文說:玄齡妻,剔目示。唐朝名相房玄齡,年青還未騰達時,體弱多病,有一次病重而危,遂把妻子盧氏,叫到床邊告訴盧氏說:「我病重,恐將不起,妳還年輕,不可為我守寡,等把我的後事辦完之後,再好好的找人嫁了吧。」盧氏傷心流淚,入帷帳內,拿刀挖出一隻眼睛來,以表示終身不再改嫁的決心,後來,房玄齡的病卻奇蹟似的好了起來,在唐朝當官,歷任宰相,房玄齡感念盧氏之貞烈,以妻之禮,終身禮之。
註:本篇文章上載未完 待續........
天上聖母經解說(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