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天理良心就是真正的我 天理良心就是我的真智慧
凡將心求法者為迷,不將心求法者為悟。不著文字名解脫;不染六塵名護法;出離生死名出家;不受後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槃;不處無明為大智慧;無煩惱處名般涅槃;無心相處名為彼岸。迷時有此岸,若悟時無此岸。
目前分類:經典 (153)
- Jan 13 Tue 2015 10:39
楞嚴誓言:美妙的和深奧陀羅尼
- Jan 06 Tue 2015 08:04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三(其中的第五地)節錄
- Dec 13 Sat 2014 22:44
九天玄女治心消孽真經
- Nov 24 Mon 2014 06:39
。以天爲宗,以德爲本,以道爲門,兆于變化,謂之聖人。以仁爲恩,以義爲理,以禮爲行,以樂爲和,熏然慈仁,謂之君子。
- Nov 07 Fri 2014 10:31
菜根谭全文+译文
- Nov 04 Tue 2014 07:00
太上清靜經; 英文清靜經
- Nov 04 Tue 2014 06:36
周敦頤《通書》全文 ; 英文通書
- Oct 09 Thu 2014 22:27
菩薩樂於世話二十種過。
- Sep 16 Tue 2014 19:18
經典回憶
- Sep 08 Mon 2014 04:01
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
- Sep 07 Sun 2014 09:22
九天玄女治心消孽真經
九天玄女治心消孽真經
淨口神咒
丹朱口神,吐穢除氛,舌神正倫,通命養神,羅千齒神,卻邪衛真,
喉神虎賁,氣神引津,心神丹元,令我通真,思神鍊液,道氣長存,
急急如律令(叩)
- Aug 23 Sat 2014 19:33
齊物論; 大道不稱大辯不言 ; 至人無己 神人無功 聖人無名 ; 聖人懷之,眾人辯之
至人、神人、聖人
至人、神人、聖人等名稱雖有不同,但其實是同一種人——即莊子理想中逍遙無待的人。莊子提出「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無己」即忘我,破除自我的偏執;「無功」即不求建功立業;「無名」即不求顯赫的名聲。莊子認為若能達至「無己」、「無功」、「無名」,即可達到「無待」、「逍遙」的境界。
- Jul 12 Sat 2014 19:17
《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齋,一時畢竟,佛從禪室出,往至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二國之間,有一大樹,名尼拘類樹,高百二十里,枝葉方圓,覆六十里。其樹上子,數千萬斛,食之香甘,其味如蜜,甘果熟落,人民食之,眾病除愈,眼目精明。佛坐樹下,
時諸比丘,取果食之。佛語阿難:「吾觀天地萬物,各有宿緣。」阿難即前為佛作禮,長跪白佛言:「何等宿緣?此諸弟子,願欲聞之,唯具演說,開化未聞。」佛告阿難:「善哉!善哉!若樂聞者,一心善聽。」佛語阿難:「夫人作福,譬如此樹,本種一核,稍稍漸大,收子無限。人而豪貴,國王長者,從禮佛事三寶中來。為人大富,財物無限,從布施中來。為人長壽,無有疾病,身體強壯,從持戒中來。為人端正,顏色妙好,輝容第一,身體柔軟,口氣香潔,人見姿容,無不歡喜,視之無厭,從忍辱中來。為人修習,無有懈怠,樂為福德,從精進中來。為人安詳,言行審諦,從禪定中來。為人才明,達解深法,讚歎妙義開悟愚蒙,人聞其言莫不諮受,宣用為珍寶,從智慧中來。為人音聲清徹,從歌詠三寶中來。為人潔淨,無有疾病,從慈心中來。」阿難白佛:「云何為慈?」佛語阿難:「一慈眾生,如母愛子;二悲世間,欲令解脫道意;三心常歡喜;四為能護念,一切不犯。是為慈心者也。」佛語阿難:「為人長大,恭敬人故。為人短小,輕慢人故。為人醜陋,喜瞋恚人故。生無所知,不學問故。為人專愚,不教人故。為人瘖瘂,謗毀人故。為人聾盲,不喜聽受經法故。為人奴婢,負債不償故。為人卑賤,不禮三寶故。為人醜黑,遮佛光明故。生裸國中者,喜輕衣搪揬塔寺精舍故。生馬蹄國中者,喜著屐佛前行故。生穿胸人國中者,布施作福,悔惜心故。生麞鹿麑麂中者,喜驚怖人故。生墮龍中者,喜調戲人故。身生惡瘡,治之難差者。喜鞭打眾生,不以理故。人見歡喜者,前生見人歡喜故。人見不歡喜者,前生見人不歡悅故。遭縣官繫閉牢獄,杻械其身者。前世為人,籠繫眾生,不從意故。
- Jun 09 Mon 2014 15:00
孝經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聖治章第九
- May 26 Mon 2014 22:45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七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
- May 24 Sat 2014 07:40
溫柔的人有福了
- May 16 Fri 2014 11:34
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觀 菩提達摩祖師; 金光明最勝王經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奉 制譯 序品第一 ; 滅業障品第五
簡介
「金光明最勝王經」乃經中之王,而「滅業障品」更是此經的精要。據「金光明經玄義拾遺記」的解說,「經中之王」指的是本經所銓釋的義理,皆合於佛教「中道」的義旨,不偏有亦不偏空,能統攝諸教典,故名為經王。
學佛修行的人都應知道「普賢行願」的重要,而在此品中, 佛陀更是清楚而詳細地解說了「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普皆迴向」的意義及修法,與華嚴經中 普賢菩薩教的方法,剛好相互呼應。
- May 09 Fri 2014 21:22
素問
http://www.chinapage.com/big5/science/hw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