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yangli/YB5.htm
揭祕《易經》五行觀中的養生智慧
揭祕《易經》五行觀中的養生智慧 |
|||
作者:楊力 |
|||
五行,其實一點也不神秘,它是我國古代最早的物質歸類,所以是最唯物的。五行學說,和我國古代的許多學問都有密切的關聯,尤其是易學、中醫學、養生學,因為它提供了生命最基本、最樸素的物質基礎,沒有五行,我們的養生又將如何談起呢? 易理對中醫養生理念的影響,我理解主要體現在「陰陽平衡,五行和諧」這八個字上。其中陰陽平衡,是維繫正常生命活動的最高原則;而五行和諧,是維持五臟六腑相互協調的總則。下面我就重點分析一下《易經》五行觀中的養生智慧。
五行是什麼 五行,最早被稱為「五材」,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與日常生活及生產實踐關係密切的物質,主要用來歸納宇宙事物之間的關係。如《左傳》有「天生五才,民並用之,廢一不可。」《尚書》也說「水火者,百姓之所飲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興作也;土者,萬物之所資生,是為人用。」「五行」一詞最早見於《尚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火。」對於五行的性能,《尚書》也作了歸納:「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愛稼穡。」 五行,在正常的情況下是一種和諧的關係,維持著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協調關係,也就是所謂「生剋制約」關係,目的在於維持事物的平衡。 五行相生關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因此,木為火之母,火為木之子;火為土之母,土為火之子;依理可類推。 五行相剋關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臟與自然密切相關: 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脈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腎生骨 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肺,肺生肉
五行與陰陽的關係: 木(陽)、火(陽)、土(陰)、金(陽)、水(陰)
《易經》有一句名言,高度概括了五行與陰陽的關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產生陰陽氣化),兩儀生四象,陰陽化合生五行,五行即萌生萬物。
《易經》是五行的上源 《易經》奠定了五行的理論基礎。 《易經》雖然沒有對於五行的直接闡述,但《易經》的八卦中已經蘊含了五行的要素,並且認為五行的核心是陰陽。如乾卦為金,坤卦為地(土),巽卦為木,坎卦為水,離卦為火,艮卦為山(土),兌卦為澤(水),雷卦為風雷(木)。 《易經》還把五行與五方相配合,如「離(火)....-南方之卦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 《易經》已把五行與萬物作了初步歸類,並與人體相對應,為中醫藏象理論奠定了基礎,如: 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甲冑,為戈兵,其於人也為大腹.... 坎為水,為溝瀆,為隱伏,為矯,為弓輪,其於人也為加憂,為心病,為耳痛 巽為木,為風,為長女,為繩直,為工,為白,為長,為高,為進退,為不果,為臭,其於人也為寡發,為廣桑,為多白眼.... 乾為天,為圓,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良馬,為老馬,為瘠馬,為駁馬,為木果。 坤為地,為母,為布....為子母牛...... 《易經》首次提出五行之間的和諧關係,曰:「故水火不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易傳》說:「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其中一至五代表五行生數,六至十(加五)代表成數,正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河圖洛書發展了五行理倫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河圖和洛書。 關於河圖和洛書,一直籠罩在神秘的色彩之下。相傳一隻背上負圖的龍馬從黃河中浮出,伏羲發現這圖寓含著深刻的宇宙大道,並將圖起名為「河圖」,用以探索自然及社會的奧秘。 大禹治水時,洛水中浮出了一隻背負文圖的神龜,大禹看了深受啟發,悟出了治理九州天下的辦法,並將該圖起名為「絡書」。(《易經‧繫辭》:「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河圖與五行的關係最密切,我們通過河圖與五行生成數來說明一下河圖與五臟、五行的關係。 河圖洛書強調下五行與陰陽的關係。如:「太極一氣產陰陽,陰陽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合萬物。」即水為至陰居下,火為至陽位上,木主升發而居東,金主收降而居西,土為成數之母而居中。就是說太極陰陽氣化生五行,五行化生五臟。 河圖洛書配五行圖的意義。河圖洛書認為土皆居中,五為萬物之母,水數為一,代表陰,陰為陽之基,故生數起於一;火數為二,代表陽,陰陽水火相互作用才有木,故三數為木;有木之生發才有金之收成,故金數為四,可見河圖洛書的生成數,象徵五行即陰陽化生五行,五行衍生萬物。而河圖以天地合五方,洛書以陰陽合五行,充分表明五行與陰陽的密切關係。
天一生水與養腎智慧 水為河圖的生數「一」,水為至陰,為生命之源,萬物之祖,故水為天之始數,河圖中的「一」數,居正北方,性屬水,應人體的腎臟,腎水居北方屬坎卦。 養腎智慧之一:腎水坎卦,雖屬至陰之地,但並非純陰,是一點真火(命火)合於兩陰之間,易滅易涼,故而十分寶貴,提示要保護腎陽。 養腎智慧之二:提示要重視腎精。水性蟄藏,要加固腎精的封藏作用,《黃帝內經》說:男子四十而陰氣自半」。說的就是男子四十以後,生殖以延續種族的任務已完成,重點在保精延壽,維護生命。 養腎智慧之三:足少陰腎經「挾舌本」,其精氣上注於舌,舌下金津、玉液(廉泉穴)為腎水之上源,唾為腎液,乃長壽第一液,故從中年起應吞津以救腎液。 養腎智慧之四:腎為天一之水,水生木,肝屬木,故肝腎有同源關係,養腎水以濟肝木之陰,這對中老年人防治高血壓有重要意義,因為根據中醫理論,高血壓患者大多屬於腎陰虧於下、肝陽亢於上(陰虛陽亢)的體質。 養腎智慧之五:腎陰為五臟陰之根本,腎陰關係著全身陰陽的平衡,因水為天數之始,萬物之基,故顧護腎陰(精)為永葆青春的第一要義。 養腎智慧之六:坎卦屬腎水,離卦為心火,坎離交泰,水火既濟,是人體生命學中的重要環節,故養生學家極力推崇取坎填離、填精補腦,認為這樣是返老還童的手段。什麼是取坎填離?取坎填離是指人在出生前是先天八卦,即乾坤分主上下,出生後,就成了後天八卦,即離坎分主上下,坎卦一點真陽藏於兩水之中,真火種矣(命火);離卦一點真陰舍於兩陽之中,乃真水也,也就是說,人出生後,坎離水火交濟,乾中一陽爻陷於坤宮而成坎卦,坎中一陰爻上濟乾宮而為離卦,如是乾坤失去圓滿而成為坎離。於是道家內丹返還理論主張取坎填離法,就是將坎中陽爻上填於離中,使離中虛還原為乾三滿,把離中陰爻下交於坎,使坎卦復歸於坤卦。也就是通過任督小周天的修煉,把坎中先天陽炁藏於下丹田,復經中丹田還歸上丹田(大腦泥丸宮),這個過程道家稱煉精化氣、煉氣化神和煉神還虛,最終將後天八卦返還於先天八卦,這就叫取坎填離。 中醫認為,五臟中心腎相交是非常重要的,心腎相交是心腎的水火既濟,在《易經》是稱為坎離交泰,坎屬腎水,離屬心火,水火相交氣血相接是心腎相關的基礎。臨床上,心腎不交是常見病,主要有四大症狀:心煩、失眠、夢多、遺精,病因主要是腎陰虧於下,心火炎於上,那就要養腎陰斂心火,否則陰虛不制陽,心火就會上交,心腎水火就不能相交。對於這一類的病症,中醫有一張非常有名的方子叫「黃連阿膠雞子黃湯」加交泰丸(黃連、肉桂)。在日常的養生中,要注意養腎陰,靜心神,給大家推薦一個小方:麥冬15克、生地20克、竹葉、梔子仁15克丶炙遠志10克丶小棗10個,煎水服。
地二生火與養心智慧 河圖的第二位數為火,火位正南方,屬離卦。象徵陽氣,為水之動源。水為陰,火為陽,有了水還要有火,陰陽才能氣化,萬物始能生長,故火代表動力,代表溫熱陽性,與生命活動關係極大。火氣通於心,故人體心火應離卦,是生命的熱源。 養心智慧之一;火性炎上,故火忌耗散,人體之火除心火之外,尚有命門相火、肝腎龍雷之火等,皆以內斂為重,忌浮越。 養心智慧之二:心主藏神,《易經》提出「潛龍勿用」,「亢龍有悔」,都提示稚陽應護、盛陽宜潛,於生命學中有重大意義,故中國歷代養生家皆注意斂神寧火以潛陽固陰。 養心智慧之三:中國歷代養生家都注意心神內守,寧斂心火,如孔子提出「坐忘」,老子主張「虛無」,莊子強調「守一」,佛家講究「禪定」,道家追求「煉己修心」,都為內斂離火的靜功,內斂離火,保護心神,在人體生命學中有重大意義。 養心智慧之四:心脾應調和。火應心,土應脾,火生土,火與脾土的關係極大,所以養脾胃必須養心火,許多脾胃病表現為心脾不和,心煩胃嘈,中醫在治療上多從調和心脾入手。
天三生木與養肝智慧 木為河圖「三」之數,木代表新生,標志著萬物之萌動,象徵著生命之始。故《易經》八卦以震卦應春,方位向東,應於人體的肝臟。 養肝智慧之一:人體肝屬木,秉風雷之性,故肝為人體升發之生臟。肝氣旺者意氣風發,欣欣向榮;肝氣虛者委靡不振,消極頹廢,故人體生命力的旺盛和衰減與肝氣的鼓動很有關係。 養肝智慧之二:風雷對大自然很有調節作用,應於人體的肝,肝對人體的陰陽氣血皆有重要作用。肝能調節血量,《黃帝內經》「肝為否極之本」就是這個意思。 養肝智慧之三:肝藏魂。肝有調節心理的作用。魂與神、魄、意、志共為五神,分別由肝、心、肺、脾、腎五臟所主。魂的特點是與神同行(隨神往來者,謂之魂),魂有主謀略的作用(肝為將軍之官,謀略出焉),所以肝氣足的人,聰明善謀;肝氣虛的人遲鈍而少活力,這樣的人就必須養肝木,尤其養肝生發之氣。木喜條達,忌抑鬱,故調節情志是養肝的關鍵。 養肝智慧之四:肝為木性,喜生發,故人應助其溫升,晨練導引功有助於肝的溫升。 養肝智慧之五:目為肝之外竅,肝氣不虛則目不衰。
地四生金與養肺智慧 河圖「四」為終數,象徵萬物有始必有終,有生長必有收肅,因為兌卦為西方,酉乃萬物成熟之意。應於人體的肺臟。 養肺智慧之一:肺津四布,如兌卦的滋潤,兌卦為澤,主滋潤大地,人體肺金應之,滋潤五臟,所謂「肺朝百脈」,尤其肺為水之高源,高源化竭則水津不能四布,所以潤澤肺就是潤澤五臟。 養肺智慧之二:肺主收殺,主萬物之終收,肺應兌卦,處酉月,主萬物之終收,應於人體的肺,主收宜降,所謂「肺主肅降」,所以,人到中年,肺氣宜收斂,人的一生中,肝為升發之臟,主動,主升,損耗最大,衰退也最早,所以,人五十歲肝氣即衰;反之,肺主收,耗損相對少,故衰老也較遲,所以八十歲肺才衰,比肝晚衰老長達三十年。 養肺智慧之三:肺主氣,心主血,血的運送要靠心肺共同推動,所以人的一生中,肺氣負荷也很重,所以中年以後尤應注意保護肺,不要隨便耗散,應斂肺以順其生理特性。氣功中的採氣,收氣,就是保護肺氣的重要措施。 養肺智慧之四:肺為燥金,燥氣通於肺,燥最易劫傷肺津,所以潤肺,尤其秋燥天氣更要多潤肺,保護肺津是養肺的重要內容。
天五生土與養脾智慧 「五」為河圖之母數,土為萬物之母,成數賴之以衍生,五位中央、象坤土,屬土,脾與之相應。脾數為「五」。 養脾智慧之一:土應長夏,主「長」,一切生長都要賴之以土,土主「化」,所以萬物的生化,包括木火金水的氣化都要經過土的作用,所以土為萬物生化之源,應於人,脾則為後天生化之本。所以人的一生都要健脾培土。 養脾智慧之二:在人體氣機升降過程中,脾為樞轉的中軸,左右著人體的氣機升降。脾為巳土,胃為戌土,脾土主升,胃土主降,一升一降,一濕一燥,共奏脾胃升降、調理陰陽之功。所以,脾在調理人體氣機的清升濁降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養脾智慧之三:五臟中脾土的負荷極大,擔負著水穀精氣的消化及吸收的重任,因此脾氣很容易衰弱,所以應節制飲食,保護脾土。
五行和諧是養生的大智慧 五行和諧指五行之間維持著正常的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係,也就是維持著正常的生剋制約關係,生剋制約的目的在於維持平衡關係。正如張景岳所說:「造化之機,不可無生,並不可無制,無生則發育無由,無制則亢而為害,必須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運行不息,相反相成。」所以五行生剋規律是陰陽對立統一規律的進一步應用。 五行是陰陽的具體應用。因為五行也分陰陽,五行之間同樣保持著消長轉化關係。其中,五行制約的最終目的是維持陰陽的相對平衡。這就是說,五行正常的和諧關係是生剋關係,所謂「承乃制,制則生化」。一旦五行的生剋制約關係被破壞,變成乘侮關係,就意味著五行和諧被破壞,即五行和諧關係被破壞。其後果:輕度則導致五臟功能輕度紊亂,主要為兩個臟氣偏旺、偏復,如肝弱肝旺。中度則導致臟腑功能中度紊亂,主要為兩個以上臟氣失調,如脾弱肝旺、肺失治節、不能肅降,如肝旺乘脾土反侮肺金,出現巔頂痛、腹脹,腹痛食少咳逆,治宜培土生金平肝。重度則導致五臟六腑功能紊亂。 五行生剋的制約被破壞的原因: ①飲食偏頗:如過食酸或甘,長期可導致某臟氣偏盛,從而引起生剋關係的改變。如《黃帝內經》說:「過食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 ②情志過激:喜、怒、憂、思、悲、驚、恐可引起五臟臟氣偏盛、偏衰,從而導致生剋關係紊亂。如過喜、過怒引起肝氣太盛,導致相關臟腑變化,抑鬱引起木鬱等等。 由於五運六氣的關係,導致某一氣氣化太過、不及,從而引起五臟生剋制化的改變,如土年太過,引起濕氣太重,至脾旺腎衰,或燥化太過,致金旺肝弱等等。如風年風氣大行,肝氣太盛,導致肝旺脾弱,肺金破反侮,從而形成太過不及,勝復鬱發。 輕度、中度失衡,經過生剋制化的調整可以恢復平衡。如「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有勝必復,勝盛則復盛,勝微則復微。輕度失制,可通過五味補瀉(食補):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鹹入腎進行調治。同理:辛勝酸(金剋木),鹹勝苦(水剋火),酸勝甘(木剋土),苦勝辛(火剋金),甘勝咸(土剋水)。 中度失制:導致疾病,要通過辨證論治,利用寒熱溫涼調整臟腑就要用藥補。 重度失制:屬於五運六氣失調引起的,就要用運氣制化規律糾正。 |
|||
|
http://www.eee-learning.com/book/eee-shinfa-ch3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103/09/311017_257796131.shtml
易學圖的名稱
先天陽五行,是指易數1,3,5,7,9分佈五行,因皆為奇數,為陽.故有此稱.
孔傳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蓋天地造化之道,不過一個陽五行,一個陰五行,一生一成而已。
雖分五行,而實一陰一陽運用之,雖陰陽運用,而實一氣來往運用之。故其像: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又生金。從中而始,從中而終。始之終之,無非一氣,無非一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即土居中,和合四像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即四像在外,一氣流行也。中也、和也、一氣也,總是太極也。惟人也,秉天地陰陽五行之氣而生身,身中即具此陰陽五行之氣。但此五行有先天有後天,先天五行屬陽,後天五行屬陰,一三五七九,陽五行,先天也;二四六八十,陰五行,後天也。以先天而論,一為元精,屬水,為壬水;三為元性,屬木,為甲木;五為元氣,屬土,為戊土;七為元神,屬火,為丙火;九為元情,屬金,為庚金,此五元也。五元既具,五德即於此而寓之。
http://baike.baidu.com/view/2510586.htm
易學圖之名稱
後陰五行,也稱五德,即仁、義、禮、智、信也。
元精者,不精之精,其體純粹,發而為智。
元神者,不神之神,其體圓通,發而為禮。
元性者,無性之性,其體柔慈,發而為仁。
元情者,無情之情,其體剛烈,發而為義。
元氣者,無氣之氣,其體純一,發而為信。
五元者,五行之氣;五德者,五行之性。五元五德生於先天,藏於後天,當人在胞胎之中,混混飩飩,一氣混淪,形跡未見,其理已具,所謂未生出者,如圖中五五點攢於一處。
http://www.baike.com/wiki/%E5%85%88%E5%A4%A9%E9%98%B3%E4%BA%94%E8%A1%8C%E5%9B%BE
陰陽五行者,古中國之物觀也。多為哲學、中醫學及占卜用。五行乃金、木、水、火、土。
https://zh-classical.wikipedia.org/wiki/%E9%99%B0%E9%99%BD%E4%BA%94%E8%A1%8C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5elements.htm
http://homepage.ntu.edu.tw/~bcla/e_book/70/7001.pdf
陰陽和五行的基本認識
一 陰陽
中國哲學傳統上相信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化五行的道理。所謂無極生太極,是指物質世界由虛蕪混沌而來。太極生兩儀是指物質世界的二極,也就是指陰和陽.陰是指一砌負面的.蘊藏的.被動的.寒冷的和下降的東西。而陽則是指一砌正面的.主宰的.主動的.炎熱的和上升的東西。陰和陽的存在是從物質和現像的相對性而產生的,陰和陽是相對的現像,是不能獨立存在的。
兩儀生四象則是指陰陽(寒和暑)生春.夏.秋.冬四季。四季各具陰陽,以冬夏各佔寒暑之兩極而為老陽及老陰,冬為老陰,夏為老陽。又以春季體陽而蘊陰,秋季體陰而蘊陽,故象少陽和少陰,春為少陽,秋為少陰。
太極是附陽而抱陰的,陰和陽是相對地存在的。就好像一個硬幣的正和反二面一樣,所以如果沒有了正面,反面也就不復存在了。而陰陽的相對性存在也不是單淳性的,相反地很多時陰和陽的存在都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正如我們所見的太極圖中黑的部份有白,而白的部份也有黑一樣.所以春秋二季為陰陽的交替,春季體陰而蘊陽,秋季體陽而蘊陰。
此外,陰和陽也是相生不息的,所謂物極必反,如果我們從一個圓型的左邊一直往前走,我們就將從我們原來位置的右邊回來。所謂老陽生少陰,少陰化老陰,老陰生少陽,少陽化老陽.萬物由此生生不息。
二 五行
五行的由來是先賢觀物質之性,以金,木,水,火,土來將自然界的物質和現像加以分類。分別以金為少陰,木為少陽,水為老陰,火為老陽.再以太極下降以象土。合稱為五行。
五行又各自有其代表的東西,就方向而言,東方屬木,南方屬火,西方屬金,北方屬水,中央屬土。就顏色而言,木色青,火色赤,土色黃,金色白,水色黑。就五德而言,木主仁,火主禮,土主信,金主義,水主智。就臟腑而言,木管肝,火管心,土管脾,金管肺,水管腎.就中醫病理而言,木為風,火為熱,土為濕,金為燥,水為寒.凡此種種,皆可以五行概論之.
五行中各有其相互生克之理,相生者,為長養扶助之意。五行以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者,退減和管制之意。五行以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八字是由五行所組成的,五行分別存在於天干和地支中,我們通過命造中的五行間的相互關係及往後的通變,就可以計算出一個人的命運.
http://www.lammanho.com.hk/1-1.htm
http://www.god-loveu.com/health/n10504.htm
認識中醫基本理論與陰陽和五行學說
留言列表