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天理良心就是真正的我 天理良心就是我的真智慧
凡將心求法者為迷,不將心求法者為悟。不著文字名解脫;不染六塵名護法;出離生死名出家;不受後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槃;不處無明為大智慧;無煩惱處名般涅槃;無心相處名為彼岸。迷時有此岸,若悟時無此岸。
- Apr 24 Thu 2014 03:07
宗教二門,原是一法。從無可分,亦無可合。
- Apr 23 Wed 2014 15:19
四力淨修之理---- 淨蓮上師
- Apr 22 Tue 2014 09:26
《論語》在漢代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 Apr 22 Tue 2014 01:55
敬姜論勞逸 --- 國語.魯語下.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文伯曰:
「以歜(音觸)之家而主猶績,懼乾季孫之怒也。其以歜為不能事主乎?」
- Apr 21 Mon 2014 12:01
不以貌取人 ; 心重於貌
西漢•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典故
孔子有許許多多弟子,其中有一個名叫宰予的,能說會道, 利口善辯。他開始給孔子的印象不錯,但後來漸漸地露出了真相:既無仁德又十分懶惰;大白天不讀書聽講,躺在床上睡大覺。為此,孔子罵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叫澹台滅明,字子羽,是魯國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歲.子羽的體態和相貌很醜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開始認為 他資質低下,不會成才。但他從師學習後,回去就致力於修身實踐, 處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為了公事,從不去會見公卿大夫。後來,子羽遊歷到長江,跟隨他的弟子有三百人,聲譽很高,各諸侯國都傳誦他的名字。 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感慨他說:“我只憑言辭判斷 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只憑相貌判斷人 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
- Apr 21 Mon 2014 03:54
須彌山 ---- 聖嚴說禪 聖嚴法師著
【須彌山】 華譯妙高山,因此山是由金、銀、琉璃、水晶四寶所成,所以稱妙,諸山不能與之相比,所以稱高。又高有八萬四千由旬,闊有八萬四千由旬,為諸山之王,故得名妙高。此山為一小世界的中心,山形上下皆大,中央獨小,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頂,山根有七重 金山,七重香水海環繞之,在金山之外有鹹海,鹹海之外有大鐵圍山,四大部洲即在此鹹海的四方。
-------------------------
- Apr 21 Mon 2014 02:02
乾慧地
Source: A Dictionary of Chinese Buddhist Terms, William Edward Soothill and Lewis Hodous
Description:
The dry or unfertilized stage of wisdom, the first of the ten stage.
- Apr 20 Sun 2014 22:17
留一點餘地給得罪你的人
- Apr 17 Thu 2014 23:24
無相為宗 --- 定慧品第第四譯文----星雲
惠能大師對大眾開示說:「善知識!我這個法門,是以定慧為根本。大家不要誤以為定慧有別。定和慧是一體的,不是兩個。定是慧的體,慧是定的用,當在發慧的時候,定就在慧中;當在入定的時候,慧也就在定中。如果明白這個道理,就是定慧均等修持。因此,各位修學佛道的人,不要說『先定才能發慧,或先慧才能入定』這種分別的話。持這種見解,就表示法有二相。口中雖說著好話,心中卻不存善念;徒然有定和慧的名稱,卻不能定慧等持。如果心與口都是善的,內與外都是一如,定和慧就能均等了。自我開悟,自我修持,不在於諍辯;如果爭論先後,那就和癡迷的人一樣。如果不能斷除勝負之心,必將增長我執法執,自不能遠離『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的執著。
- Apr 17 Thu 2014 23:11
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 Apr 16 Wed 2014 18:22
cck202 - 幽曇三千 ; 弱水三千 by Walker & JOJO
- Apr 15 Tue 2014 02:21
好看的好笑的 ; 當你委屈的時候
- Apr 14 Mon 2014 15:00
每天多坐1小時 殘疾風險高5成
本文引用自andy2010a - ◎ 每天多坐1小時 殘疾風險高5成
在每天的新聞與各式的衛教文章中,不難看到要民眾不要懶在椅子上,起來多多活動的健康宣導,內容不外乎能夠維持適當體重、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現在,你我又多了一個動的理由,根據新的研究顯示,每天多坐1個小時,殘疾的風險就會增加50%,特別是對60歲以上的老人家來說,影響更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