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是戒,如是定,如是慧。已遍修戒,能獲得定之大果報、大功德;

已遍修定,能獲得慧之大果報、大功德;

已遍修慧,能使心完全地從諸漏中解脫,也就是——欲漏、有漏、無明漏。」

 

《中部》第111 經《逐一經》和第64 經《大馬倫迦經》中教導修習止觀的方法

前者是佛陀講述其上首弟子沙利子尊者(Ven. Sāriputta)在其出家後,用了半個

月時間所修習的「逐一法觀」(anupadadhammavipassanā),

後者則是佛陀教導阿難尊者如何通過修習止觀斷除五下分結的方法。

 

 

「阿難尊者,有哪一法為那位世尊、知者、見者、阿拉漢、正自覺者所說,

若有比庫住於不放逸、熱忱、自勵,未解脫之心得解脫,未斷盡之漏得斷盡,

未到達之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呢?」

 

居士,這即是一法為那位世尊、知者、見者、阿拉漢、正自覺者所說,

若有比庫住於不放逸、熱忱、自勵,未解脫之心得解脫,未斷盡之漏得斷盡,

未到達之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居士,在此,比庫離諸欲,離諸不善法,

有尋、有伺,離生喜、樂,成就並住於初禪。他如是審察、

了知:『此初禪是造作、思念。凡是造作、思念者,皆是無常、滅法。』他住於其處,

得達諸漏盡。

 

再者,居士,比庫尋、伺寂止,內潔淨,心專一性,無尋、無伺,定生喜、樂,

成就並住於第二禪。他如是審察、了知:『此第二禪是造作、思念……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

 

再者,居士,比庫離喜,住於捨,念與正知,以身受樂,正如聖者們所說的:

『捨、具念、樂住。』成就並住於第三禪。他如是審察、

了知:『此第三禪是造作、思念……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

 


再者,居士,比庫捨斷樂與捨斷苦,先前的喜、憂已滅沒,不苦不樂,捨、念、清淨,

成就並住於第四禪。他如是審察、了知:『此第四禪是造作、思念……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


再者,居士,比庫以慈俱之心遍滿一方而住,如此第二、如此第三、如此第四,

如是上、下、四隅、一切處,一切如自己,對具一切[有情]的世間以慈俱之心、廣、大、

無量、無怨敵、無瞋害遍滿而住。他如是審察、了知:『此慈心解脫是造作、思念。

凡是造作、思念者,皆是無常、滅法。』他住於其處……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


再者,居士,比庫以悲俱之心……喜俱之心……捨俱之心遍滿一方而住,如此第二、如此

第三、如此第四,如是上、下、四隅、一切處,一切如自己,對具一切[有情]的世間

以捨俱之心、廣、大、無量、無怨敵、無瞋害遍滿而住。他如是審察、了知:

『此捨心解脫是造作、思念。凡是造作、思念者,皆是無常、滅法。』

他住於其處……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


再者,居士,比庫超越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作意種種想,『無邊的虛空』,

成就並住於空無邊處。他如是審察、了知:『此空無邊處定是造作、思念。

凡是造作、思念者,皆是無常、滅法。』他住於其處……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


再者,居士,比庫超越一切空無邊處,『無邊之識』,成就並住於識無邊處。

他如是審察、了知:『此識無邊處定是造作、思念。凡是造作、思念者,

皆是無常、滅法。』他住於其處……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


再者,居士,比庫超越一切識無邊處,『什麼都沒有』,成就並住於無所有處。

他如是審察、了知:『此無所有處定是造作、思念。凡是造作、思念者,皆是無常、滅法。』

他住於其處,得達諸漏盡。

 

居士,這也是一法為那位世尊、知者、見者、阿拉漢、正自覺者所說,

若有比庫住於不放逸、熱忱、自勵,未解脫之心得解脫,未斷盡之漏得斷盡,

未到達之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

 

八城的居士第十對具壽阿難如此說:
「阿難尊者,猶如有人尋求一種寶藏,卻一次獲得了十一種寶藏;同樣地,尊者,我尋求一
種不死之門,卻一次得聽聞到十一種不死之門。尊者,又猶如有人的家有十一個門,當他的家著
火時,即使從任一個門都能使自己安全逃出;同樣地,尊者,我從此十一個不死門的任一個不死
門都能使自己安全逃出。尊者,那些異學都能為老師遍求老師的酬勞,我為何不向具壽阿難作供
奉呢?」

 

八城的居士第十,供三衣給具壽阿難披著,並為具壽阿難建造了五百精舍。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正自覺者!
八城經

 

 

瑪欣德比庫
(Mahinda Bhikkhu)

 

arrow
arrow

    lichen19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