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與 信 息*
劉 鋼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


“道”是中國哲學的一個基本範疇,而“信息”這一語詞所代表的卻是一個極其現
代的概念,把“道”與“信息”放在一起討論,似乎有些風馬牛不相及。實際上,“信息”
一詞在古漢語中便是“信”。而我們討論的恰恰是“道”與“信”的關係。在翻譯英語“信
息論”(information theory)時,大陸將 information 譯成“信息”,這其中便考慮到與漢
語古義的關係,台灣譯為“資訊”,顯然未能達及這層意思。信息論是本世紀 40 年代由
美國人香農創立的,此後我們便有了“科學”的“信息”概念。然而,信息普遍存在,並
非有了“信息論”以後才有信息,從狹義上講,信息論只是一種有關通訊的理論,是研究
通訊過程的“科學”的理論。而我們這裡將“道”與“信(息)”放在一起進行討論,則
是探討它們之間的形上關係。在我看來,超出科學的範疇討論“信息”對科學範疇內的“信
息”會有更好的理解。


(一)
不論是儒家還是道家,最重要的形上觀念均為“道”。
道家之“道”講的是“無名”、不可名。道家的“道”是統一的“一”、是“全”。
《老子》三十二章有言,“道常無名,樸……”,四十一章說“道隱無名”。由於無名,
必然超越一般的形象而具有整體性,由於無名,也就不可言說,不能用我們通常思維方法
去把握。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希望能對其有所言說,否則僅靠靜默玄覽似乎就不能進行交
流和討論了,就是道家始祖老子不還是要寫上五千文嗎?於是,“始製有名”,無奈之餘
只好稱其為“道”,即使如此,也是“強字之曰”。固然有了“道”這個“名”,也不能
像其他名稱一樣有具體所指。因而,“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所以
在《老子》開篇便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就是說,可以言說出來的
東西都是靠不住的,最終都是要消亡的,而只有那不可言說的“一”與“全”才是“常道”、
“常名”,這種“道”只有靠生命去體悟。
馮友蘭先生認為,從儒家的角度看道家的“無名天地之始”,只是一個形式的命題,
不是一個積極的命題,也就是說,“對實際沒有任何肯定”。因而,道的概念也是一個形
式概念,不是一個積極的概念。或者說它是功能性的,亦即屬於作用層上的,是“拿作用
層上顯的那個‘無’作為本(虛說而為本體因而視為實有),來保障天地萬物的存有,這
就是拿無來保障有……”從這個意義上講,道家所講的“最崇高概念的道,最基本的原動
力的道”,又無疑是實的。
——————————
*董光璧先生三年前為我出了這個題目,我對他多年來在學術上給我呵護和關心表示由衷的感激。
儒家便是從“實”這個層面去理解“道”的,其所表現的是多樣性,是規律性的東西,

是宇宙間萬事萬物所遵循的原理。講究的是有名,在儒家看來,只有“道”,才是“可名”。
譬如說,君道、臣道、父道、子道等便表示出君、君、臣、父、子所應遵循的行為規範。
每一類的道各以一個名表示,每個人都應該以這些不同的名來規範自己的行為。即所謂名
不正則言不順。這種正名學說,在孔子那裡是倫理方面的,但到了“易傳”這裡才又變成
了形而上學的學說了。從這個觀點看《易》,全部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的卦辭、爻辭,
均被理解為代表了宇宙中所有的道。也就是說,從“實有”這一面來達到“虛無”的另一
面。
《易》中卦、爻,都被視為宇宙中所有的道的圖像。 《繫辭傳·下》說,“易者,象
也。 ”又說,“八卦成列,像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那麼由卦、爻所表的
象的作用便是代替一類或若干具體事物,也就是說,一個事物,按Ḁ種條件歸入Ḁ類,就
可以代入Ḁ卦、Ḁ爻的卦辭、爻辭。而聖人則是依宇宙萬物所遵循的原理製成這些卦爻,
從占卜的角度看,遵之則吉,違之則兇,而從倫理的觀點看,遵之則善、違之則惡。
儒家學說向以入世為目的,它對道的宇宙學解釋總是以倫理學為鵠的;而道家則通過
靜觀的道來體察變化之妙,以保持其可能性的無限,即“常無欲以觀其妙”。知其妙道而
為之一變,從有的角度看,便是“常有欲以觀其徼”。這便是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那麼這種所謂“靜觀的道”在一定意義上說,與儒家的“道”有殊途同歸的一面。換句話
說,它們都強調“道”的導向性或軌持性,即強調道是引導天地萬物化生的軌道,是天地
萬物普遍遵循的法則。


(二)
“道”的軌持性(導向性)體現為恆常。不論是儒家還是道家的“道”,有一個共同
的特點,它們都主張“道”有變的一面與不變的一面,不變的道強調永恆性,而變化的道
則強調變易性。前者為源,後者是流。萬事萬物由永恆的道所生,萬事萬物又處於不斷變
化之中,最後復歸於道。
中國哲學思想體系的最高範疇是道。金吾倫先生認為,“老子哲學的生成思想主要體
現在“道”中,並認為“生成”是“道”的核心和靈魂。 ”他還認為,有生於無,即宇宙
萬物是從無中創生的生成思想已經成為宇宙學和物理學關心和研究的問題了。金先生的見
解,在批判西方的構成論思想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可是,我們這裡要追問一下,生的
反面又是什麼呢?有“生”於無的反面就是有“滅”於無。所以反過來說,也就是無中滅
有。無既然可以生有,肯定也就可以滅有。在說宇宙萬物生於無的同時,也就等於說宇宙
萬物滅於無,終於無。
另外,有如何從無中生出來的呢?道生萬物不假外力,靠的是自身的力量,即“道法
自然”。所謂自然,自己如此,不借外助。因而,高亨認為,“道者,宇宙之母力也,即
在人類經驗外,有一種自然力也。宇宙之原始,出於此力。宇宙之現象,出於此力。此力
生育天地萬物,而子母未嘗相離……此力乃宇宙之母體,老子名之曰道。 ”金先生認為,
最好將高亨所謂的宇宙母力解釋為道生萬物的一種內禀力,即稱之為宇宙的自生成、自組

織能力。這種力源自老子所謂的“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即陰陽作用的結果。
顯而易見,“有無”之所以能夠“相生”所依賴的正是這種原始的內禀力。如果沒有
這種力,也就不可能生滅萬物,也就談不上有生於無。實際上,連宇宙都不會存在。可見
這種力的作用的重要性了。既然是力,必然對“萬物”施以控制。因而,所謂“生”也好,
“滅”也罷,都是在道的這種力量的控制之下完成的。萬物便是在道的永恆的內禀力的作
用之下,完成其“生滅”(變化)過程的。現象界萬物的生生滅滅都是在道的持存中以不
同的形態完成的。然而,“道”卻似乎沒有任何變化,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 “天乃道,
道乃久”,這便是“天道”,即長久之道。“道”之所以能夠對“萬物”施以控制,就是
其恆常性這一本質特徵所決定的。


(三)
“道”是不可見的但同時又對萬物施以控制。在楊雄那裡,“道”謂之“玄”即所謂
“幽摛萬類而不見其形者。” “玄”即“道”與“易”的綜合。 “幽”意味著不見形。
“摛”的字面意為“張”、“舒”,而引申為施以控制。美國科學家古思(A. H. Guth)提出
一種精緻的“爆漲宇宙模型”,在古思看來,在接近宇宙膨脹開始,可能有一個不到 10-35
秒的一瞬,此時,宇宙以 1050 或更大的係數爆脹,影響範圍的半徑則以同一係數爆漲。如
果說宇宙是從無中創生的,那麼這個膨脹的宇宙和爆漲的宇宙都是在這個“摛”字之下完
成的。只不過它不顯現而已。
那麼,我們人類如何才能對“道”的控制力有所體悟呢?我們說,通過“信”,或者
說通過“信息”。
“信息”一詞收入我國的工具書是比較晚近的事,如 1979 年版的《辭海》尚未將“信
息”收為一個單獨的詞條。只在“信”字的釋義中闢有一義,解為“信息”,但並未給出
科學釋義,只是簡單的舉例,“如通風報信。”在 1989 年版中,才將“信息”單獨作為
一個詞條收入,並給出了“信息論”的“科學”釋義:“通信系統傳輸和處理得對象,泛
指消息和信號的具體內容和意義……”實際上,信息的科學釋義只能是香農的信息論問世
以後的事,在西方語言中,如英語,information 一詞的出現是在中世紀,也是古以有之。
在漢語中,“信”作“信息”、“消息”解。它既可以是自然的“信息”(ontological),
也可以做人文的“訊息”(ontic)。通常我們把自然的信息稱作 information,而把人文的
訊息、消息、音信等理解為 message。下面舉幾個例子:漢楊雄《太玄·中》中有:“陽
氣潛萌於黃宮,信無不在乎中”以及《應》“陽氣極於上,陰信萌乎下。 ”中的“信”便
是“萌兆”即萌生之徵兆與消息的意思。宋李清照《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宋
陳亮《梅花》詩句中則把“信”與“息”連用:“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這裡的“信
息”便是自然的 information,唐李中《暮春懷故人詩》有“夢斷美人沉信息,目穿長路倚
樓台。 ”再就是一些小說,如《兒女英雄傳》第四回:“要飯要水聽我的信。 ”以及《水
滸傳》第四十四回:“宋江大喜,說道:‘只有賢弟去得快,旬日便知信息。”這幾例中
的“信息”則是指人文的 message。

 

繼續

http://l1i9c4h3e0n.pixnet.net/blog/post/114395450-%E2%80%9C%E4%BF%A1%E2%80%9D%E7%8C%B6%E5%A6%82%E8%81%B2%E9%9F%B3%E6%98%AF%E4%B9%9F%E4%B8%80%E7%A8%AE%E5%BE%B5%E5%85%86%2c%E6%89%80%E8%AC%82%E6%9C%AA%E8%A6%8B%E5%85%B6%E5%BD%A2

 

http://l1i9c4h3e0n.pixnet.net/blog/post/114395486-%E2%80%9C%E9%81%93%E2%80%9D%E7%9A%84%E2%80%9C%E6%9C%AC%E6%80%A7%E2%80%9D%E5%9C%A8%E6%96%BC%E5%85%B6%E8%BB%8C%E6%8C%81%E6%80%A7%EF%BC%8C%E8%80%8C%E8%BB%8C%E6%8C%81%E6%80%A7%E5%8F%88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chen1943 的頭像
    lichen1943

    oooooooooolichen1943的部落格

    lichen19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