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No. 1916

http://ccbs.ntu.edu.tw/BDLM/sutra/html/T46/T46n1916.htm

禪波羅蜜序

[0475a18]禪波羅蜜者。輔行云。次第禪門目錄云。大師
於瓦官寺說也。大莊嚴寺。法慎私記。章安頂
禪師。治定為十卷。開十大章。一大意。二釋
名。三明門。四詮次。五法心。六方便。七修證。
八果報。九起教。十歸趣。但至修證。餘三略
無。於修證中。又開四別。一世間禪。二亦世間
亦出世間。三出世間。四非世間非出世間。四
中唯至第三出世。復為二。一對治無漏。二緣
理無漏。但至對治。又為九。謂九想。八念十
想。背捨勝處。一切處。九次第定。奮迅。超越。
然修證之相。豈可盡具。傳曰。大師甞在高座
云。若說次第禪門。年可一遍。若著章疏。可五
十卷。今刊預示大科。庶學者不昧始末云


十大章

 第一卷上下

 初修禪波羅蜜大意

 二釋禪波羅蜜名

 三明禪波羅蜜門

 四辨禪波羅蜜詮次

 五簡禪波羅蜜法心

 第二卷

 六分別禪波羅蜜前方便二

 初外方便

 第三卷上下

 二內方便二

 初正明因止發內外善根

 第四卷
 二明驗惡根性
 第五卷
 七釋禪波羅蜜修證四

 初修證世間禪相三

 初四禪

 第六卷

 二四無量心
 三四無色定
 第七卷
 二修證亦世間亦出世間禪相三


 初六妙門

 二十六特勝

 第八卷
 三通明
 第九卷
 三修證出世間禪相二


 初對治無漏九


觀壞法

 初九想

 二八念
 三十想


觀不壞法

 第十卷

 四八背捨

 五八勝處
 六十一切處



 七九次第定



 八師子奮迅三昧



 九超越三昧
 不說
 二緣理無漏
 四修證非世間非出世間禪相
 八顯示禪波羅蜜果報
 九從禪波羅蜜起教
 十結會禪婆羅蜜歸趣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一


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弟子法慎記
弟子灌頂再治


[0475c11](天台山修禪寺顗禪師。於都講說禪法。大莊嚴寺沙
門法慎記。預聽學輒依說採記。法門深廣難可委
悉。若取具足。有三十卷。今略出前卷要用。流通此
本。於天台更得治改前諸同學所寫之者。爾時既未好
成就。猶應闕略。或繁而不次。若見此本更改定之。庶
於學者得免謬失矣)


[0475c17]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大開為十意不同。所
言十意者。修禪波羅蜜大意第一。釋禪波羅
蜜名第二。明禪波羅蜜門第三。辨禪波羅蜜
詮次第四。簡禪波羅蜜法心第五。分別禪波
羅蜜前方便第六。釋禪波羅蜜修證第七。顯
示禪波羅蜜果報第八。從禪波羅蜜起教第
九。結會禪波羅蜜歸趣第十。今約此十義。以
辨禪波羅蜜者文。則略收諸佛教法之始終。
理則遠通如來之祕藏。一切圓妙法界。若教
若行。若事若理。始從凡夫。終至極聖。所有
因果行位。悉在其中。若行人深達禪門意趣。
則自然解了一切佛法。不俟餘尋。故摩訶衍
云。譬如牽衣一角。則眾處皆動。所以第一先
明修禪波羅蜜大意者。菩薩發心所為。正求
菩提淨妙之法。必須簡擇真偽。善識祕要。若
欲具足一切諸佛法藏。唯禪為最。如得珠玉
眾寶皆獲。是故發意修禪。既欲修習。應知名
字。尋名取理。其義不虛。以釋禪名。尋名求
理。理則非門不通。次明禪門。禪定幽遠。無由
頓入。必須從淺至深故。應辯詮次。夫欲涉淺
遊深。復當善識禪中境智。是以次簡法心。既
明識法心。若欲習行。事須善巧。次分別方
便。依法而行。必有所證。次釋修證。若得內心
相應。因成則感果。次顯示果報。從因至果。自
行既圓。便樹立益物之功。次釋教門。理教既
已圓備法相。同歸平等一實之道。次結會指
歸。以此十義相生。辯釋禪波羅蜜。總攝一切
眾行法門至下尋文。冷然可見。故大品經云。
菩薩從初已來。住禪波羅蜜中。具足修一切
佛法。乃至坐道場。成一切種智。起轉法輪。是
名菩薩次第行次第學。次第道


修禪波羅蜜大意第一(從此盡今一卷。大段有五。並是商略禪波羅蜜。攝一
切佛法。靡所不該。欲開發行者。起深信樂。歸宗有在。是中悉未論修行入證之相)

http://l1i9c4h3e0n.pixnet.net/blog/post/103542370

http://l1i9c4h3e0n.pixnet.net/blog/post/101742333

  

明禪波羅蜜門第三

[0479a08]

行者善尋名故。自知其體。若欲進修。必因門 而入。今略明禪門。即為三意。第一標禪門。第 二解釋。三料簡。第一標禪門者。若尋經論所 說禪門。乃有無量。原其根本。不過有二。所謂 一色二心。如摩訶衍中偈說 一切諸法中 但有名與色 若欲如實觀 亦當觀名色 雖癡心多想 分別於諸法 更無有一法 出於名色者 [0479a17]今就色門中。即開為二。如經中說。二為甘露 門。一者不淨觀門。二者阿那波那門。心門唯 有一門如經中說。能觀心性名為上定。開色 別立於心。此則禪門有三所謂一世間禪門。 二出世間禪門。三出世間上上禪門。故大集 經云。有三種攝心。一者出法攝心。二者滅法 攝心。三者非出非滅法攝心。第二解釋。此三 門中。即各為二意。一別二通。第一別明門 者。門名能通如世門通人有所至處。一以息 為禪門者。若因息攝心。則能通行心。至四禪 四空四無量心。十六特勝通明等禪。即是世 間禪門。亦名出法攝心。此一往據凡夫禪門。 二以色為禪門者。如因不淨觀等攝心。則能 通行心。至九想。八念。十想。背捨。勝處。一切 處。次第定。師子奮迅。超越三昧等處。即是出 世間禪門。亦名滅法攝心。一往據二乘禪門。 三以心為禪門者。若用智慧反觀心性。則能 通行心。至法華。念佛般舟。覺意。首楞嚴諸大 三昧。及自性禪。乃至清淨淨禪等。是出世間 上上禪門。亦名非出非滅法攝心。此一往據 菩薩禪門。以此義故。約三法為門。問曰。諸 法無量何故但取此三為禪門。答曰。今略明 有三意。故立三法為門。一如法相。二隨便易。 三攝法盡。一如法相者。如大集經說。歌羅邏 時。即有三事。一命二暖三識。出入息者。名為 壽命。不臭不爛。名之為暖。即是業持火大故。 地水等色大臭爛也。此中心意名之為識。即 是剎那覺知心也。三法和合從生至長無增 無減。愚夫不了於中妄計我人眾生。作諸業 行心生染著。顛倒因緣往來三界。若尋其源 本。不出此之三法。故以三法為門。不多不少 二隨便易。故立三法為門者。如因息修禪。則 有二便。一疾得禪定。二易悟無常。以色為門。 亦有二便。一能斷貪欲。二易了虛假。心為門 者。此亦有二便。一能降一切煩惱。二易悟空 理。三攝法盡者。此三法是禪門根本故。所以 者何。舉要說三開即無量。如息門中或數或 隨或時觀息。如此非一至處亦異。如色門中 或緣外色或緣內色。或作慈悲或緣佛相。乃 至得解實觀。如此非一至處亦異。如心門中 或止或觀或覺或了。或覺了諸心入於非心。 覺了非心。出無量心。或覺了非心非不心。能 知一切心非心。如是緣心不同。至處亦復非 一。故說三門攝一切禪門。此事至第七八釋 修證中方乃可見。第二通名三門者。此三法 通得作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等禪門。所 以者何。一如息法不定。但屬世間禪門。何以 得知。如毘尼中。佛為聲聞弟子。說觀息等十 六行法。弟子隨教而修皆得聖道。故知亦是 出世間禪門。即大乘門者。如大品說。阿那波 那。即是菩薩摩訶衍。故請觀音經約數息辨 六字章句。明三乘得道。此豈可但是世間禪 門。二色法為門。亦不得但是二乘所行。不通 大乘及凡夫外道。何以故。如涅槃中說。外道 但能治色。不能治心。我弟子善治於心。故知 凡夫亦得觀色。大乘觀色。如大品中說。脹想 爛想等是菩薩摩訶衍。此豈可但是出世間 禪門。三約心為門。亦不得但據菩薩。何以故。 如外道亦觀心。起四十八見。凡夫緣心入四 空通。聲聞者如涅槃說。我弟子善治心故。能 離三界。此豈唯是出世間上上禪門。當知三 門互通。但三種人用心異故。發禪得道亦各 不同。此義至第九明從禪波羅蜜起教中。當 廣分別。第三料簡通別二門。問曰。若爾者。何 故如前分別。答曰。一切義理有通有別。教門 對緣益物不同。異說無咎。復次前非了義之 說。未可定執。問曰。三門互得通者。今就事 中數息而學。得證九想八背捨自性等禪不。 答曰。或得或不得。初學者不得二乘。學自在 定者得菩薩。具足方便波羅蜜者。隨意無礙。 問曰。何故云初學不得。有人數息發九想背 捨念佛慈心。此復云何。答曰。此發宿緣不正。 因修得證。緣盡則滅謝。不進終不成就次第 法門。至下內方便中明善根發相。當廣分別。 餘二門類然可知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chen1943 的頭像
    lichen1943

    oooooooooolichen1943的部落格

    lichen19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