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識玄旨,徒勞念靜。圓同太虛,無欠無餘。良由取捨,所以不如。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一種平懷,泯然自盡。止動歸止,止更彌動。唯滯兩邊,寧知一種。一種不通,兩處失功。

 譯文:

  當事情深層的意義不被瞭解,你就無法達到頭腦的平靜。道就像廣大的天空,它是完美的,在那裏不欠缺任何東西,也沒有什麼東西是多餘的。事實上,是因為我們選擇接受或拒絕,所以我們才看不到事情的本性。既不要生活在外在事物的糾纏裏,也不要生活在內在空的感覺裏。保持一種安詳而不奮鬥的心情,那麼所有錯誤的觀點就會自動消失。當你試圖要以停止活動來達到被動,你的那個努力就充滿了你的活動。只要你還停留在兩極的某一極裏,你就永遠無法知道統一的整體。那些不生活在單一的「道」裏的人,他們在活動和被動兩方面,以及在主張和拒絕兩方面都會失敗。
 
http://lichen1943.365cnblog.com/Blog-b1/aecZaiOaazaueoaaoaOaeiOcaceaecaaiOaaYaaaeZeaociOaacaaacaaiOacecaaaaaiOaaaOaaaaaeSiOacYYacaacaesiOaeaaSYa-b1-p40.htm
 
當你試圖要以停止活動來達到被動,你那個努力就會充滿你的活動。只要你還停留在兩極的某一極裏,你就永遠無法知道統一的整體。那些不生活在單一的「道」裏的人,他們在活動和被動兩方面—以及在主張和拒絕兩方面都會失敗。

  不要試圖去成為被動的,因為努力屬於活動,沒有人能夠試圖去成為被動的,那麼要怎麼辦呢?要完全活躍,然後被動就會出現,它就好像影子一樣地跟隨而來,它一定會來。想得很完全,然後不思想就會來臨。你無法拋棄思想,當某樣東西是不完整的,它就無法被拋棄,只有那完整的能夠被拋東。事實上,那完整的本身就能夠自動拋棄。

  要成為活躍的,但是那個活動本身會創造出一個情況,在那個情況裏,被動就能夠發生。如果你整天都很活躍,不論你做什麼都完全活躍…在花園裏挖一個洞,或者在工廠或店裏工作,或者在學校教書,不論你在做什麼,你都要很全然地去做它,當夜晚降臨,太陽下山,在那個時候,就會有一種被動性降臨在你身上,那個被動性是很美的,它跟活動一樣美,不要對什麼東西加以選擇!兩者都很美,兩者都需要。

  不要試圖去成為被動的,你怎麼能夠試圖去成為被動的呢?你可以像一個佛一樣地坐著,但是那個被動性是膚淺的,你的內在深處是動盪不安的,你的內在在沸騰,就好像一座火山,任何片刻都可能爆發出來,你可以強迫身體靜靜地坐,但是你要怎麼樣強迫你的本性呢?你的本性會一直一直繼續下去,那就是為什麼你無法停止思考。人們靜坐好幾年,二十年,二十五年,連續坐、六個小時,為的只是要使頭腦平靜,但它還是一直不斷地在運作。

  因此我著重在活躍的靜心,那是一種平衡。首先要成為活動的,活動得很完全,使得那個被動性能夠自動跟隨而來。當你很活躍,整個能量都動了起來之後,你就會想要休息。如果你沒有很活躍,那麼休息怎麼能夠跟隨而來?

  邏輯的說法完全不同,邏輯會說:「整天都練習休息,那麼到了晚上你就能夠休息得很好。」

  木拉那斯魯丁去看他的醫生,他進門的時候還在咳嗽,醫生說:「還在咳嗎?但是好像有比較好了。」

  那斯魯丁說:「它一定會如此,因為我整個晚上都在練習它。」

  如果你整天都在練習休息,那麼你晚上就不要想睡覺,練習休息將無法帶來更多的休息,練習休息將會帶來活動,然後當你躺在床上,你就會想東想西或翻來翻去,你整個晚上都將會做運動,如果你強迫身體靜止,那麼頭腦就會成為代替品,頭腦就會繼續作惡夢。

  不,一個聰明的人會去平衡,他也知道生命會自己去平衡。如果你做一件事——全然地做,沒有任何保留,整個能量都投進去享受那個活動,那麼那個休息就會自動產生,那個休息就會自動跟隨而來。當你享受休息,那麼活動就會跟隨而來,因為當你休息,你就能夠獲得能量,你就會被賦予生命力,然後整個身體就會充滿能量,整個身體就會洋溢著能量,如此一來,你就必須去分享它,你必須在活動當中釋放出那些能量,然後再充滿它。

  它就好像雲:它們必須下雨,然後它們會被充滿——海洋會充滿它們。它們必須下雨,然後再被充滿,河流必須將它自己倒進海洋,然後再度被充滿。它越倒出,它就會越被充滿。

  僧璨說:要完全活躍,那麼你就能夠完全被動,然後兩極就會會合,而達成一種微妙的平衡,那個微妙的平衡就是寧靜—那個微妙的平衡就是最高的和平、最高的頂峰。當兩樣東西平衡---外在和內在,活動和被動——突然間你就超越了它們兩者。當它們兩者平衡,你就不再是這個,也不再是那個,突然間你就變成了第三種力量——那個旁觀者、那個觀照。但是你無法透過努力而達成它。

  當你試圖要以停止活動來達到被動,你那個努力就會充滿你的活動。只要你還停留在兩極的某一極裏,你就永遠無法知道統一的整體。

  要超越那兩個極端!不要成為世俗的人,也不要成為所謂的靈性主義者,不要成為有神論者,也不要成為無神論者,不要瘋狂地追求外在的財富,也不要執著于內在的寧靜。平衡---平衡應該成為座右銘。

  那些不生活在單一的「道」裏的人,他們在活動和被動兩方面,以及在主張和拒絕兩方面都會失敗。

  這就是結果:那些選擇極端的人,他們在西方面都會失敗,因為如果你繼續一直活躍下去,而不允許被動,你要從那裏來重新補充你的生命力呢?你將會變成一個空殼子,你將會變成無能的、沒有力量的、貧乏的。

  這種事發生在所謂世界上成功的人:政客、總統、或首相。等到他們達成的時候—他們已經失去了每一樣東西,他們已經不再存在了。成功是存在的,但那是以出賣他們自己來換得的,他們已經不復存在。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那些選擇內在的人、那些內向的人。等到他們達到內在的時候,他們將會發現到處都在動亂。

  如果你選擇極端,你將會在兩方面都失敗,如果你不選擇,你將會在兩方面都成功。走極端一定會失敗,平衡才會成功。這個平衡佛陀稱之為中道,而孔子稱之為中庸。

  只要停留在中間,這是最偉大的技巧和藝術,只要停留在中間,不要選擇,不要移到左邊,也不要移到右邊,不要成為左派,也不要成為右派,只要剛好在中間。

  如果你剛好在中間,你就超越了世界,那麼你就不再是一個男人,也不再是一個女人,那就是耶穌所說的。那麼你就不再是一個物質主義者,也不再是一個靈性主義者,你就不再是活的,你也將不會是死的。

  既不是這個,也不是那個,那個橋已經被通過了,你已經達到了目標,那個目標並不是在未來的某一個地方,它就在兩個極端之間,既不是恨,也不是愛……

  永遠都要記住,每當你找到兩個極端,不要選擇,只要試著在它們之間找到一個平衡。剛開始的時候,它將會很困難,那是因為舊有習慣的緣故。

  有一次,木拉那斯魯丁生病,他住進了醫院。就在他住進醫院的幾分鐘之後有人敲他的門,有一個活潑的嬌小女人走進來。

  她說:「我是你的醫生,把衣服脫下來,我要檢查你。」

  木拉問說:「你的意思是說要全部脫下來嗎?」

  那個醫生說:「是的,就是這樣。」

  所以他就把衣服脫下來,那個女人就開始撿查他,然後那個女人說:「現在你可以上床了,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木拉那斯魯丁說:「只有一個人嗎?那你為什麼還要敲門呢?」

  那個女人說:「只是因為舊有習慣的緣故。」

  即使在你的姿勢裏,舊有的習慣也會持續。要按照習慣很容易,因為你不需要覺知,它們自己會繼續。覺知是困難的,因為它不是你的習慣。

  你很容易會加以選擇,你很容易就可以譴責或賞識,你很容易就可以拒絕或接受。你可以很容易就說:「這是對的,那是錯的。」因為好幾百萬世以來這已經變成一個習慣,你一直都在選擇,這只是一個類似機器人的現象。

  不需要任何覺知,你一看到什麼東西,你就會加以決定和判斷。有一朵花在那裏,你一看到你就會說它「很美」或「不美。」那個判斷會立刻來臨---那個判斷會隨著知覺出現,那麼你就不可能停留在中間。

  有人來找莊子,他談論街上一個人說:「他是一個罪人、一個很壞的人、一個賊。」他以很多很多方式來譴責他。

  莊子聽了之後說:「但是他吹笛子吹得很好。」

  然後另外有一個人來,第一個人坐在那裏,另外那個人說:「街上這個人真的是一位很好的吹笛師。」

  莊子說:「但他是一個賊。」

  他們兩個人都在場,所以他們說:「你是什麼意思?」

 

全文鏈接

http://lichen1943.365cnblog.com/Blog-b1/aecZaiOaazaueoaaoaOaeiOcaceaecaaiOaaYaaaeZeaociOaacaaacaaiOacecaaaaaiOaaaOaaaaaeSiOacYYacaacaesiOaeaaSYa-b1-p40.htm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僧燦
    全站熱搜

    lichen19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