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不怨天不尤人講的就是人我關係
也就是為人的根本 真心 仁慈
仁為德之本也
只有固本培元 才能立身處世 濟世利民
知道我的是非對錯的就只有我的天理良心了
不怨天不尤人 下學而上達 知我者其天乎
天理良心就是真正的我 天理良心就是我的真智慧
儒家重經世致用,本重視歷史積業與社會大群,故本與當今資本主義「一昧向前」的「個人主義」主張不同。孔子主「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更不會與採取「手段激烈」的社會主義式之平均主義相同,故二者亦皆不為孔子所取。
論語--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 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凡夫俗子是眾生,得財得意忘了行,隨身應知因果轉,應知把握入中庸,
中庸意在適當中,適當意在輸贏中,輸贏不分是平心,平心入意心就清,
心清智明自觀心,觀得自在入佛心,佛心慈悲入道心,道路光明眾生佛。
凡將心求法者為迷,不將心求法者為悟。不著文字名解脫;不染六塵名護法;出離生死名出家;不受後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槃;不處無明為大智慧;無煩惱處名般涅槃;無心相處名為彼岸。迷時有此岸,若悟時無此岸。
人間佛教 平實導師著
永嘉大師《證道歌》:
君不見: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陰浮雲空去來,三毒水泡虛出沒。
語譯:諸位難道沒有看見:那個本來就在的第八識如來藏,祂是離見聞覺知而絕念無學、無作無為的悠閑道人,祂既不勤求斷除妄想,也不企求能證得真實理;不管是出生無明煩惱,或者展現真實如如的體性,都是此第八識如來藏本具的成佛之性,對於幻化的五陰身以及如來藏本身自體所展現的空性之功德,都是這個第八識如來藏所生、所顯之法身功德相分;一旦親證此如來藏,即能覺了此如來藏法身之自住境界中無有三界五陰十八界的任何一法、一物,而祂是本來就在的萬法根源,是具有無量無邊天真純淨且無漏自性的自性佛。證悟者從如來藏自住境界來看待三界萬法時,發覺那些生滅的五陰,就如同空中的浮雲一般,空有來去之相,只在如來藏的表面上來來去去;而貪瞋癡三毒又恰似水面浮泡一般的虛妄無實,一向虛出妄沒而無有真實不壞的自體性。
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頓覺了、如來禪,六度萬行體中圓;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語譯:若得契證此一法界實相而轉依的人,現觀如來藏心體自身本無一切人我,亦無一切法我,一念相應而親證如來藏時,在剎那之間就發現原來祂不與阿鼻地獄業相應,與阿鼻地獄之業毫不相干,從此就滅掉了對無明妄計的一切阿鼻地獄的業行!上面所說若是妄語欺瞞眾生,我永嘉玄覺便是自己招引塵沙劫數拔舌地獄惡業!一念相應即頓時覺悟,了知如來所說真實義禪的旨趣,悟後猶待轉依法身理體而廣修普賢行,漸次圓滿菩薩六度萬行。沒有親證此一實相之前,如同眾生處於三界生死幻夢之中,明明看見有輪迴六趣的有情存在;但是覺悟之後卻如同大夢初醒一般,親見六趣有情都不是真實的存在,甚至也沒有三千大千世界可說了。
無罪福、無損益,寂滅性中莫問覓;比來塵鏡未曾磨,今日分明須剖析。誰無念?誰無生?若實無生無不生;喚取機關木人問,求佛施功早晚成?
語譯:從如來藏自己所住的境界來說,本來就無罪無福,亦無損減或增益可言;真如心體乃是純然寂滅之性,在祂自己所住絕對寂滅的境界中,根本不需詢問及尋覓生死與解脫。自從證悟以來看見眾生各自都有的這一面蒙塵的污垢銅鏡,是從來都未曾磨治修淨的,我今日應該很分明的剖析給大眾知道。諸位應該探求到底本來無念的是誰?本來無生的又是誰?若所悟的確實是本來無生的心,這個無生之心是沒有一法不能從祂出生的;假使不能好好的自己參究體驗一番,老是在經中所說的「機關、木人」等語句中,作文字訓詁或思惟研究,是不可能開悟明心的;若是每天求佛施以佛力加持而不肯自己努力參禪體究,要到何年何月才能成就見道的功德?
放四大、莫把捉,寂滅性中隨飲啄;諸行無常一切空,即是如來大圓覺。決定說、表真僧,有人不肯任情徵;直截根源佛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
語譯:應該放開對四大之身的錯計與執著,千萬別像一般眾生那樣執取不放、把捉不捨!於此如來藏真常心的涅槃寂滅性中,只需隨著四大之身的需要而飲水吃飯就行了!當你悟得如來藏以後,若能了悟一切身口意行都是無常,三界一切法都是生滅壞空而無常住的自性,即能觸證如來所證第八識的大圓滿覺悟境界。此是我永嘉玄覺決定而不改易的真實說,我也用這個親證的如來藏的妙理,來表顯真實第一義諦的大乘教,如此實證而得決定之人才是真實出家的僧寶,若是有人不肯我這個說法,那就由他任意的依他的情識臆想來徵詰,我是不可能被詰倒而改變說法的。想要證悟大乘真諦之禪和子!應當直接的截斷彎曲纏繞的種種葛藤,而向根源尋覓,這是諸佛世尊親所印可的大乘真諦宗旨;若是要捨本逐末而在經論中的文字言語上面,猶如尋枝摘葉一般的作研究、訓詁,是我永嘉玄覺做不到的事。
lichen19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