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ampus.org.tw/public/cm/cm04/9604-3.htm
西螺七嵌與阿善師的鄉土傳奇
/張文亮
南台灣三月的太陽,斜斜的掛在天上,剛剛插秧的水田上,倒映著藍天,把 水稻的幼苗襯托的更亮綠。靜靜的走在西螺廣興村的田埂上,忍不住的蹲下 來摸摸田裏的土,這裏的土顏色黑,摸來鬆軟,土層又厚,踏在上面有一種 像彈簧的輕微感覺。我知道這裡有著台灣最好的土壤,種出來的「西螺米」 不僅產量高,而且米粒大,米色晶瑩又剔透,吃來最Q,與台中豐原的「葫 蘆墩米」齊名,是台灣最好的兩種米。
經過當地人引路,走進一座古老琉璃瓦的合院,我取下領帶鬆開扣子, 拿出紙筆,心頭砰砰跳,必須深呼吸幾下講話才不會太口吃。對著屋 一個 滿口金牙的老人問道︰「老阿伯﹗借問一下,西螺的田地明明這麼平,怎麼 這裏以前會有西螺七嵌(嵌是低窪地)的傳說呢?」老伯笑咪咪的︰「哈 ﹗哈﹗哈﹗好久沒有聽到這種問題,你是問對人啦﹗」
我也笑了,希望這個困擾我的問題,可以得到解決。老伯遞來一支煙, 我說︰「謝謝,我不抽煙。老阿伯,我一直在尋找台灣最好的土,並且研究 這些好土形成的原因。今天我知道西螺的土是好土,但是傳說中的西螺 七嵌(ㄎˇㄢ),如果是真的……」,我吞了一口水,又說道︰「應代表西 螺有七個凹凸不平的地方,周圍幾公里我繞了一下,這裡的地名有凹的地方 ,像下湳、湳仔、打牛湳(湳是台語音ㄖˋㄢ的低窪地);也有高的地名, 像頂崙、二崙(崙是台語音的高地)、九隆,可見以前可能有凹凸,但是有 凹會導致排水不良,有凸會造成灌水不足,怎麼會成為台灣第一好土的地 ?」。 老阿伯眼睛瞇起來了,好像在回憶古早以前的事︰「少年 ﹗我看你有 一點來歷,已經知道這些。我看如果沒有人問我,這段台灣的歷史,便永遠 埋沒了。……兩百多年前,有一支姓『廖』的人,自福建詔安過來台灣,當 時的西螺是一塊不毛之地,原因就像你說的凹凹凸凸,不是淹水就是缺水, 種什麼死什麼。但是他們真打拼,決定留下來,引北邊的濁水溪進來,把溪 中的泥沙一層一層的淤積在凹處;一年、兩年、五年、十年,一百年把凹凸 處拉平了,在道光年間,這裡已經填了七大嵌,號稱西螺七嵌,一共有二十 三莊,每一個人都姓廖(台灣姓廖的大多由此來)。頭嵌在廣興,二嵌在 田尾,三嵌在下湳,四嵌在港厝,五嵌在新店;六、七兩嵌在二崙。」
我好喜歡這種歷史,好像自己內心的深處與鄉土有一種共通的悸動。我 繼續問︰「那麼西螺七嵌的阿善師怎麼來的?」在台灣的鄉野傳聞中,阿善 師與鹿港的廖添丁都是民間著名武藝高強的英雄。老阿伯如數家珍的說︰「 當年雲林台西沿海,住了不少海賊,他們常來西螺擾亂,七嵌的人就組織 起來,請師傅來教拳頭,耍刀槍。但是師傅教不好,田莊人看到海賊來了, 日頭赤炎炎,個人顧性命,大家溜的一乾二淨。直到阿善師來了,情況才改 觀。阿善師名叫劉明善,生於乾隆壬子年(一七九二)三月三日,他也是福 建詔安人,在道光八年(一八二八)來台灣的民雄,由於地頭嘸熟,八個月 後再轉來西螺七嵌教武藝。」對武藝我是不懂,當年在國外唸書時也只會蹲 個馬步,擺個外腕上乘,嚇嚇美國人。「那他武藝厲害到什麼程度?」這問 題有點呆。
「以前『竹山』砍下來的桂竹,放流濁水溪中,在西螺撈上來,阿善師 一手就可以擊碎竹子頭。他還配一種毒藥叫響馬丹,丟在人的頭上,眼睛一 定瞎」,我心想可惜我不會畫漫畫,不然,畫個「西螺七嵌」給孩子們,一 定比日本「七龍珠」更好看。老阿伯又說︰「所以台灣有一句俗語『過得了 北港溪,也不一定過得了虎尾溪』,這是因為阿善師在虎尾溪放響馬丹,海 賊一過腳都爛了。」
我驚訝的說︰「這不是一種水污染嗎?」老阿伯搖搖頭︰不一樣啦﹗現 在的水污染沒解藥,但是阿善師的毒藥水有解藥」。「那後來呢?」「阿善 師在西螺幾乎教了四十年,他死於同治丁卯年(一八六七),就葬在西螺, 西螺那時已成台灣武術的中心。連附近的彰化、北港、嘉義都有人來學武術 。可惜一八九五年日本人攻入台灣,與彰化西螺的鄉民打仗,那是日本人戰 死最多的八卦山之役。日本人占領台灣後,就燒西螺一切藥簿,禁止一切 練武,西螺七嵌就愈來愈沒落了。現代的年輕人就更不知道啦﹗」
走出老合院,裝些西螺土在背包裏,回去可以告訴孩子們,什麼是好土 ,與好土背後古人長期,不計成果的去耕耘,去保護,才有今天出名的「西 螺米」。
在北上的回程車子裏,我想到當年施洗約翰在曠野的呼喊︰「……一切 山窪都要填滿……,道路要改為平坦,凡有血氣的,都要見上帝的救恩。」 (路三5、6)是不是像西螺七嵌一樣,需要幾百年慢慢的、一層層的把泥 土填上來,才能使台灣這一塊惡地,成為最好的土壤,結實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