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說一句話 多念一聲佛 |
諸位大德蓮友: 少說一句話 一、「少說一句話」── 一般人皆有此通病,亦即「好聊天」,不是跟別人聊天,就是跟自己聊天。跟別人聊天,則是「蜚短流長、捕風捉影、憑空揣測」,說人家的是是非非、長長短短。或者跟自己聊天,則是「天馬行空、胡思亂想」,亦即「打妄想」,打妄想在佛法中叫做「意言」(意中之言、心中之言),打妄想就是跟自己聊天。以上這兩種語言,對我們修行念佛之人,皆須克制。 多念一聲佛 二、「多念一聲佛」── 上一句是少說話,這一句是多念佛,此二句剛好是一對。在佛法中也有此二句話── 「熟處轉生、生處轉熟」(把最熟悉的轉成生疏,把生疏的轉成熟悉),此二句熟、生之語,適足以來解釋說話與念佛之句,此處「熟、生」所指何事?「熟」即指說話、聊天,「生」即指萬德洪名,阿彌陀佛。 打得念頭死 三、「打得念頭死」── 我們修學念佛法門之人,要把我們的念頭「打死」── 消滅掉!消滅什麼念頭呢?就是要消滅剛才所說的「妄念」!此妄念包含二層意義:其一、乃是指我們攀緣財、色、名、食、睡等五欲六塵之念頭。這些貪財、貪色、貪名、貪食、貪睡之染污念頭,要降伏它,要克制它! 許汝法身活 四、「許汝法身活」?如果能夠以前三句為修因,必能得此第四句之結果。「許」:許可、允許,一種肯定之語氣。「汝」:你,指做到前面三句之人。「法身活」:法身指人人本具、個個不無之真如本性。活,明顯也。能夠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打得念頭死,則人人本具之真如本性,即可顯明出來。 但將六字出乾坤 省庵大師開示云:「我教原開無量門,就中念佛為最尊,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將六字出乾坤」,佛所開示之八萬四千法門,乃至無量法門,其中就以念佛法門最為殊勝,何以故?不須經過三大祇劫修福修慧,只要把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即可出三界,了生死,往生西方,我們本具的真如法身,就一分分的顯明出來,乃至成就無上之佛道。 |
作詞:溫馨。作曲:許俊華。演唱:柯佩磊
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
慾海茫茫不迷惑。
與世無爭,與世無求,
隨緣自在多快活。
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
苦海浮沉不墮落。
深信因果,信願念佛,
今生今世不蹉跎。
人生如朝露,生命稍縱即逝。
與其執著於得與失,
不如擺脫塵世的枷鎖,老老實實地念佛。
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心中有佛,心佛不二,今生今世有寄託。
■ 記住你是來這裡了生死,不是來這裡惹是非。
■ 不說是非,說是非就失敗。
■ 不可談論他人是非,儘量少說話。
說是非,讓人不安定。
■ 我們修苦行,就是要消業障,所以對於自己的言行,應多注意,免得帶業障來,又帶業障走。
■ 話要講出來,先用頭腦想一下,有利益眾生的才可以講,不可以由我們的嘴出去,而讓信徒造口業。
■ 講話要簡單,不必要的話勿多言。
■ 少說話,多念佛,言多必失。
■ 起煩惱時,不要和這個人說、又和那個人說,說來說去惹是非,最好多禮佛解煩惱。
■ 不可兩三人交頭接耳、結黨私語、背後論人是非等,否則容易讓大家不安,造成鬧眾。
■ 別人評論誰好誰壞時,不要參加意見,心裡明白就好。
也就是不要參與是非、不製造是非。
■ 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巴不要亂說,肚子裡明白就好。
嘴巴叨叨不休,沒事也會變成有事,最後總是會害到自己。
那些沒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這樣最會惹事。
■ 出家人須和眾,對信徒要能圓出家人的過失,要以「和合僧」的姿態、以「僧無過」的立場示人。
一來安定內部,二來維護僧團,令眾生恭敬三寶,不毀謗三寶。
■ 出家做事與社會差異很大,社會是追求名利,我們是修身、口、意。
話像一把刀,一句不對,可害多少人,言多必失,少說話、多念佛。
■ 不和人談是非,多說話心易散亂,聽多了,心無主,口要守。
■ 修行要注意「口業」,口好心就好。
不要說:「我雖然口不好,但心是好的。」
有人就會有是非,所以不要與人談是非,談論是非者,就是「是非人」,是造口業。
出家人有時間就念佛、拜佛。
■ 修行不講是非,不講「嘸影」的事。
(捕風捉影、加油添醋)
■ 有的人常常言出就論人長短,但不是他故意要這樣說,而是他自己並不知道那就是「說是非」,像這種習慣性的言行舉止,就是無始所帶來的習氣使然。
■ 直直的人說話有時雖不好聽,但不應該認為是壞話。
有的人說得很好聽,但心不是那樣。
有時心直的人說話沒有別的意思,但聽的人會歪曲,甚至又把它想得很複雜……。
■ 我們執著這個「我見」,耳朵好話聽不進去,也就是指正我們、對我們修行有利益的話聽不進去;而壞話說得很漂亮,也就是誇獎我們的話,卻把它當好話。
這樣自己會昏迷無主,變成散亂心,變成是非人,到處說「人家講他怎樣怎樣」,說者和聽者都無主、都不安,自己找麻煩,無法開智慧。
在這五濁惡世,好行沒修到,壞行「修咔多」。
不要自己無主,拿別人來作主。
■ 出家人如果還是一天到晚,說這個人好、那個人不好,論是論非的,這就是身出家,心沒有出家。
我們說別人不好,這個不對、那個不對,這並不是對方不好,而是我們的眼睛看出去、耳朵聽到,在分別好壞,而這種分別,直接通到我們的心,讓我們的心起煩惱。
說人的是非,本身就是一種惡念,如果我們不去分別,我們的心自然就會安定下來。
如果我們看到不對的事情,或不如法的人,能夠心裡明白,而不表現出來,那才是真功夫。
■ 不要亂聽別人說,東聽西聽不知道哪個才對?
自己心中無主,反而容易成散亂心,便成妄想,煩惱因此生起。
出家了,要知道出家的意思,不要被別人提著團團轉,自己要有主,該聽的聽,不必要的不用聽,打哈哈就好了。
■ 修行從「心」修,是要修這個心「清淨」。
如果眼睛老是在看別人,注意別人好壞、別人怎樣,甚至與人說長論短,講得到處都是是非、煩惱,這樣就沒辦法修這個心,這個心就不會清淨。
所以要「修心」,就要「觀自己」,觀我們自己的「起心動念」。
■ 修行修這個「心」,不是在觀別人、修別人;要觀自己的起心動念,抓自己的「心猿意馬」,不是抓別人的心猿意馬來說是非。
■ 別人在煩惱、在不如意,是別人在消業、過劫,我們不要愚昧地受他們影響。
眼睛看到,心裡無所動,佛號保持住,不要退道心。
■ 修行需要時間,平常就要用功,時時自己內心用工夫;人家講話,我們心裡在念佛,自己看自己,不要放逸,不要散漫心,時時刻刻走路都要念佛。
■ 每天訓練沒貪念,不亂說話,講話要講佛法,求生西方。
世俗的種子已經夠多了,不要再講這些俗話是非。
■ 與信眾應對要說佛法,他如向你說俗氣話,就說對不起,我現在沒有時間,你去拜佛、到處走走。
遇有不良份子來,不理會就是,銅錢沒兩個不會響。
信徒來要善言招呼他們,請他們禮佛、寺裡走走,這是結善緣,也是修行。
第一要點,不要老把出家人的清高相擺出來,這修不到行,要知道他們也在修行。
要行菩薩道,要修好行,不要修壞行,出家修行是在取德,做人是第一步,不要以不好的態度對人家,否則別人看了會說:「出家人還不是這個樣子,有什麼好!」
修行要修到有智慧,什麼事碰到都會應付,講話也要知道怎麼說才圓融,自己站穩了,別人也歡喜接受,也不造業。
所以我們要長養慈悲心、行菩薩行。
■ 菩薩要度眾生,要先廣結人緣,看到信徒要打招呼,但不要攀緣,不要貢高我慢,認為我是出家人,你們是在家人。
我們要知道,吃、住、穿,生活的一切費用,都是施主供養的。
要與眾生廣結善緣,這項行得圓滿,到後來自會開出我們的福慧來。
■ 出家人要常常指導在家人如何學佛、如何消業障?不要看到有錢人,就給他找個好客寮住,去巴結他、給他好的吃,這樣反而不能給施主種福田,害了他,也害了自己。
在家人也不要要求出家人要好好招待自己,假如在家人要求出家人好好招待自己,就是不會植福消災,反而損福。
在家人與出家人都要互相了解。
■ 和社會人接觸只是應酬,應酬心裡也要有主,要有佛法,不要和社會人談論俗事,要談佛法。
■ 在世俗社會分貧富貴賤,只要走進佛門中來,就沒有高下的分別。
無論是貧、是富、是貴、是賤,一律以慈悲心平等地對待。
生生世世要廣結眾生緣,這樣,我們在成佛度眾的過程中,才會有殊勝的因緣。
■ 修行乃修自心,心若清淨則一切無礙,度眾也是在自心中度,不必出外塵勞,但住一處,即可隨緣度眾生。
也不必專門挑選知識份子,一切眾生 —— 胎、卵、溼、化四生都要平等度化,沒有分別,貧賤、愚癡、癲狂之輩,也須度他們。
■ 我們出家人穿出家衣,受了戒,為人天師表,如要使人尊敬,那就要不貪。
要把社會俗家的一切習氣放下,苦修苦行,使在家人受到感動,這樣才可以得到人的尊敬,才可度在家人,才可度眾生。
■ 誦經、看經、念佛、說話,這是一天當中所必經的過程。
話能少說是最好的,誦經看經的時間,皆不能超過念佛的時間,還是要以念佛為主。
■ 某某師到客堂來,常常一坐就開始說人眾的是非,且往往耗去很多時間,今天又是如此,等他走後,老和尚就對傳某師說:別人來與你談論是非,我們唯唯諾諾就好,不去參與,則對方自退,且自己亦不被度走,別人走錯路,自己不要跟上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