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聰明3招 省錢兼顧生活品質


編按:月薪3萬~4萬元,扣掉水電房租、娛樂費、孝親費等,怎麼可能還存得下錢來投資?身為七年級生的小資女艾蜜莉就做到了!艾蜜莉初入社會時,也是個早出晚歸的上班族,每天拼死拼活加班、拒絕所有朋友的邀約,仍然只能月領3萬~4萬元,甚至還面臨被資遣的命運。

為了擺脫這樣的生活,艾蜜莉在工作之餘鑽研股市投資,並研究出個人的一套「逆勢價值投資法」,靠著這套方法,即便這些年來物價猛漲、唯獨薪水沒漲,艾蜜莉靠著存錢與投資股票,資產仍從2008年的50萬元,至今已逾480萬元。

在《艾蜜莉教你自動化存股 小資也能年賺15%》書中,艾蜜莉分享她從儲蓄、理財、投資,到打造固定現金流的心路歷程,並以個股做示範,完整解釋基本面研究該確認的每個細節和步驟,讓初學者也能挖掘價格低於價值的績優股。全書還搭配影音教學,讀者能夠親睹艾蜜莉每日的研究工作,以下為本書的精彩內容摘要:

我的儲蓄率大概都在33%以上,有時甚至會在50%以上。很多人就會問我說,「為什麼你薪水那麼少,還可以存到這麼多錢?」

招式1》利用2帳戶
讓存錢自動化

其實我自己會打造一個自動存錢系統,我的帳戶大概分成2個,一個是薪轉戶,另一個是儲蓄帳戶。然後每個月我會設定一筆要存下來的金額,例如1萬5,000元,並設定自動轉帳,固定每月發薪日將這筆錢轉到儲蓄帳戶。

因此,基本上每個月我的薪水一入帳,一部分就會被轉到另外一個儲蓄帳戶,且那個帳戶是沒提款卡的,剩下留在薪轉戶的錢才是我的生活費。我覺得「先支付給自己」的概念很重要,且要「自動存」,這樣的習慣我已經行之有年了。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我覺得人不要跟自己的人性對抗,如果是自己手動存,你就會開始每個月想多做一些事,如果又要買包、又要出遊,可能就會少存一點。一旦養成習慣,每個月都會有各種原因導致你沒辦法把錢存下來。

所以用自動轉帳的方式存錢,然後轉帳之後,因為沒有提款卡,要領出來會變得非常麻煩,所以那筆錢基本上就存住了,之後就會成為我的投資準備資金。若是沒有工作的時候,也可以從那裡面去拿一點點生活費,但我很少拿就是了。

招式2》費用彈性轉移
小錢搞定娛樂、治裝

但是小資族薪水少、花費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又想存下一筆錢,該靠什麼吃飯呢?這邊以每個月存下20%的薪水為例,我會將生活中的每一筆支出,分成食、衣、住、行、育、樂等類別去做預算。

接著,再將生活中的每一筆支出都分門別類記錄,當記了一段時間後,就可以去檢討哪一個支出類別超過了預算,在這個類別裡面的支出項目中,哪一筆支出是比較不合理的,就可以去做「轉移」。

轉移的意思是說,想辦法找到替代方案,用較少的資金,甚至是免費的方式,去滿足生活上的需求。舉例來說,如果你每個月的娛樂費用都超支,又不想減少和朋友出去玩的次數,基本的轉移方式,就是去想一些比較省錢的玩法。甚至還有更進階版的轉移,不只能省錢,更可以轉移出「正數」的現金流入(詳見圖1)。

很多人都以為我存錢一定存得很辛苦,有些人甚至會問我,「你這樣子活著有什麼意思?那麼努力地省吃儉用,萬一不小心出了什麼意外,那你的人生不就都只有苦的部分嗎?」

但我得說,我並沒有虐待自己,而且也過得完全不辛苦,跟大家想像的不一樣。我很少用「忍耐」的態度過生活,因為這樣違反人性,大部分的忍耐,會造成內傷或一次性的大爆發。

例如說,以「衣服」的花費來當例子。我年輕的時候,比較喜歡追求當季流行服飾,雖然買的衣服單價並不高,但數量只要多也是一筆負擔,所以我打算減少一些治裝的費用,但方法並不是忍耐不買。

我思考著:「那些賣給我衣服的服飾店,貨源都是哪來的呢?他們賣衣服給我一定有利潤。若我可以找到他們的上一層或源頭,不就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買衣服嗎?」

在一層層尋找之下,我找到了對岸的成衣廠,且為了要達到最低的訂購數量門檻,我也招募身邊的親友和網友一起團購。在收取代購費和運費後,價格還是比在服飾店買便宜2成∼5成,因此招募到的數量頗多!最後我收到的代購費不僅可全額支付自己買衣服的花費,多出來的甚至可以當兼差收入。

再以娛樂這件事為例,我每一年其實都會有滿多娛樂的,只是我的娛樂不一定要花錢。所謂「娛樂」,不是說一定要花大錢去買東西,或是出國參加豪華旅遊行程,娛樂也可以是跟好朋友在家裡玩桌遊,這樣所需要的成本就是1杯∼2杯的咖啡,光是這樣喝咖啡、玩桌遊就夠玩一個下午了。

另外,因為我是基督徒,所以我會去參加一些教會的活動。有時候教會請一些明星來開演唱會,或是舉辦園遊會等,有些都可以免費參加。還有一些教會的化妝課程、英文課,也都可以免費參加,所以在某方面來講,我覺得我的生活是很多采多姿的,後來我的困擾反而是沒有時間,而不是沒有錢。

像我也很喜歡泡溫泉,也會跟家人朋友約去泡溫泉,因此我就會常常去網路上蒐羅低於市價很多的溫泉券,然後一次標下很多張,這樣到了冬天大家覺得適合泡溫泉的時候,我就可以在網路上把這些溫泉券賣出。如果每賣出1張就賺20%,那我只要賣了5張,就等於可以免費去住宿泡湯1次,假使賣第6張以上,還能產生「正數」的現金流入!

至於出國旅遊,我有時1年甚至可以出國2次,因為參加自己公司的員工旅遊、老公公司的員工旅遊通常家眷也可以免費參加。且有時候我也會順便幫別人代購一些國內外價差很大的物品,這樣買的人也省到,我也能收到一些代購費。

因為有時候假日我都會去做一些兼職,所以如果我願意的話,其實是可以1年52週的休假日都有不同的娛樂活動,且每個月的娛樂預算又能控制在1,000元以下,甚至還有某些年度,總計我的娛樂項目,結果反而是產生「正數」的現金流入。

類似的方法也可套用在其他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花費中,幾乎每一項都可以喔!例如想要降低「住」的費用,除了換比較小、或比較郊區的房子之外,我的一位朋友就選擇當「二房東」,這樣一來不僅自己住宿免費,每個月還有一點正數的現金流入。

從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如果我們可以「轉移」,讓原本會造成現金流出的項目,不僅減少流出,甚至還能反過來讓現金「流入」的話,這樣長久下來,就能存下一筆錢來投資了!

招式3》區分想要與必要
發揮最大經濟效益

另外一個存錢的技巧,就是學會區分「想要」跟「必要」。像結婚後,在兩個人一起打拼之下,收入和存款都會變多,但相對的,開支也會迎面而來,例如很多人就會開始考慮要不要買車。

而究竟該不該買呢?我覺得可以從買車在這個時間點到底是「想要」還是「必要」來考量,如果不是必要,就不一定要現在買,你可以晚十幾年,用這筆存下來的錢去投資,未來再用配發的股利去買車。

要區分想要和必要,方法很簡單,你只要在購買前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沒有這個東西,我的生活會不會變得非常麻煩?」像有的人可能不是住在像台北、高雄或台中這樣公共運輸比較方便的城市,到市區的公車也許每小時才來一班,像這樣買車就是必要的。

那什麼情況是想要呢?像我本身住台北,如果有車的話,就可以開車上下班,下雨天也不用遭受風吹雨打。但這種需求其實是有替代性的,例如平常我可以搭捷運或騎機車,偶爾遇到颳風下雨時,我就搭小黃,這樣就不用花幾十萬元來買車,也能滿足我的需求。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還執意要買車,就是想要而不是必要。

如果說車子對你來說非必要,但你已經買車的話,也不用特別把車賣掉,而是從其他費用去做一個限縮。像我個人在做預算的時候,都會事先設定一個總額,例如每個月就是花2萬元,若其中有1萬元得花在養車上,就得想辦法減少其他花費,例如原先租1萬元的套房、變成租5,000元的雅房,或原本每個月和朋友的聚餐高達7,000元,就想辦法推掉一半來縮減花費。(本文摘自第1章)

先存錢投資,累積股利作為買車資金

要怎麼用股利買車呢?舉例來說,如果阿明因為怕交不到女朋友,打算買一輛價格60萬元的車,假設車子預計會用10年,所以買車費用攤到每年就是6萬元,再加上稅費、保險、油錢等,每年的養車費用大概需要15萬5,200元(詳見下表),10年的總支出就是155萬2,000元。假使阿明忍住先不買車,每年將這筆15萬5,200元拿去投資,以7%複利來計算,11年後會累積約245萬元的資金,將這筆資金投資在殖利率有7%的績優股,每年就可以源源不絕的生出17萬元的股息,足以支應每年15萬多元的養車費用。(文◎艾蜜莉)

© 由 智富月刊 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chen1943 的頭像
    lichen1943

    oooooooooolichen1943的部落格

    lichen19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